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彩丽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 大同 037400)
浅谈网络文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康彩丽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 大同 037400)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围绕网络文化的特征简要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及面对这个严峻的文化变革,我们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青年社会化;网络文化建设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网络社会的时代,网络不再是少数人所拥有的专利,而是由全社会所拥有,为全社会所利用。不论是在社会结构、经济体制、政治形态,还是在教育体制、文化传统、交往方式、科技发展等诸多领域中,我们都感受到网络产生的巨大影响。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形式,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不仅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也使人们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网络文化已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它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是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是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称,故而网络文化就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自从计算机网络出现,网络文化即开始出现。其实,网络没有创造任何文化,它只是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传播网络外的其他文化。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的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文化。这种电子新媒体远比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等大众媒体要优越。它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借助于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形象生动,博客现象就是最生动的一个例子。
2.网络文化是一种高时效文化。历史上的各种媒介文化形态从来没有像网络文化这样发展迅速、更新频率快速。它将全社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将地球缩小了,将时间拉近了,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实现了通信瞬时化、生产自动化。
3.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文化。网络信息的传播超越了地理位置的界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中,因不同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形成的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处于同一个交流平台。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电脑网络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任何自己希望做的事,去自由地访问各种网络信息资源。
4.网络文化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文化。它不是一个静态的网络,而是相互作用的,不仅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也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交互关系。“地球村”的形成与此有直接关系,人们似乎又可以像在村落里进行交往那样实现人机互动。
5.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人们可以像现实生活中一样开展各种活动,例如:上学、上班、进行体育锻炼或与他人聊天等。网络文化的这种虚拟性为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
6.网络文化具有非中心的全球性。网络的横空出世,彻底粉碎了文明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隔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当代科技成果的强力推动下,网络把各个不同文明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纵观文化发展进程可以预料,网络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必将给各种现有的文化带来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环球网被认为是年轻人的麦加,……”这是网络研究专家郭良先生在《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中提到的一句话。不容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网络一直是年轻人的天下。网络时代,每个使用网络的人以及许多没有上网的人都受到网络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网络发展响应积极的莫过于青年,与计算机、网络关系最紧密、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一些事件也总是与青年联系在一起。
史蒂夫·乔布斯21岁就与另外一个年轻人创办了苹果公司;比尔·盖茨少年时就开始玩电脑,大学未毕业就创办了微软公司。如果说这些都是陈年旧账,比尔·盖茨已步入中年人的行列,那Google的创办并使几个年轻创业者一步跃入全球首富榜,则网络继续着它的青年神话。在中国,网络发展历程中一连串响亮的名字也是那样的年轻——张朝阳、邵亦波、丁磊、马化腾、陈天桥、王峻涛等,他们都是在网络界摸爬滚打数年的精英。美国互联网委员会每年都进行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也实施很多次全国范围的调查,这些机构所公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在网络用户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中,青年总是数量最大的群体。网络使用者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年轻,在网络新功能推出之初,响应最积极的也是青年,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迅速走上社会前台的那种自信的气势。
在当今这个“连小孩都懂得如何上网”的IT时代,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网络和这批青年网络大军之间互进互退的密切联系。青年是主动推动网络传播发展的主体,网络走上人类历史舞台,借助的是青年的创造力。青年能够在当今社会中露出锋芒,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网络这一媒介。我们可以预见,青年的教育、职业、娱乐、人际交往、婚姻恋爱、旅游、日常生活、聊天的话题都将逐步“网络化”。青年的所有社会行为都将借助网络完成,青年也会通过网络的“窗口”来观察世界,青年思考问题也有可能采取“网络方式”,可见网络对于当代青年的重要意义。
21世纪,互联网的浪潮冲击着我们生活的各行各业,它以人们始料未及的速度迅速地发展,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这种人人可以参与的高度自由化的网络文化空间,对青少年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1.从正面上看,网络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文化推动青少年由单向社会化向多向社会化转变。在信息化社会中,人的社会化最突出变化在于家长和学校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单向社会化的作用有所消弱,而多向社会化的情况则大量增加。造成社会化由单向社会化向多向社会化的转变,其重要原因是青少年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优势于其前辈,使得传统的父母教育的正向社会化过程便向子女教父母的反向社会化转变,使家庭社会化由单向性向多向性转变。
第二,网络文化有利于青少年观念的创新、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健康的心理。上网是人机对话的过程,它是不受任何外来因素支配的平等交流。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网民可以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理想,没有什么顾虑,十分有利于青少年的独立个性。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信不善于交际的青少年,可以在网上的交流中体会人际交往的乐趣,找到信心。
第三,网络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新的社会互动模式。在虚拟社会中,由于互动双方沟通渠道、交往情景的特殊性,因而网络交往具有超时空性、虚拟性、符号化等特点,使青少年的人际互动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第四,网络文化为青少年角色扮演提供新途径。网络创造的虚拟环境使青少年能够在其中不断进行角色学习、角色理解,从中进一步了解角色扮演的各种行为规范,检验角色扮演过程中互动的准则,把握不同社会角色扮演的尺度。
2.从负面上看,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任意导致信息的垄断,出现一种网上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倾向,冲击着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互联网传播的信息有很多良莠不分,导致信息污染。其中网络黄色文化、网络暴力文化、暴力游戏等肆虐成堆,一些青少年沉溺于这些垃圾文化的毒害之中,不能辨别是非,使得他们道德失落,政治鉴别力相对薄弱;甚至,一些青少年不能抵御网络暴力文化的诱惑,人性泯灭,丧失了行为的自控能力。
第二,社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控制减弱。网络信息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地互相交流,父母等长辈的角色权威受到挑战,青少年可以游离于长辈的正向社会化之外,寻找个性化社会行为,从而导致社会对青少年社会化控制力的降低。
第三,网络成瘾容易引发青少年的人格障碍,造成人格社会化的缺失,从而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在虚拟开放的网络文化中,主流文化在网络世界中的影响逐渐淡化,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规范、制度都没有了现实基础,使得青少年自我的控制和约束减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人格问题。
总之,网络文化既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扩大了交往空间,同时也给人们的社会交往提出了大量的新的要求和挑战。掌握好它,就能更快地到达成功彼岸;误用了它,将陷入了无底深渊难以自拔。我们必须取精去糟,让网络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而青少年就是那个创造网络文化的“舞剑者”。网络世界因他们持剑起舞而美,也因他们滥用利剑而惊恐。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如何造福人类?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呢?
1.积极引导,激励超越:建设是基本策略。网络的发展带给新世纪新的希望,又使人类陷入无休止的困惑之中。青少年在网络中如鱼得水,却导致社会的主流文化“休克”,使得网络文化的形态与社会主流文化之间有相当大的间隔,因而必须对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文化建设进行积极引导,激励网络文化与青年文化的超越发展。
2.强化管理,控制越轨:法规是必要的保障。开放的网络文化跨越了主流文化的民族、地域、制度界限,缺少凌驾其上的统一的文化控制机构,因而制定必要的法规或规范,才能有效控制网络中违规现象甚至是犯罪的行为的发生。
3.完善教育,提高素养:自律是有效途径。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素养的高低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网络的个性化、虚拟化更需要网民洁身自好,注意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加强道德自律。
G64
A
1673-0046(2010)11-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