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工程特色创新人才培养

2010-08-15 00:45:22吴文辉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关键词:创新能力特色工程

吴文辉(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论高校工程特色创新人才培养

吴文辉(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现代工程所要求的创新性日益突出。高校工程教育应以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传统专业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创造型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产业界与高校共建的实践基地,结合企业的科研资源,改革教学内容,建设特色教材。并依托开放的实验教学资源,完善开放式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工程特色的创新与实践教学平台,同时注重工程兴趣的培育、工程师人格的塑造,培养特色工程创新人才。

工程教育;特色建设;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现代工程所要求的创新性日益突出。工程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经济建设服务。解决社会需求的工程创新人才匮乏的问题,高校工程教育是中坚力量[1]。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多规格的、多标准的要求,重构工程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使工科大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培养出具有不同个性、不同专长和不同爱好的特色人才;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未来工程师。这些目标的提出,决定了工程教育发展必须走加强特色之路[2]。

一、工程创新思维能力

工程创新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靠的是坚实的知识基础,精湛的专业技能,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是一种兴趣的指引,是一种人格机能的体现,是一种灵感和顿悟的状态,是一种孜孜以求的结果。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高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传统的工程教育最缺失的是学生工程创造力的培养。

专业是高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单元,专业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推进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创新、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重要切入点。目前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4]:一是许多高校把专业建设定位在专业数量的增加,而不是质量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专业的一些要求,比如统一专业目录、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统一使用教材等,培养的是同一模式的规格化“产品”,高校“千校一面”的状况仍然存在,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三是重专业建设、轻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意识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二、工程特色创新思维和创新力的培养

(一)明确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人才培养要求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建立合适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主体。对于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5]: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等知识的应用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效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革除传统培养目标中空洞的表述,而是创造力内涵的具体表现,从知识应用、表达、交流、社会责任、关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诠释创新思维和创新力。

(二)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创新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更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工程问题的理解,倾听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洞察他们这些思路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决方案。而目前的现状是绝大多数高校工程教育的师资缺乏工程的背景,倾向于喜欢听话的、高分数、高智商的学生而不是高创造力的学生。因此,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培养教师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培养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工程经验,采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创造力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发展。鼓励教师到相关工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锻炼,同时聘请相关企业的优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新型创造性师资的成长培训机制。

(三)构建基于工程师职业创新能力的新型课程体系

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会同学校的教学专家和企业的工程专家,共同来剖析工程师职业能力的结构,分析工程师职业胜任力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由以往注重知识的单一传授转变到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工程师能力成分模型分析,像美国工程界和工程教育界对教育机构所培养的工程素质所设想的模型,如“工程准则2000”,来细化工程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认知构成,倒推出培养各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归纳转换为学校工程教育领域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构建基于工程师职业创新能力的新型课程体系,形成结构合理、鲜明的工程特色。

(四)特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深入研究现代工程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积极开发反映现代工程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通过大学教育完成工程师工作所必须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教育,了解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切实加强理论基础的教学。事实上,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自发明者深厚的知识积累。课程内容的选择,还应能直接明确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根据产业需求,来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有效衔接。要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引入教学内容,特别是将产品更新换代中起关键作用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过程等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像铁路行业的时速350km的高铁,都应尽快纳入教学内容,否则,大学和铁路局联合举办毕业生的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将成为非常之必要。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保证实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技能,而且要探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一些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愿学、想学、知道如何学。对工程领域经常碰到的一些常用问题的解决策略,运用元认知法有效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策略的能力。推进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工程案例解决步骤中的各个子目标处加上标签,让学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目标结构,引导学生建立对解决问题具有关键意义的子目标,共同研究不同变式案例的解决过程。

(六)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特色专业建设应特别注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尤其是具有良好创造力的工程师,在其经历工程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使其经历工程实践的训练。工程实践训练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一环。如果忽视工程实践的训练,学生的基本工程综合与设计能力是难以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可能落空。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构筑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软硬体系,从主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中将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核。在实验形式上实行计划安排与自主实验并重,不断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辅之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建立工程创新基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科技创新制作活动等,学生在活动中受启迪。再加上依托企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的面向工程的高水平实验室,构建立体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际能力及创新意识创造了条件。

(七)建立高效的质量评价标准

人才理念之偏废势必导致相关制度的缺陷。人才尤其是工程人才之生命力在于创新;缺失创新,就是低水平重复;没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滞留原先水平,故步自封,即使高分数,也难成大器,难成人才。从学生模仿训练过程的成效,到直接的开发实践训练的表现,从一个新想法,到一件新作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最直接的质量准则之一,应使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质量保障体系贯穿于教学质量的整个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始终是教学质量的主体,以高分数为主体来建构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教学质量难免有舍本逐末之嫌,即使是高智商对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有失偏颇。因此,对教学质量生成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个体的个性品质、学习行为动机、学习成效的动态监控,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核心。

要创新工程教育,必须走加强特色发展之路。占全国高等教育总量2/3的工程教育,急需加强特色建设,增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全国正遴选3000个左右本科专业点进行重点特色专业建设[6],其中工程专业点约占1/3。高校应以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积极探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明确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具有特色的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把增强工程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宗旨贯穿在特色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1] 白逸仙.社会需求导向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1.

[2] 牛国庆,王海娟.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329-332.

[3] 汪航.工程教育心理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 郭必裕.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4,113(4):3-5.

[5] 郭爱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特色专业建设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子教育,2007(3):21-23.

[6] 李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25-27.

On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featured Cre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Wen-hui

Required by modern engineering innova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featured creative talents as an opportunity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model and to build featured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creativeteaching staff,rely on the practice base belonging to industry and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e with corporate research resources,reform teaching content and construct featured textbook.We should rely on an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open-ended multi-level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ystem,build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with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meanwhile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interest,the shaping of engineers'personality and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talents of featured engineering.

G642

A

2009年江西省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JXJG-09-5-4)

吴文辉(196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教学。

[Keys word]engineering education;featured construction;creative talents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特色工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中医的特色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完美的特色党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