叶永富,孙志国
(本文编辑:孙军红)
近年以来,经上级配发和自购,我院已经装备新一代骨干卫生装备,包括野战急救车、野战救护车、野战 X线车、野战手术车、野战卫生防疫车和消毒灭菌挂车等特种车辆以及野战医疗箱组、野战医疗手术器械、手提电脑等,医疗装备不断配套完善,达到系列化、模块化,并逐步走向信息化,为新时期军事变革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我院在新装备的训练和管理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坚持精管严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顺利完成了迎接外宾、抗击雨雪灾害、反恐维稳及濒海驻训演习等训练、保障任务。在军区某实兵对抗演习中,卫勤演练被导演部称赞为“演习的亮点”,受到领导的高度赞扬,在上级组织的岗位练精兵考核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和外科模块第一名的好成绩。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1 严密制定计划,确保训练时间 年初根据大纲要求,对年度训练工作进行筹划,结合实际修订本年度训练计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区分训练阶段,明确训练重点。计划明确要求每周结合车场日制度,进行野战手术车等特种车辆和相关医疗装备的展开与撤收训练;结合每月强化训练,组织带装备紧急出动演练,确保训练时间达到新大纲要求。
1.2 严格教学示范,确保训练规范 依据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认真梳理“新 、难、重、险 ”课目,专门组织针对性教学准备,合理进行教学分工,统一组织编写教案,明确训练目标和要求,正规操作程序,规范训练动作,并集中组织教学示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3 严扣训练细节,确保操作合格 在训练中,我们重点突出一个“细”字,对操作规程中每一个时间、每一个节奏、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反复比对效果,充分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使每一个动作都标准化。如手术车展开时,登上车顶掌控顶吊杆的时机、登车的动作,都作了规范并总结出了三步登车法。
1.4 严抓考核比武,激发训练热情 坚持训练一个课目考核一个课目,达标一个课目再训练下一个课目。坚持边训边考,以考促训,确实保证考核检查的时效性,保证学习训练能取得实效。对考核结果排座次,并及时予以通报;对优胜者实施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让他们与训练不认真、成绩不理想的同志“一对一”结对子,谈体会、当教员,共同提高;对因思想不重视、学习训练不努力等主观因素致连续不及格或者落后的同志进行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坚持真考真比真评真记,不包庇,实事求是。
2.1 集思广益,边摸索边训练,不断修正训练方法新装备由于训练教材不配套,教员缺乏,加上接受训练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层次不一,决定了新装备的训练不能走常规、搞老一套。我们在实际训练中,区分不同的专业和层次,组成各个模块,每个模块里安排素质高、能力强、有一定组训能力的干部或士官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训练,坚持“以老带新、以强补弱”,边学边练,边训练边摸索,边摸索边改进,不断修正训练方法,明显提高了训练成绩。如野战手术车 5人完全展开用时不到 20分钟,比教材额定的用时少了 20多分钟。
2.2 克服工训矛盾,坚持强化训练,保持训练强度训练是经常性的工作,而医院又是以保障为主的半训单位,工训矛盾、工学矛盾、训保矛盾非常突出。但院党委从不因此放松要求,坚持克服困难,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坚持每月组织 2次强化训练,坚持“动中训、动中保、以保促训”,使训练保持常态化,保证了训练的强度。
2.3 转变思想观念,加大训练投入,完善训练设施随着新大纲的颁布实施,部队的训练任务和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变化,满足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我院积极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加大训练的投入,提高训练效果。2009年以来共投入资金近 4万元,购买训练用器、耗材,对 5台各型特种车辆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改善了训练设施设备,完善了训练条件,促进了训练开展,提高了训练成绩,为遂行新形势下多样化保障任务打下了基础。
3.1 加强管装爱装教育,增强责任意识 配发的各种装备器材,特别是特种医疗车辆,由于设计和制造分离、多个厂家联合制造分别保修、零部件兼容性不好、加上厂家较远、基层维修人才缺乏等问题,使这些装备器材和车辆易损难修,给使用带来不便[2]。我们从作战准备的高度,经常组织医技人员进行“管装、爱装”专题教育和相关法制教育,引导医技人员认清抓好装备的使用管理、保持装备的良好状态对提高部队卫勤服务保障的重要意义,增强官兵“管装、爱装、护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法制意识。
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规范训练。遵守训练法规,遵守操作规程,不盲目蛮干,不暴力损坏装备。二是健全制度。建立完善的装备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装备的“三卡”管理,即操作程序卡、工具备品明细卡、设备管理责任卡,做到统一编号挂牌,规定装备操作规程,明确装备从接管到使用 、维护、保养 、升级、报损的规定 ,对装备实行 “全寿命、全方位”的监管。三是完善档案。建立装备档案,对装备的随装资料、附品工具进行详细登记;完善《部队卫生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对卫生装备实行信息化管理,随时掌握本单位卫生装备的使用、管理和状态等情况。四是定责管理。根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指定装备管理责任人。保持装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队伍相对稳定,经常组织进修、学习、训练,提高管装水平。五是完备交接手续。装备交接时,确保人员“三到位、六清楚”,即交接时交接人员到位、主要负责人到位、维修技术人员到位,要保证品种、数量、质量、配套工具、随装资料和交接手续六个方面清楚。六是检查管养经常。经常对装备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保管条件、状态是否符合要求;性能质量是否正常,技术状态况是否完好,维护保养是否及时,附品是否齐全,设施制度是否配套(特别是新机器),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装备保持良好的状态[3]。
3.3 积极拓展检修渠道,保持良好状态 新配发的卫生装备易损难修,目前我们没有相关专业人才支撑,无法自我完成卫生装备的检修,因此我们实施质量管理,制定维修计划,想方设法提高装备的维修和保养水平:一是依托区域性卫生装备检修服务站,把损坏的装备直接送到服务站进行检修[4];二是商请维修服务站专业人员来医院进行检修;三是对某些刚配发的卫生装备,积极与厂家联系,请厂家上门检修;四是自己培养一批懂卫生装备检修、维护、保养技术的基础性人才。
[1]宋 斌,鲜荣华,杨高宇.野战条件下机动卫勤力量卫生装备的使用和保障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7):54-55.
[2]潘新庆.我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措施与效果[J].医疗卫生装备,2002,23(1):43-44.
[3]左 文,周义军 .重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工作[J].东南国防医药,2007,9(1):69-70.
[4]周林华,周传华.部队卫生装备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