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桂花》所表现的郁达夫情感世界及思想倾向

2010-08-15 00:49刘冬梅史英新
关键词:轿夫郁达夫桂花

刘冬梅,史英新

《迟桂花》所表现的郁达夫情感世界及思想倾向

刘冬梅,史英新

《迟桂花》是郁达夫作品中少有的充满色彩和热情的佳作。作品在刻画人物及叙事写景上都从容舒展,意境悠远清新。既表现了作者自由奔放的情感追求,又表现出作者质朴自然的情感寄托,对轿夫的同情体现作者社会主义的思想倾向性。

郁达夫;《迟桂花》;情感世界;思想倾向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大多表现的是颓废和伤感的情感,尤其是他的成名作《沉沦》,由于作者接受了西欧资产阶级没落期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颓废和色情,接受了中国传统的怀才不遇的士大夫的伤感,其表现在作品中的那些变态心理的刻画和色情描写,对青年读者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写于1932年的《迟桂花》,却是郁达夫众多作品中少有的充满色彩和热情的佳作。作品刻画了一个身染肺病、百事看穿、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的知识青年翁则生的形象,作品主人公表现出来的“在这世上任你什么也没甚大不了的事情,落得随随便便的过去,横竖是来日也无多了”的消极人生观,和郁达夫的“归隐”心境基本上是一致的。作者也对这种人生哲学流露出欣赏的态度。不过,《迟桂花》的思想内容却不完全是消极的。作者在作品中展开了3个中年人物的“似喜而又可悲,说悲却也可喜的悲喜剧”的描写,表现了郁达夫对现实生活仍抱有美好愿望的精神状态。作品通过山中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迟桂花,象征了3个中年人的美好生活前景:“桂花开的愈迟愈好,因为开的迟,所以经的日子久。”在作品的结尾,郁达夫通过3个人的“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的意愿,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在郁达夫的全部作品中,象《迟桂花》这种具有乐观、健康调子的小说,还是不多见的[1]。作品通过翁则生兄妹的坎坷经历,说明只要有生的意志,不怕磨难挫折,人们还是能争取到幸福的——不必学早开早落的花朵,应该向迟桂花那样,虽然开的迟却可以经久,在淡淡的忧郁中透着坚韧乐观的信念。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叙事写景,小说都从容舒展,意境悠远清新,散文化的文字包含着浓郁的诗意。在创作的当时,作者就自诩为“今年我的作品中的佳作”[2]。《迟桂花》的确是郁达夫这个时期里的一篇杰作,这篇山水游记表现出了作者的理想世界和他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倾向。

一、从自然景致的描写体味郁达夫自由奔放的情感追求

浪漫主义作家大多热爱自然、崇尚自然,郁达夫当然也是其中之一。郁达夫认为:“小说背景的中间,最容易使读者感到实在的感觉,又最容易使小说美化的,是自然风景和天候的描写。”(郁达夫《小说论》)他极善于以敏锐的情感触角及时捕捉相得益彰的感人的自然景观,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郁达夫抒情手法的高超之处。在《迟桂花》中,作者往往以美景为灵魂的避难所,看山看水,从中我们可以感悟作者的情感追求。“而五云山的气概,却又完全不同了。以其山之高与境的僻,一般脚力不健的游人是不会到的。就在这一点上,五云山已略着名山的资格了,更何况前面远处,蜿蜒盘曲在青山绿野之间的,是一条历史上也着实有名的钱塘江水呢?所以若把西湖的山水,比作一只锁在铁笼子里的白熊来看,那这五云山峰,便是一只深山的野鹿。笼里的白熊,是只能满足胆怯无力者的冒险雄心的;至于深山的野鹿,虽没有高原的狮虎那么雄壮,但一股自由奔放之情,却可以从它那里摄取得来。”“自由奔放”的境界是郁达夫的追求。无视束缚、无视社会的议论,在作品和生活中都能体现出这种精神。惊世骇俗的《沉沦》一出现,就引起了文坛的强烈反应。在《沉沦》中,作者大胆地表现了某些情欲和性的苦闷,为此受到了当时一般批评家和卫道士的非难,他们指责《沉沦》为“颓废派”小说,是“不道德”的小说,甚至是“诲淫”的。如果我们联系主人公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说这些指责“其实是皮相的见解”(郭沫若语)。郭沫若高度评价郁达夫的作品,“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百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切假道学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呢?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论郁达夫》)[3]《沉沦》的主人公在日记中热烈地追求着爱情,“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日本人轻侮的。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所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这些大胆的表白响彻着作者的爱国热情和不满现实的呼声,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郁达夫的率真,他的追求是自由奔放的。

二、从人物形象的刻画体味郁达夫质朴自然的情感寄托

莲姑是作者倾注情感塑造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28岁的农村青年妇女,性格率真,淳朴善良,虽然遭受了现实的挫折,但始终能够保持着小孩子的天性。正是莲姑的单纯、乐观、善良,给予了“我”极大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净化。

“你是初同她见面,所以并不觉得什么,平日她着实要活泼哩。简直活泼的同现代的时髦女郎一样,不过她的活泼是天性的纯真,而那些现代女郎,却是学来的时髦。”这是则生同“我”见面后介绍的莲姑,“活泼”是莲姑的天性,也是“我”所欣赏的。作者巧借则生的话把莲姑的这种自然质朴的天性与那些现代女郎进行了对比,而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也亲自领悟了莲姑的纯真。在“我”与莲姑游五云山的路上,有这么一段描写:

莲妹:“你一声不响的在那里想什么?”

由于毫无杂念的莲姑把手自然地搭上了我的肩膀,我顺势捏住了那只肥手,默默对莲姑注视了一分钟,这时的“我”有点想入非非,但“她的眼里脸上却丝毫也没有羞惧兴奋的痕迹出现,她的微笑,还依旧同平时一点儿也没有什么的笑容一样。”“我”眼睛酸溜溜的,“啊,我自己倒没有想的什么伤心,为什么,你,你却反而为我流起眼泪来了呢?”莲姑这种“洁白得同白纸似的天真”洗涤着“我”一时的邪念,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文章也达到了高潮。随着“我”的忏悔,两人也永久地结作最亲爱、最纯洁的兄妹,而在莲姑的脸上“看出了一点忧虑也没的满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信任的圣洁的光耀来”,[4]正是这个具有“同高山上的深雪似的心”的农家女救赎了“我”的“卑鄙”。小说把莲姑的性格气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仿佛莲姑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是大自然质朴宁静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现实中的“迟桂花”。

三、从对轿夫的同情体味郁达夫社会主义的思想倾向性

郁达夫是一个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战斗者。郁达夫以他的优秀篇章积极呼应着社会的斗争,作者在小说中充分表达了对穷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小说中写到两人到了云栖寺里,有几位轿夫在大殿上发出嘈杂的声音,知客僧鄙视轿夫们,并骂“这些穷人心实在太凶”,听了这话,郁达夫十分反感,“想给那个知客僧一点颜色看看”,便拿出四块钱雇轿夫将他们两人抬回翁家山,结果是“轿夫们喜欢极了,同打过吗啡针后的鸦片嗜好者一样,立时将态度一变,变得有说有笑了。”大方的出手和轿夫们的喜形于色表现出郁达夫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就“多少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郁达夫自选集序》)。《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实、淳朴、善良的女工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矛盾。作品通过故事的发展,展示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和爱憎分明的感情,作者以很大的热情讴歌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薄奠》写于1924年,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拉洋车的劳动者,他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希望通过拼命的劳动挣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以摆脱洋车主的压榨,但他在脊背被压弯的情况下仍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小说有力地说明了在人吃人的社会,劳动人民想凭个人的努力摆脱被压榨被奴役的社会地位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在刻画“这一个”劳动人民的凄惨境遇的同时,着力描写和颂扬了他忠厚、诚实的品格。这几篇小说都反映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虽然由于思想的局限,郁达夫没有能够给穷人们指出摆脱困境的出路,但通过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可以启发读者产生革命的联想。

《迟桂花》是郁达夫的后期作品,他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无论是描写上的情景交融、人物刻画的情感寄托、气氛上的渲染,以及象征含义的设计,作品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1]朱靖华.一个充满矛盾而易遭误解的作家:略论郁达夫[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2]史义军.百年文学漫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10-110.

[3]陈子善.逃避沉沦[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5-6.

[4]温儒敏.郁达夫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301-302.

I206.7

A

1673-1999(2010)24-0116-02

刘冬梅(1966-),女,山东栖霞人,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基础教学部副教授,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史英新(1961-),女,山东莱州人,烟台职业学院副教授,从事现代文学研究。

2010-09-24

猜你喜欢
轿夫郁达夫桂花
桂花
做桂花糕
超越
贵人
桂花蒸
打桂花
差点死一回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詹火林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