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意蕴、动因及其推进路径

2010-08-15 00:49刘子平吴伟伟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子平,吴伟伟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意蕴、动因及其推进路径

刘子平,吴伟伟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并把时代化与中国化和大众化并列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革命的针对性、实践的确定性和科学的系统性三维统一;理论创新需要,回答时代问题及借鉴国外政党经验教训最终促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坚持四举并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时俱进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相并列。这是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多维内涵、厚重意蕴、产生动因和推进路径,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当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列宁曾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1]143,并提出符合实际的任务。可见,对时代特征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是党和国家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缺乏对时代主题的正确认识注定会走弯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提出恰如其时。

一、内涵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多维意蕴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国化和大众化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这一新表述,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意义。时代是变动着的历史和变动着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即依据变化发展了的动态的社会实践承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哲学角度讲,所谓时代就是变动着的时间和空间在当前的某一特定时刻。任何思想理论,都不可能是超时空的,都有其存在的时代性。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2]5邓小平也曾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3]291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4]29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深刻内涵就是革命的针对性、实践的确定性和科学的系统性三者高度统一,其基本类型涵盖着思想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每一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问题需要解决,其指导实践的理论也因此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正如恩格斯所强调的:“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284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在实践形式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时代的变换中得到历史的认可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二、缘由探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动因分析

(一)理论创新需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晶。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与其产生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都有一个时代性问题;任何一种理论就其内容来说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时代问题的消失或解决,意味着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的丧失,也表明这种理论历史使命的完成。如果在时代问题解决之后,还固执地用既有的理论去求解新问题的答案,这不是理论创立者的无能,而只能是理论运用者的愚蠢。

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的情怀为理论研究的使命,他所创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的宝贵思想财富。在彻底批判中破除认识的局限,在深刻反思中点燃新的思想火花,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一理论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可以说,无论是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始终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紧密联系,在正确把握时代主题的前提下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了。

(二)回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6]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实际问题。科学理论的价值和魅力,在于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推动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站在时代潮头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当今世界全球化在不断地深入发展,世界正处在异常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处于全球化世界中的中国也不例外,正处在异常深刻的大变革之中,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我们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由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而产生得新矛盾和新课题。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民主与权力的统一、稳定与活力的统一等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研究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解疑释惑,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解决。这既对我们的指导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孕育着理论的突破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改革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理论魄力,纵览天下风云,洞察时势之变,不断研究、回答并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问题,及时提出新思想、新范畴、新论断,才能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

可以说,能不能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好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前途命运。

(三)吸取国外经验教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政权,失去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未能正确对待时代条件的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教条主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的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这迫切需要我们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思想保障。

三、多举并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路径

(一)在坚持与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放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问题之首,其蕴意非凡。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否则时代化无从谈起。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宝贵的理论品质。因为是科学的理论,就需要不断发展;唯有不断发展的理论,才称得上科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指出,他们自己的理论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不是任意套用的公式,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的:“《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4]228《序言》随后明确指出,由于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由于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4]229

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自信。这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并不意味着它的凝固、停滞和终结,而是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奠定了新的发展起点,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在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更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之魂。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决定了它必然要创新、创新、再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不是理论创新的专家,他们站在时代潮头,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用创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创新中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之中。时代新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风貌,时代新课题开拓马克思主义新领域,时代新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新内涵,时代新媒体提供马克思主义新阵地。

时代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不停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提出,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新考验面前敢于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摒弃一切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的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6]。

(三)在加强时代文化的意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政治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过程[6]。从其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蕴含着巨大的文化意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一个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

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灵魂,表征着一个时代。作为先进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打上时代的“文化印记”,其作用的发挥才能更为自觉、更为持久。毫无疑问,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时代文化”相融合,更加注重文化的培植、教化、滋养作用,就能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更为迅速、持久。

作为中国改革与实践理论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富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其特色更多地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结合,从而推动重塑人们的价值体系,树立新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入人心、为中国人民所认同的一个文化思想前提。

(四)在开放交流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可以说,全球化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放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在历史选择中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土壤之中的,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突破了思想文化中的“地域性思维方式”[6]。《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世界的整体性,《资本论》阐发了生产的国际性。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方式。

开放才能与世界交往,开放才能与时代对接。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加快发展和进步,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实现。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表明,闭关自守只会落后时代发展潮流,导致国家和民族停滞不前,倍受欺凌。只有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密切交往,才能在取长补短中发展自己,才能吸取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近代以来的中国,可以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世界环境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只有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保持开放,广泛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当代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化”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1]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社,1995.

[6]刘新如.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札记[N].解放军报, 2009-11-10(A7).

D261

A

1673-1999(2010)24-0001-03

刘子平(1979-),男,山东临沂人,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党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吴伟伟(1982-)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10-10-01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