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治疗尿毒症合并急性肝衰竭 1例

2010-08-15 00:42倪志明陈中全张景红张军力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丙氨酸凝血酶原基转移酶

李 丹,倪志明,陈中全,杨 黄,张景红,张军力

(本文编辑:潘雪飞)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47岁,系尿毒症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维持性腹膜透析 7年。入院 2周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阿其霉素 0.5 g,2次 /d,静滴,用药 3 d后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2周后出现黄疸。入我院后予急查肝功能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633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14 U/L,总胆红素 628.9 μmol/L,血肌酐 460 μmol/L,尿素氮 20 mmol/L;白细胞 12×109/L,中性粒细胞 80%;凝血酶原时间 26.3 s,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54.2 s,纤维蛋白原浓度4.3 g/L,D二聚体 0.4mg/L。入院诊断为肝功能衰竭,予保肝退黄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但病情继续恶化,立即给予人工肝治疗,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连续性血液滤过透析(CHDF),效果非常显著,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改善,迅速脱离险境,渐趋康复。

2 讨 论

重症肝炎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并发症多,进展快,病死率高。尽管内科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并辅以支持疗法,但病死率仍达 70%以上。非生物型人工肝系利用有效的血液净化手段,清除肝衰竭相关之毒素,以暂时替代肝脏功能[1]。本例患者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治疗急性肝衰竭,取得明显效果。1次人工肝治疗的作用较为短暂,3~5 d后症状会再次加重,因此间隔 2~3 d进行一次治疗更好。人工肝技术并不能挽救所有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但早期治疗存活率可达 80%~90%[2]。

[1] 高 蕾,陈金珠,许家璋,等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防治[J].东南国防医药,2002,4(4):1-3.

[2] 陈美平,杜 杰,徐春华,等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3):137-139,171.

猜你喜欢
丙氨酸凝血酶原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法尼基化修饰与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2017-2019年湛江市不同职业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情况的比较
海藻酸钠固定化重组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