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2010-08-15 00:49张春艳张文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015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文化素质农牧业

张春艳 张文民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 0150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提高农牧民收入,培育新型农牧民。实现现代农牧业,关键在于提高农村牧区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迫切需要。

1 巴彦淖尔市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

据调查统计,巴彦淖尔市农牧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11年,全市农牧区劳动力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0.34%、中专文化占1.43%、高中生占12.3%、初中生占50.7%、小学生占24.8%,文盲、半文盲占10.5%。在农牧民队伍中,系统接受过农牧业职业教育的农牧区劳动力不足6%。农村牧区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不仅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也严重制约着农牧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正处在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折时期,存在着结构难调、收入难增、技术难到户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牧业科技入户率低、农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其中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是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巴彦淖尔市农牧民占全市人口的近2/3,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牧区,难点在农牧民。农牧民是农牧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牧业科技转化的重要载体,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牧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牧区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对于提高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有效途径。

2 巴彦淖尔市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在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提高广大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实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从2004年开始至今累计培训农村牧区劳动力24000人,转移就业23207人;

二是承担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项目。从2006年开始累计培训新型农牧民6840人;

三是开展农牧民绿色证书工程。从1997年开始累计培训农牧民118251人;

四是在农牧区普通初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2003-2005年,全市共培训农牧区初中学生15000人,有14076人取得证书,占培训总数的93%;

五是开展跨世纪青年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全市3个旗县区两年累计培训青年农牧民1.35万人;

六是开展农村牧区远程教育。自从巴彦淖尔市农广校创建以来,通过远程教育手段累计为农村牧区培养中专学历生6208人。其中1998年与组织部联合办学,开展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完成883个行政村、1568名村干部的中专学历教育;

七是农广校建校至今,累计开展各类农牧业新技术培训班2万多期,累计培训农牧民500万人次。

巴彦淖尔市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是对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

二是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激励、监督等机制不健全,没有法律保障;

三是用于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四是有限的农牧民科技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五是由于条件限制,农牧业新技术、培训资源和信息等的传播具有局限性。

3 当前制约巴彦淖尔市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的主要因素

3.1 地域和文化的差异

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幅员辽阔,地域差别大,农牧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集中。市情决定了培训农牧民不能齐头并进,必须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注意点面结合,示范引导。

3.2 农牧民教育培训设施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

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农牧民必须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当前,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牧民纳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牧民。

3.3 城乡差别大

农牧业经济效益低,农牧民收入不高,农村牧区生活艰苦,农牧民想方设法跳出农门,离开农村牧区,难以形成良性循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牧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牧区的农牧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

3.4 体制尚不健全

农牧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各级各部门及各界人士通力合作,但目前的体制很不适应。至今为止,农牧民教育培训权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4 做好农牧民科技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4.1 充分发挥农牧业部门的主体作用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村科技示范户和乡土能力的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农牧民对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能力,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目前全市7个旗县区有6个推广中心、1个推广站。全市在职的国有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共有554人,其中国家级推广研究员7人、高级职称86人、中级职称273人、初级职称145人,这是全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事业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农牧业新技术推广,并大规模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

二是建立以农广校为主体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市农广校是面向“三农三牧”最大的一所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目前已形成1所市校,前旗、五原、临河、杭后、中旗、磴口6所旗县区分校,乌拉特后旗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22个乡镇教学班的三级办学规模,有专职教师120人,兼职教师300多人。要充分整合、优化农广校教育资源,完善农广校教育系统的办学条件,提高农广校教育系统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农广校作为农牧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农村牧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

三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对农牧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实现订单培训。企业是农牧民培训的直接受惠者,理应成为农牧民培训的主体。但当前有一些企业对培训农牧民工态度消极,认为“耽误事”,片面要求所招聘农牧民工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甚至对政府下拨资金扶助培训也无动于衷。要引导企业提高对农牧民培训工作认识,提倡企业用免费培训来招徕农牧民工,倡导企业和劳务输出地政府合作,提前介入农牧民工培训,为自己储备劳动力资源。企业对培训农牧民工的需求要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订单培训”作为一项和企业结合的培训方式应在各地广泛推行。采取定点、订单、定向培训方式来加大农牧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这类培训班开班之前政府要派专人到用工单位实地考察,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政府在联合有用工意向的企业对农牧民进行培训的同时,应出台约束性措施督促企业对农牧民工进行培训,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

4.2 建立健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乡、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牧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农牧民教育培训立法,为农牧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4.3 提高农牧民教育培训效果

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牧民的需要,采取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牧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牧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牧民是否满意来作为衡量农牧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农牧民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要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农牧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牧民满意。

4.4 加强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农牧业部门是农牧民科技培训的主力军。但目前总体来说,体系比较脆弱,基础条件差,严重制约了体系功能的发挥。今后要下大力气抓体系建设,从各方面争取政策和资金,健全机构,明确职能,改善条件。加强分类指导,对组织涣散、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学校建议地方进行整改,鼓励战斗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多承担各种农牧民教育培训项目。农牧业部门要在新型农牧民培训中主动发挥作用,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努力成为深受欢迎的农牧民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

4.5 创新农牧民教育培训模式

在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政策宣传基础上,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下沉工作中心,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让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贴近和方便农牧民,可以为农牧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优质的媒体资源和教育培训服务,可以把培训工作做实,让农牧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当前,特别要创新对在家务农人员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使其能成为新型农牧民,努力解决“会农的不务农、务农的不会农”的问题。“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辐射千万户”,对骨干农牧民进行集中培训和面对面、零距离的全程挂户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农牧民。要重视农牧民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将其列为重要培训内容。针对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培训内容以及地域分布等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办法,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这条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面向农村牧区基层干部、青壮年农牧民、农村牧区妇女等不同培训对象,依托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业合作社、农牧业专业协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开展形式多样、有所侧重的分类新型产业农牧民培训。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和文化水平因人而宜地开班,提高办班灵活性,进一步加强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6 加大对农牧民教育培训的宣传力度

部分农牧民未能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农牧民教育培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拉动农牧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大家争优创先,争做贡献。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文化素质农牧业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以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