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论的课堂教学探讨

2010-08-15 00:50何元庆周宵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建构主体身体

何元庆 周宵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 241002)

基于具身认知论的课堂教学探讨

何元庆 周宵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 241002)

具身认知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所提倡的核心概念,深入理解其基本内涵,对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性和课堂教学的情境性,促使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具身认知论;课堂教学;情境性;学生;主体性;知识的体验性

具身认知论(Ebodied cognitive)又称涉身认知论,主要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人的认知实质上是大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理念弥补了第一代认知科学无法解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和知识获得机制的缺陷,对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深入理解具身认知论的内涵,探究其对课堂教学的启发作用,建构基于具身认知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身认知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它主要不满第一代认知科学以功能主义和计算机隐喻所倡导的“离身心智论”,认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根植于身体经验和社会互动的生物系统”[1];人的认知根源于人的大脑,人的大脑依赖于人的身体,人的身体又是处在环境之中,这种关系决定了人的认知是个体的大脑和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强调身体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地说,具身认知主要有两点含义:其一是认知依赖于主体经验的种类,而这些经验乃是出自于具有各种感觉运动能力的身体;其二是这些感觉运动能力本身植根于或嵌入于一个更广泛的生物的、心理的和文化的情境中。[2]也就是说,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认知的内容也是身体提供的;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3]可见,人的认知有具身性、情境性、变化发展性和动力性等特征。

具身认知论强调人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对当前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利用课程资源组织教学的过程,它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的内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学习者对知识的感知有助于建构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策略不考虑学生的“人性”、不从学生自身因素考虑、不利用环境对学生积极影响的作用来组织教学,势必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具身认知的思想,课堂教学不应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感知和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对知识的体验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课堂教学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以具身认知论的观点组织教学活动,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1.转变教师的学生观

具身认知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人的认知是通过身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反之,认知的获得又能影响到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师的学生观是在教师已有经验基础上与学生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之后,通过其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施加影响。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只需把组织好的知识,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经过机械的练习而加以掌握即可。在这种学生观的影响下,学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或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个人仅仅作为一个手段来对待,就把他作为缺少一切内在价值的人对待”[4],忽视了学生是作为理性的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有效的确立。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目的,教师应转变学生观,把学生作为理性的存在,作为教育教学的目的,而不是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态度和观点转变的结果是行为的变化,教师的学生观转变,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使其主体地位确立。

2.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人们对身体的主观感受和身体在活动中的体验为语言和思想部分地提供了基础内容。认知就是身体作用于物理、文化世界时发生的东西。[5]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人的身体机能的发挥,并促使人的认知发展。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需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使其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积极的建构知识。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对学生的需要置若罔闻。没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要,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课堂教学中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状况合理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在愉悦的心境下积极的促使自我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能够自立、自主、自强。通过实施人文关怀措施,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人性价值,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性

具身认知论强调认知的具身性,认为认知依赖人的身体,它是“认知主体利用驱体、感知器官、视觉系统等进行认知,他们有来自周围环境的直接体验,其认知行为是涉身的”[6]。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它有赖于学生的身体机能对知识经验的认知,在具身认知论的指导下,组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性。

1.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强知识传输的形象性

认知获得的方式是依赖于身体的物理属性,它包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运用多种身体机能比运用单一的身体机能有更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运用不同的身体机能以获取知识。然而,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多媒体的使用是一种能调动学生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多媒体集声、像于一体,能为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调动身体的多种机能以获取知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一定要遵守能用板书讲清楚的问题尽量不用多媒体。但是在使用的时侯,教师应当熟悉所教内容,并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使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通过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切身的身体体验。

2.增设活动课程,提高知识获得的感受性

具身认知论强调环境在人的认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正如罗兰兹(Rowlands)所述:外部世界是与知觉、记忆、推理等过程相关的信息储存地。认知过程是个混血儿,既有内部的动作,也有外部的操作。[7]认知的外部操作,需要借助外界环境的信息,通过利用外界的信息以致有效的提高认知的操作。学生的学习是获得认知的过程,需进行认知的操作,根据具身认知论的观点,外界信息有助于个体进行认知操作。鉴于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增设活动课程,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借助外界信息进行认知操作,促使知识的建构。活动课程的增设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投身于实践之中,在活动中体验对世界的认识,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建构。

(三)课堂教学应强调情境性

情境性是具身认知的一个特点,主要认为认知具有情境化,它不可离开情境而孤立存在,情境在认知中发挥了不可抹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作为认知活动,它受到问题情境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以具身认知的观点为参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氛围,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以促使学生的知识获得。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具身认知论强调认知的情境性,即认知是认知主体与高度结构化的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教授知识内化的充分与否,直接与其所在的环境有关,而这种环境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所创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能够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促进新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阐述知识,激发他们的认知好奇心”[8],促使学生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创设问题情境有许多方式,可以首先传递一些错误信息或无关,之后予以矫正,以使其加深对正确知识的内化。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以创设问题情境。

2.教师学会倾听,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在具身认知论的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需重视问题意识的创设,而且应注重课堂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的探究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极主动建构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教师需采用民主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使学生敢于提问,不羞于提问。同时,教师也应掌握倾听艺术,倾听学生的真实言论和心声,关心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这个认知主体积极的与环境相互作用,促使学生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建构。

[1]Thomas Fuchs.Embodie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its Conseqences for Psychiatry[J].Poiesis Prax,2009,(6):219—233.

[2]Thompson E,Varela F J.Radical Embodiment Neural Dynamics and Consciousness[J].Trends in CognitiveSciences,2001,5(1):418-425.

[3]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10,18(5):705—710.

[4]米尔恩.人的权力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夏勇,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02.

[5]Gibbs,R.Embodiment and Cogitive Science[M].Cambridge:Cambridge Press,2006.9.

[6]Brooks,R.Cambrian Intelligence: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I[M]. Cambridge,MA:MIT Press,1999.167.

[7]Rowlands,M.Extended Cognition and the Mark of the Cognitive [J].Philosophy Compass,22(1):1-19.

[8]Schmidt,H.G.Foundation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Rationale and description[J].Medical Education,1993(17):11—16.

G441

:A

:1672-0547(2010)05-0105-02

2010-09-23

何元庆(1973-),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师,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副所长,讲师,硕士。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AHSKF09-10D4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09sk526),芜湖市社科研究2010年课题(编号:WSKTA1201015)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主体身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我de身体
建构游戏玩不够
我们的身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