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的“小美人鱼”与安徒生的“苔丝”

2010-08-15 00:49穆志慧宋秀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上流社会哈代苔丝

穆志慧,王 佳,宋秀云

(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语言与文学研究〕

哈代的“小美人鱼”与安徒生的“苔丝”

穆志慧,王 佳,宋秀云

(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小说是成人的童话,童话是儿童的小说。小说是直白的,童话是隐晦的。因而我们能在童话中解读出成人的世界也不足为奇。因而我们看到安徒生的童话和哈代的小说中有着同样美丽而纯洁的女主人公也不足为奇。小美人鱼和苔丝渴望的只是爱情和婚姻,王子和安琪儿却不能给她们一生的承诺。有着不光彩的出身和过去的她们是注定与爱情和婚姻无缘的。但是她们都有着最纯净的爱和灵魂。

小说;童话;纯洁;爱情;婚姻;死亡;悲剧情结

童话故事之所以深受儿童喜爱,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是因为它道出了儿童心灵的梦;童话故事之所以也被成年人喜爱,是因为即使已经成年,但其人格心理中还深深铭刻着儿童时代的一切。成人的世界和儿童的世界是一样的,成人世界是直白的,而童话世界是隐晦的。成人世界有的一切儿童的世界也都有。因而成人的“白日梦”——小说中有的,童话当中也有。

纳博科夫认为“文学是创作,小说是虚构”,同时他也把伟大的文学作品称为童话。而弗洛伊德也认为小说是作家的白日梦。一切故事都是人类编造的,编故事就和做白日梦一样,似乎是随意的,但又不是没有规律的,都是潜意识的流露,都是在幻觉想象中解决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正是因为作家有过相似的童年经历,才出现了他们心中相似的“童话情结”,才成就了文学作品的童话性,因此当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与童话是如此惊人地相似时,才不会如此惊讶。

安徒生(1805—1875),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随即改嫁。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英国作家,生于农村没落贵族家庭。两位作家郁结于心的都是深深的悲剧情结。同时也弥漫在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

哈代在宗法式的乡村长大,英国古老的宗法文明中有着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这样这种对待人生的消极姿态便深深地植根于哈代幼小的心灵中。后来,哈代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其一生的事件。小哈代,有一次拿着望远镜去他家附近高坡上去看一个犯人被处绞刑,正当他拿起望远镜时,那个犯人的头垂下来死了。这一个镜头深深触动了哈代原本忧郁的心灵,一刹那间,生和死戏剧性地在他眼前上演,使他更感人生的无常。这个阴影从此便留在哈代心中,抹也抹不掉。后来,哈代经历了更多的时世变故,慢慢形成一种“悲剧人生”的情结。

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系列作品中也都表现出了对悲剧情结的沉溺。托尔斯泰历经十年研究安徒生,最终得出的结论只有两个字——孤独。安徒生的悲剧情结是在一次次的试图摆脱孤独,而最终又回归孤独的过程中而扎根在他心中的。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果这样定义的话,安徒生的一生可以被称为是悲剧,面貌丑陋,声音嘶哑,在割断了他的演艺梦想的同时,也绝缘了爱情。空有满腹才华,也只能说给孩童听。他甚至不能被称为作家,不过是个写“娃娃书”的人。

《小美人鱼》大约是安徒生最家喻户晓的作品,而《德伯家的苔丝》也算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两部作品分别以浪漫的童话形式和现实的写实风格讲述了几近相同的故事:美丽但出身低微的贫穷少女一个人艰难地长大,生活中没有指路人,全靠自己摸爬滚打。偶遇上流社会公子,春心萌动,爱意悄生。想要进入上流社会,却遇到恶人,为此失去最宝贵的童贞,因而无法为自己取得爱情和婚姻,最终被抛弃。无处容身之时,恶人再次出现,给她出路——堕入风尘。因为不肯堕入风尘,只能以死佐证自己清白的灵魂。

一、美丽但出身低微的贫穷少女

谈及童话,我们首先要揭开盖着童话本相的层层帷幕。童话故事中,不管是天堂、地狱,还是海底、天边,其实讲述的都是现实的人类社会。不要被“海王”、“公主”蒙住了双眼。海底不过是比大陆更低的一块陆地,他们也只不过是破落贵族的后代,小美人鱼其实只是一个底层社会的少女。但是她是美丽的——“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是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苔丝也是个同样美丽但是出身低微的少女。她是“一个娟秀俊俏的姑娘”,有着一张“生动的艳若牡丹的嘴“和“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但是和小美人鱼一样,她父亲自以为是贵族的后代,伯爵的后人。

二、生活中没有指路人,全靠自己摸爬滚打

小美人鱼是家中六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没有母亲,父亲名存实亡,只有一个唠唠叨叨的老祖母。她的美丽使得她会成为姐姐们嫉妒的焦点。没有父母的关爱,老眼昏花的祖母也不可能给她什么实质性的建议和帮助。小美人鱼只能自己摸索自己要走的道路。苔丝不是孤儿,她有父有母,但是都形同虚设。她的父母沉溺于酗酒玩乐之中,丝毫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苔丝是一个人长大的,因而“她童年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现在仍然还留在她身上……在她脸颊上能看到她十二岁时的影子,或者从她眼睛里看到她九岁时的神情,在她嘴角的曲线上,甚至有时候能看到她五岁时的模样”。

三、偶遇上流社会公子,春心萌动,爱意悄生

小美人鱼带着惊恐的心情浮出了水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她看到了王子,远远的、无法靠近的王子。而在随后的暴风雨中,她拯救了王子的生命。但这只是童话的手法而已。我们可以推断,大约是在狂欢之后,王子酒醉之时,呕吐之余,把她当成侍女而让其照顾。“他一点也不知道救他的人是她”,但是小美人鱼的心却留在了那里。但是跟谁她也无法倾诉她的情感。而苔丝则是在乡村的舞会上遇到她的“王子”。“三个阶层较高的几个青年男子”停下来看她们跳舞,最小的那个邀请女孩和他共舞,但是直到离开也没有邀请苔丝。和他共舞过的女孩“都把他忘了,也许有一个姑娘除外”,就是苔丝。

四、设法进入上流社会,遇到恶人,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一次“惊鸿一瞥”,在小美人鱼和苔丝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王子的爱情和婚姻成为了她们追求的目标。然而王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看都看不到的,想要再见王子,就必须进入到他的生活圈子里去。为了能与王子再次相遇,她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小美人鱼去找了巫婆——大约是一个垂涎她美貌已久的上流恶棍。他答应给她去上流社会的通行证,但是她必须付出代价。化鱼尾为双腿,意味着一次脱胎换骨。再也无法回到父亲姐姐身边,意味着必须放弃唯一的亲情。同时他要求“必须得用你最好的东西,作为交换”。一个穷苦女子最好的东西又能是什么,只有她宝贵的童贞了。而在现实世界里,想要进入上层社会的苔丝,她决定去认亲——利用她们家“高贵的血统”。这样她认识了“表哥”——阿历克,失去童贞,同时也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五、因为失去最宝贵的童贞,而无法为自己取得爱情和婚姻,最终被抛弃,无处容身

小美人鱼爱上了人间的王子,苔丝爱上了安琪儿,都是意味着一个社会低阶层的女孩爱上了一个社会高阶层的男子,这时,她能不能得到这份爱情,能不能因为这份爱情而进入高层社会,唯一的条件就是那个男子是否对她有真正的爱情。

用老祖母的话讲,那个人要深深地爱她,并把她看得比自己的父母更亲。在这里,仅仅有真正的爱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合法的婚姻。老祖母告诉她:“如果他让牧师把他的手放在你的手里,答应永远忠诚待你,那么,他的灵魂就会流进你的身体,你也就会享受到人间的快乐,他会给你一个灵魂。”牧师的出现和所完成的仪式,不过象征着合法的婚姻。

不管是小美人鱼还是苔丝都不可能得到这份爱情和婚姻。王子是爱小美人鱼的,“他像爱一个亲爱的好孩子那样爱她”,“但是他从来没有娶她为皇后的思想”,因为她只是个“哑巴孤女”。童话中是无法用成人的方式来解释给孩子们听,只能用他们熟悉的方式。王子不能娶小美人鱼的真正原因是她来历不明,而且不是纯洁的女子。王子们喜爱放浪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娶高贵而纯洁的新娘。安琪儿在新婚之夜逃离苔丝的原因也是因为她不是纯洁的女人了。不管是王子还是安琪儿都不会接受一个不纯洁的新娘。没有爱情也没有婚姻。小美人鱼和苔丝都被抛弃了,而且无处容身。王子结婚,小美人鱼就不可能再留在他身边。而安琪儿离家出走后,苔丝也就不能再留在原处。她们都无处可去。

六、两个浅薄的男人

在小美人鱼和苔丝眼中,她们的爱人是完美的。然而在我们眼中,他们只是两个浅薄的男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怀着处女情结的两个男人,自己可以有情妇,可以过放荡的生活,但是妻子必须是纯洁且贞洁的。这些观点蒙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小美人鱼和苔丝的内心有多么纯净,看不到她们的爱有多么炙烈。他们不值得爱。

七、恶人再次出现,给她出路——堕入风尘

在她们苦苦挣扎时,那个带她们进入上流社会的恶人又出现了。小美人鱼手里握着那把锋利的匕首,她必须在天亮前做决定,要么死亡,要么杀死王子。此时王子代表着是她的爱情的坚贞,就是说要么死去,要么放弃对爱情的信仰,从此堕入风尘,沦为情妇,沦为妓女。在苔丝绝望之际,阿历克也再次出现,苔丝恨他,却又不得不接受他的供养。

八、不肯堕入风尘,以死佐证自己清白的灵魂

太阳升起的时候,小美人鱼“从船上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躯在融化成泡沫”。而同样在太阳升起之后,苔丝“从容地说现在可以走了”。两个如花少女就这样结束了她们的生命。死亡同时也净化了她们的灵魂。

《小美人鱼》和《德伯家的苔丝》两部作品,一个是孩子世界的童话,一个是成人世界的悲剧,但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爱,爱是她们努力前进的动力。对于这份爱,她们牺牲一切,是整个身心的奉献,不顾一切,毫无保留。然而却又是一种错爱,爱的人无法给她们同样的爱情,也无法给她们一生的承诺——爱情。她们已经把灵魂献给爱情,此时死亡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1]博托夫.文学讲稿[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1.

[2]柯云路.童话人格[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

[3]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4]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I005

A

1673-0046(2010)5-0188-02

猜你喜欢
上流社会哈代苔丝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蜂鸟——致苔丝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