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在翻译教学中的培养

2010-08-15 00:49:0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跨文化

王 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跨文化意识在翻译教学中的培养

王 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有了越来越多交流的机会。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在传递信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文章对翻译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跨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跨文化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外语教学者在翻译教学中应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文化差异的羁绊,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翻译教学;跨文化教学;归化;异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有了越来越多交流的机会。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这种“交际噪音”来自“文化差”,涉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心理、宗教信仰等因素。

一、在翻译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外语教育专家认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即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翻译在传递信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我国著名学者王佐良教授在谈到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时曾指出:“他(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Mary Snell-Hornby明确指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也就是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它最基本的任务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思想、信息和文化知识的传递。作为与特定文化相对应的语言,其语言结构、修辞篇章等都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制约,因此,翻译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正确传递文化差异的翻译会变成无效的翻译。同时,在外语翻译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不可译,它是指与源语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中不存在,如中文中“红娘”在英文中没有相对应的译语文化背景存在,只能意译为“match-maker”。不同语言与文化的殊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交流的障碍,这些都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不了解文化,却要轻松地学习、熟练地运用和翻译该种文化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外语教学者要充分认识到外语与本族语的差异,在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及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由于理论认识上的缺陷,我国外语教学对文化因素导入缺乏自觉性和计划性。近年随着对语言与文化关系认识的增强,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成为不容争议的问题。在翻译教学中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应该逐步熟悉和了解该语言的文化。束定芳、庄智象将文化导入项目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两类。翻译教学中重在文化对词汇和结构的影响,其中词语文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本民族所特有的事物与概念在词汇上的语义呈现,如“文革”、“罄竹难书”、“四人帮”等。

2.不同语言中词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尽相同的内涵,如英语中farmer、lover与汉语中的“农民”、“情人”之间的文化含义不尽相同。

3.词语在文化含义上的不等值性,如英语中的weekend与汉语中原来的“周末”之不等值。

4.不同文化对相同现象和观念划分的不等值显示,如亲属称谓在中英文中的差异。

5.与一定政治制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对应的成语、习语等。如:“嫦娥”翻译时需保留形象并释义,翻译为“Chang Er,the Moon Fairy”;“班门弄斧”意译为“to display my incompetence before a connoisseur”。

在翻译教学中,课程设计要注意以上文化导入的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对理解语言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将文本背后的西方价值观作为主线,把文本中散落的文化知识点贯串起来,也可采用“文化旁白”,给学生加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浏览报纸杂志、观看电影、电视以及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等活动来培养跨文化意识。例如翻译ChinaDaily时,可以介绍当今世界的几种大报以及它们的政治倾向和读者群等。在教学方法上,要通过阅读、比较、注释、案例分析、观察、调查等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思维策略。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翻译策略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观点,“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包括言内、指称、语用三个层次的意义”,通过跨文化比较这三个层次意义可能出现的交叉、包孕、冲突、空缺是很有必要的。E.Nida把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即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译论上一直是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在翻译教学中对待文化因素的处理有三种策略,即归化、异化与错位,下面分而述之。

第一,归化。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95年在他的《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的概念。所谓归化翻译,如Google谷歌、Samsung三星运用双声,是指在翻译处理中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采取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符合中华文化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例如,改革开放以来,老师的学术头衔和职衔对称呼的影响也随场合的变化而变化,兼集八方精义。按照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重视读者反映,是为了让译语文本读者能大致和原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一个文本。通顺自然的翻译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如FOB Shanghai译为FOB上海价。避免文化冲突,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消除文化障碍,最终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其范围不止限于相邻或相近的句子,在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原文词法、句法结构框架中跳出来,寻求与汉语在同样场合的习惯说法。如:

[1]The news ofhis deathcame as aboltfromthe blue.

他的死讯传来如晴天霹雳。

[2]Highbuildings and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up like mushrooms inShenzhen.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互联网+”传统行业从技术和模式两个方面对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变化,能源互联网正是借鉴了互联网共享、跨界、平台等发展理念,实现互联网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促进能源商业模式创新[33]。

深圳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3]He is averytruthful person,and everythinghe does is above the board.

他是个很诚实的人,他所做的事都是光明磊落的。

在以上例子中,译者采用了归化的办法以保持译语文化的特征,使中国读者更易于接受。虽然归化翻译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一种迫使其他国家与民族就范的强势同化,但只要运用合理(如以上汉语成语的运用),译文结构工整、语言简洁,就能给译文增添光彩。

但是,归化译法要防止过头倾向,即不顾源语民族特征一味追求译文的通顺优美而产生“文化误导”的负作用,不恰当的成语滥用会破坏原作的异国情调,孙致礼认为有几种汉语成语是不宜使用的,一是反映中华民族特殊习俗的;二是带有汉字特征的,如“目不识丁”;三是含有中国地名的,如“洛阳纸贵”;四是含有中国人名的,如“江郎才尽”、“事后诸葛亮”等。

第二,异化。韦努蒂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再是“对等”(equivalence),提出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异化。所谓异化,就是汉语措辞往往侧重华丽词语的描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相比较而言,采取相应于作者所采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韦努蒂认为翻译的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体现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他主张异化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异化是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坚持文化的真实性,旨在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性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让读者感受不同的民族情感,体会民族文化、语言传统的差异性,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丰富译文语言的表现力。

世界文化的繁荣是以文化的多样性为前提的,从异族文化可以返观自身。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就提出了要欧化,不要归化的主张,他说译文“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但他的主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译论的引入,人们对归化与异化有了新的认识。要求句与句之间不仅要有结构的连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原则运用得更为广泛,很多异化成功的例子已融为汉语的一部分,是二元文化成功的融合,如“sourgrapes”(酸葡萄)、“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同时,异化译法在译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运用,如以下例文:

“我知道,爸,”她说,“我是个自私鬼,我会考虑这个问题的。”

译文如果译成“猪”在汉语中是骂人的话,用“鬼”则充分表达了原作的原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中俗语时也采用了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原则,其译本可以让外国读者领略更多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习俗。如:

[1]树倒猢狲散。Trees fall andmonkeys scatter.

[2]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As the old saying goes,“Lack of talent in a woman is a virtue.”

[3]“你老是贵人多忘事,哪里还记得我们?”

The higherthe rank,the worse the memory.Howcould yourememberus?

在这些例子当中,杨宪益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保留了更多的源语因素,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译文使“异质”得到了凸显。

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只要运用得当,这两种翻译策略都有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Somethingis a bit high”跟“Something is of high qualit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但是相辅相成的,除了专有名词和具体名词,但正是这篇文章改变了我们对向来深信不疑的“两个凡是”的盲从,两者密不可分,读者的“期待视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相互依存,整个翻译过程始于源语交际,因而称呼语要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推断出其语用意义。绝对的异化和绝对的归化都是不存在的。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能永远只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过度的异化或归化都有损译文的质量。关联度是一种相对的概念。随着中国翻译学科的发展,除了与意识形态、国家民族的社会体制有关的以外,平常我们所说的异化与归化,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是就译者的倾向性而言,中国学生和非英语母语的西方学生同样面对以下三个英文句子,即或异化为主或归化为主。凭主观臆想来理解原文,我们在翻译教学中应该把异化作为主要的翻译手段,但是应注意异化运用的限度,即“不能超越译语语言文化规范的限度,也不能超越译语读者的接受限度”。

第三,错位。错位是指不同民族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历时性感受和共时性感受,他们会使用不同的词语或表达方式来描述他们的种种不同的认识和体会。从历时性角度看,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存在一种时间的错位,同时代而不同社会的人之间对话存在一种共时性的错位,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交流可能会有一种文化上的错位。跨文化翻译中的错位首先表现在时空错位,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翻译中时空的双重障碍,在目标语中尽量保存与体现原来文化的内涵。

研究证明,培养跨文化意识对于翻译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与语境、文化、社会是不能分隔的,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不言而喻,它决不是两种语言在文字上的简单转换,其转换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文化差异的羁绊,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丁煌.交际信息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259.

[2]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5.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3.

[4]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20.

G642

A

1673-0046(2010)10-0135-03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跨文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