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姝丽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差异
邹姝丽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体态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作了探讨,分析了东西方人在空间距离、身体接触、姿态动作与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减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体态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文化中,体态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点头不算摇头算”,印度人则以摇头或歪头表示“同意接受”。
体态语随着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而不同,不了解这一点则会影响双方的交流,甚至产生误会,因此了解和学习常用的体态语,对真正掌握和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差异及提高交际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萨莫瓦(Samova)认为,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因此了解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几乎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体态语,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传递信息时体态语远远超过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O%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从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来看,只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而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说明身势语在交际过程中十分重要,它通过无声的语言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体态语有共性的东西,也有许多个性的东西,有其地区、民族、文化等特点。了解文化差异和身势语的变化,可以防止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甚至冲突。我们要注意自己和他人在日常交际中的体态、姿势、面部表情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身势语,以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3.1 空间距离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通常,北美人比拉丁美洲人和中东人更喜欢彼此间距离大一点。根据霍尔博士研究,欧美人生活中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 0-45cm),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
(2)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 45-120cm),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一端。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 120-360cm),通常是用于处理非个人事务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商务会谈或社交聚会时。
(4)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360-750cm),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
显然,相互交往时空间距离的远近,是交往双方之间是否亲近、是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因此,人们在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距离,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凑的太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时过于靠近,拉丁美洲人交谈时几乎贴身。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的人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拥挤,西方人则无法容忍。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领域都有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的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3.2 身体接触
体触语是借身体间接触来传达或交流信息的一种体态语言。它是一种非语言交际方式,它使用频繁,形式多样,并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极强的文化特色。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的特点是体触频繁,而英语国家的人体触却较为少见,因此不少美国学者将英美文化列入非体触文化(nontouching culture),将中国文化列为体触文化(touching culture)。
在我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在公开场合通常都不拥抱、接吻,对于西方文化中的这一现象特别难于适应。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两个女生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很常见的现象,夫妻久别重逢时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东欧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两个男人之间也会拥抱及亲吻双额。
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握手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在异性之间,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拥抱亲吻及握手的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不同民族之间深层的差异在身势语这个表层上的具体表现。
3.3 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是人类相互传递信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交际方式。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贝恩(Albert Mehrabian)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来自文字,38%来自音调,55%来自面部表情。
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法国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微笑,俄罗斯人认为在公共场合向陌生人微笑是很不正常的甚至是可疑行为,而在美国,人们会对那些完全陌生的人微笑,表示没有敌意,但在某些场合,如果你不该笑的时候笑了,则会引起对方反感。在日本,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去世了,在公众面前她也会始终保持微笑,她们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而大部分国家的女人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悲痛万分,痛哭流涕,表达自己伤心的情绪。
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更多了解目的语国家人的文化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避免误解。
3.4 手势语
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达并不相同的意义。
例如,英美等西方国家,有时会看到有人站在马路边,朝驶过来的车辆伸出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拳头。这是请求搭便车的意思。所以搭便车也可以说“to thumb a lift”,但是在希腊,这却是一种侮辱人的手势。
在日本,圈状示意“money”,而在法国南部则为“zero”或“worthless”;在英国和美国,意为sth.is good;在拉丁美洲,是侮辱人的手势;而在突尼斯,表达的意思则是“I’ll kill you.”
朝某人弯曲食指,在美国,这是招人过来的意思;在南斯拉夫和马来群岛,这就是个招呼动物过来的手势。
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
1959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在登上回国的专机时,他双手举过头顶,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做“V”状,另一只手握拳。他以这一手势向美国领导人及新闻记者表示敬意。第二天美国报纸在头版刊登了这一照片。一些记者和读者都把他的手势理解为前苏联领导人意指在这次访问中战胜了美国人。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政治风波。因为美国人把这一手势理解为取得胜利,其实赫鲁晓夫是为了表示友谊。
因此,去国外旅游或访问的人必须了解这种差别,否则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尴尬和误解。
体态语与语言一样,使用是相当广泛并且有交际作用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国际间跨文化交际的日益增多,为避免体态语中的文化因素引起的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求语言得体,而且还要求人体的动作得体,我们应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通过对英美人们体态动作的观察和了解,运用非语言手段,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王 晴.非语言交际与文化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7,(3).
[4]程同春.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J].外语学刊,2005,(2).
[5]张治英.英汉身势语的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责任编辑:吕 进)
H0
A
1671-752X(2010)02-0040-02
2010-02-14
邹姝丽(1983-),女,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