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教育及其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2010-08-15 00:49:53童素霞代静亚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铜仁政治课生物

童素霞,代静亚

( 1.铜仁学院 法律与政史系,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教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论生命教育及其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童素霞1,代静亚2

( 1.铜仁学院 法律与政史系,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教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和提高生存能力以及发展生命的价值。它包括了认识生命、尊重和感受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等几个方面。生命教育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很多应用,具体而言:以生命的神奇为唤醒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命化知识创设情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以生命过程中的挫折教育为契机,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以生命化知识为案例,体验生命的和谐;以生命之美为模板,学会欣赏生命。

生命教育; 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 应用

一、前言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鉴于唯物教育盛行,导致亲子与师生关系的决裂,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实施生命教育之后,能有效克服唯物教育所产生的缺失,因而带动日本社会的变化。1968年,美国著名的演讲者、作家与人生导师杰.唐纳.化特承袭印度瑜伽大师雪莉•雪莉•阿南达•摹提吉的精神,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的思想。个体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其生命全过程的质量,因此,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近年来,在青少年中自杀、他杀、出走、沉迷于网络、破坏环境、破坏植物、虐待动物等等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当代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外,还与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关。因此,生命教育需要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去进一步认知生命,而且需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生命化的知识,增强生命意识以及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构建绿色的、具有生命意识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

二、生命教育的解析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1.认识生命,感受生命。让学生认识生命需要加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认识生命的结构与特征,进一步需要认识生命的发展规律,感受生命的存在与美好。

2.尊重生命。生命都是很宝贵的,因此需要教育学生去尊重生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也不能任意践踏他人的生命。

3.热爱生命。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需要认识自我,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热爱生命。

4.保护生命。热爱生命需要付诸实践,就需要保护自己的生命,爱护别人的生命。

5.发展生命。我们知道,生命的长度是不能改变的,一个人的寿命有时候能达到100岁,但是生命的价值却是不一样的,因此,就需要教育学生去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三、生命教育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一)以生命的神奇为唤醒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大多数中小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非常空洞,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常常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用学生生活中生动的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中如何把生命知识当成唤醒因子将学生唤醒保持在最佳状态是“渗透”的关键。

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好匹配的生命知识,把生命知识自然融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好奇心——动机。比如,在讲“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可针对人这一生命的神奇,先向学生介绍女性在一生中排出400颗左右的卵子,其中只有极少量的几颗能受精发育成新生命;男性一次射精可排出几亿个精子,但最多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胚胎又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的同时,体会到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易,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探求生命的意义,唤醒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意识。

(二)以生命化的知识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长期以来,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整体而不是全部,是局部而不是个体,很难宽容个性的存在。学生完全按教师规定的方向去发展,导致学生的自我个性、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对课堂的热情等逐渐被消磨,取而代之的是使课堂教学失去生命活力,教学变得僵化而无激情。故此,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生命化知识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毋容置疑,教学成效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概念、技能和信念需要一种情境以使它们具有意义并且有用,情境能促进知识的建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结合教学目标渗透有趣的生命化的知识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情景中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如在“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我们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知识创设情景。从自然界的角度而言,人并不能摆脱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而独立存在。在生物圈这个大家园中,各种生物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无形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其中每一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生态失衡,危及其他物种的安全,甚至给生物圈带来灾难。因此,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小到细菌、病毒,大到参天巨树、蓝鲸。人在生物圈中也得遵循自然法则,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将带来自身毁灭的灾难。通过生命化知识情景的创设,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及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建构法律知识。

(三)以生命过程中的挫折教育为契机,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新事物并不是一开始就成功的,它需要经历许多失败和挫折,需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以及被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同样道理,人生难免遭遇失败与挫折。对青少年来说,由于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和评价,于是轻易放弃对困难和挫折的抵抗,面对挫折和磨难,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情绪消沉低落,行为紊乱偏激,甚至产生轻生情绪。因此,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的抗挫能力。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处理学习、成长、交友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自主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做到一方面在顺境时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时刻准备走曲折的路,另一方面在逆境时要能充满信心,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通过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化解因失败、困难而留下的心理阴影,使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热爱生活,体会生命的可贵,在积极的人生道路上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四)以生命化知识为案例,体验生命的和谐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学生的学习被牢牢地围困在课本上,往往是一本教材教到底,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导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采用生命化的知识为案例,灵活运用课本外的有趣知识,从而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如在进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渗透有关生命和谐美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生物长期的进化,造就了生命的和谐,而这种和谐就体现在生命个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体现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为种内关系,又表现为种间关系。种内个体的互助关系屡见不鲜,可通过蚂蚁、蜜蜂、狼群等种内互助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明白个体的价值及分工合作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种间关系可举不同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实例,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通过生物间的这种和谐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息息相关,人类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珍爱并善待其他生命。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任何生物的存在都离不开环境,都要遇到生存环境的挑战,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片极小甚至成针形,这是对缺水的适应;北极熊体表的毛是中空的、皮下拥有厚厚的脂肪层、耳很小,这是对寒冷的适应。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着环境,并且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为环境条件的。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利于植物的生长;在草原上,草本植物的多少会对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又会影响草本植物的数量,两者互为环境条件,相互影响。

通过这些生命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整体的生态观,认识到自然万物构成一个共存共荣的生命体系。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就孕育于自然界并依赖于它,没有大自然的恩赐,我们的生命就丧失存在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感激之情,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并在此基础上热爱生活,积极地投入生活,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谐相处。

(五)以生命之美为模板,学会欣赏生命

生命之美无处不在。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各种生命图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生命之美,如我们看叶的形态、结构可感受叶的形态美以及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天衣无逢的统一美。通过让学生观察鸟类,其美丽的羽毛、流畅的流线型体形、发达的胸肌、中空的骨骼、神奇的双重呼吸、发达的消化系统都是对飞行生活的高度适应,从而感受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美真是巧夺天工。

通过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类型,让学生感受生态系统和谐之美,静中有动、有声有色、有生有死,真是大自然神奇完美的杰作。正如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命科学知识的资源,让学生发现生命之美、体验生命之美、学会欣赏各种生活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去创造积极的、健康的、快乐的生活。

四、结语

生命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当然,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注入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尊重学生的生命化学习,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让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迸发出生命活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

[1] [美]莱弗郎索瓦兹.教学的艺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95-298.

[2] 侯晓明.让青少年在生命教育中健康成长[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5):84.

[3] 韩震.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健康成长[J].中国教师,2010(7):12.

[4]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4(1):24.

Abstract:The meaning of life education is the attention of life, improvement of its vi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lue of the life. It includes understanding life, respecting and feeling life, loving life, protecting life, developing and other aspects. Life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s many applications, specifical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y taking the magic of life as a wake-up factor to;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by taking the life knowledge creating scenario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awareness of life by taking the setback education in life as an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the harmony of life by taking the life knowledge as a case to; learn to appreciate life by taking the beauty of life as a template to.

Key words:lif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pplication

(责任编辑 鲁娜娜)

Life Edu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NG Su-xia1, DAI Jing-ya2
( Department of Politics History and Law,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0003, China;Education Department,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0003, China )

G630

A

1673-9639 (2010) 04-0093-03

2010-05-12

童素霞,(1963-),女,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副教授,多年从事中学教材教法课程教学。代静亚,(1965-),女,铜仁学院教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铜仁政治课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寻味贵州——铜仁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10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38
看雪——铜仁梵净山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2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