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刚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甘肃天水741001)
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
艾小刚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甘肃天水741001)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集团化经营、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高校学报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采编系统的开发或引进,实现数字化办公,建立学报全文数据库,实现对用户的在线服务,制作学报电子期刊,建立学报在线订阅、下载服务网点,与学报作者签订完善的著作权保护协议,培养数字出版需要的高素质编辑人才是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主要内容。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学报;数字化出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传统的出版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化出版已深入人心,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发展方向,许多出版单位正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过程中进行出版业转型和数字化改造。作为集知识、人才等优势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学报,理应走在出版体制改革的前列,但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学报仍处于一种“维持”的状态,只有少数名校学报做出了数字化出版的尝试,如《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从2006年开始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版暨印刷版的预印本。[1]其他大多数高校学报所做的仅是每期学报出刊后,将数据发送给中国知网、万方等一些数据库,学报编辑的工作模式、业务流程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而学报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这种合作行为实际上是对自己出版成果的拱手相让,长此以往,学报将沦为这些数据库的资源免费供应者,自己期刊的影响力将更加降减。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是指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平台、以电子货币或信用卡为主要支付方式,将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内容出版和发行的在线传播行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期刊是指将期刊内容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介质上,并可通过计算机设备在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的连续出版物;而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则是指学报编辑部管理、编辑流程、出版内容、经营方式及传播方式的数字化。
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8项重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标志着整个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了在面上铺开、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出版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2009年8月28日召开的中国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报刊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情况,并透露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将全面启动,计划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此次会议首次提出“除按照标准确定并公布的公益性报刊外,其他报刊一律确定为经营性报刊。······,对于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中的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原则上不得以改革为名赋予其独立法人资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对上述报刊出版资源进行兼并重组。”[2]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信息[3]:
(1)公益性的定义以时政类为主。
(2)公益性的报刊的数量很少,非时政类的报刊的大多数不在其列。
(3)学术类期刊很难被列入公益性,特别是自然科学学术期刊。
(4)非公益性期刊则必须转制为企业。
(5)部委期刊不能简单转为企业法人,集团化是导向。
(6)明确2011年底完成,时间节点非常具体。
2009年1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河北省高校学报建设座谈会就高校学术期刊管理、改革与发展作主题发言。[4]这是近年来国家出版管理部门领导首次对高校学术期刊管理、改革与发展公开表态。李东东强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高校期刊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高校期刊内向型、综合性、不具备法人资格等特点也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与高校在国家学术研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很不相称,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报刊业改革中加以解决。
李东东指出,高校期刊特别是大学学报在学术成果创新、服务学科建设、培养科研人才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封闭办刊、理念落后。缺乏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文章缺乏现实性、针对性和原创性。二是缺乏专业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几乎所有大学学报都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没有明显的学科特色,个人或研究部门订阅较少。三是资源分散,出版力量单薄,对一流学术论文和创新性研究成果缺乏吸引力。据统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权威专业学术期刊,来自高校的稿源占70%.这个数字说明,高校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并没有刊发在自己学校的学报上,而是大量流向了校外学术期刊。
李东东强调,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促进学术交流的作用,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努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第一,要进一步优化高校期刊结构,鼓励高校期刊向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在从严控制、科学评估、扶优汰劣、促进繁荣的原则下,优化高校期刊结构和布局,改变配置刊号的资源方式。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学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建立高校期刊准入退出机制,对大学学报实行优胜劣汰,促进学术期刊质量的提高。第三,要进一步深化高校期刊出版单位改革,鼓励高校期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创新高校期刊出版体制。
从上述政策背景来看,集团化经营、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学术期刊出版的方向。面对非常明确的国家出版业改革形势,高校学报尤其是长期以来居于高校学报边缘位置的地方高等院校学报的从业者不能消极等待主管、主办单位在办刊体制方面的政策性变革,而应该未雨绸缪,重点关注和研究学报出版工作如何利用数字出版平台,创新学报出版的流程和机制,实现学报的功能,发挥学报的作用,寻求学报进一步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应对改革局势,实现真正的转型。
1.随着中国期刊网(CNKI)科技期刊数字优先出版工程的实施,高校学报正在改变以往以纸质版学报出版为中心的出版模式,实现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它包括作者在线投稿、作者在线查稿、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办公、学报内容在线发布和利用等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学报编辑数字化出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基础。
2.高校学报的学术性、创新性和规范性强,内容充实,有着较高的理论性和实践价值,容易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为无论是纸质出版方式还是数字出版方式,都遵循着内容为王的传播规律,学术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3.高校学报的作者队伍优秀,学术资源丰富,它不仅有所在学校的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科研成果的支持,同时还拥有相对稳定的由教师和科研人员组成的作者群和读者群,他们是高校学报生存发展的重要的资源,也是推动学报数字出版的主力,因为他们同时是学报数字出版的参与者、获益者和传播者。
4.大部分学报编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编辑,他们掌握一定的网络工作经验,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强,数字化编辑出版技能,这也是高校学报实现数字出版的必要条件和优势。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数据库在线出版、电子图书出版、期刊在线出版和“所有用户具有免费、不被更改、全球和永久使用其作品的权力”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等形式。综合考虑我国大多数学报目前数字出版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实现学报的数字化出版。[5-8]
网络采编系统是指以科技期刊专业网站为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科技期刊采、编、审流程系统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办刊目的。运用该系统可以使学报的编辑过程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自动化,使学报的各个编辑出版环节均依托于数字化设备完成。作者通过网络将电子版文稿投给学报编辑部,编辑部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记录稿件的基本信息,查询审稿专家数据库,向有关专家传送文稿信息,并及时与作者交换修改意见,反馈稿件处理结果。作者修回的文稿经编辑人员加工、排版、校对等一系列工序,最终送印刷厂印刷装订。这类采编系统还能整合原来编辑部所设网站、在线办公系统的主要功能,极大地方便作者和读者,使编委、审稿专家及编辑部在线办公更加快捷,学报编辑部无论是编辑校对、与作者沟通,还是出版印刷,都可以通过该采编系统进行。
目前,数据库在线服务已经成为期刊较为成熟的数字出版的一种形式。一些科技期刊已经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方式将期刊和论文资源传递给读者,向读者提供产品和服务。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服务器,将自己学报创刊以来刊发的所有论文数据资源按办刊宗旨和读者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规模整合、知识组织与知识挖掘,实现自创刊以来所有发表文章的快速查询与检索,向作者和读者提供在线服务。[9-10]
学报在线订阅、下载服务网点就是学报应用电子期刊制作技术和web技术,把学报的内容以数字资源(电子期刊或者网页)的形式提供到网络上,读者通过点击相应按钮实现文献的阅读与下载。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的学报开通了网上阅读和下载功能,有些允许免费阅读与下载,有的则要求使用者支付一定的订购费后才能阅读与下载。由于网上订阅比较便宜,也很方便,所以很多读者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订阅学报,从而摆脱了传统出版模式对学报传播时空的影响与制约。[10]
学报的数字出版还存在遵守出版物的有关国际国内法规、保护作者版权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等问题。针对数字出版条件下著作权容易被侵权的状况,学报编辑部必须熟悉相应的法规制度,保障作者、编辑部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要避免因为著作权意识的缺乏而对作者造成侵权。因此,学报数字化出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和作者签订版权协议,保证签约的版权要包括数字版权,为学报的数字化出版作好法律上的准备工作。
不管何种形式的编辑出版活动,编辑的观念、素质和能力始终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学报数字化出版面临的瓶颈之一便是数字出版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缺乏。在学报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对学报编辑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学报编辑部要加强对学报编辑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以及网络新技能的培训,使编辑人员熟悉计算机硬件软件设备的操作技能,熟悉采编系统软件,能够灵活处理数字出版中常见的问题。学报编辑可借助高校计算机师资力量的优势解决编辑的网络知识培训问题,提高数字出版技能,成为既懂出版业务,又能娴熟运用数字出版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赵大良.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切入点[J].科技与出版,2009,(12).
[3]赵大良.期刊改革,你准备好了吗[EB].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0983103442485/,2009-09-03/2010-08-04.
[4]王玉梅,李东东.高校学术期刊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12-22.
[5]张雪梅.高职学报自觉组稿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0,(20).
[6]冯虹,周小华.中国高校学报如何面对数字化传播新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7]闫玉玺.论学报出版的数字化转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8]陈青云.高校文理综合类学报的现实困境与改革对策[J].中国出版,2009,(Z3).
[9]孟耀.高校学报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4).
[10]刘金铭.开放式访问期刊的创建及其对传统期刊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279-284.
〔责任编辑 马旭光〕
G237.5
A
1671-1351(2010)06-0129-03
2010-08-22
艾小刚(1969-),男,甘肃甘谷人,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