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年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 铜陵 244100)
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思考
郑学年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 铜陵 244100)
自十六大以来,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活动在全国普遍开展,这些实践提高了全社会对建设学习型社会重要意义的认识,丰富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总结这些实践经验,探究活动主体、机制、内容和载体等功能和作用,发现其中的规律,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意义重大。
学习型社会;实践;途径
在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1]的创新理念后,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十六届历次全会的重要内容。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出发,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发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3]的号召。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我们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引向更高的层次。为此,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注重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不断总结建设规律,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建设活动完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那么,在这些建设活动中,具体有那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建设学习型社会,首先就要建设学习型政党,而学习型政党的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他们的示范表率作用是由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以理想信念、指导思想为根本追求,以提高党员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并最终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来影响、辐射、带动全社会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实质上是一种现代化建设体现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发展模式。同时,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对整个社会的形象示范作用十分重要,他们不仅对下属人员和机关,甚至对整个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首先成为学习型人才和学习型机关,才能保证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否则,如果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只是充当建设学习型社会领导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融人创建行列之中,没有起到表率示范作用,那么,创建活动只能流于形式,不可能取得实效,也就失去了说服力。
从当前看,要把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作为典型,在时机成熟后,逐步、稳健地由机关组织向农村基层组织延伸,由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由城市居民向农村群众延伸,从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真正形成。为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培育典型、树立榜样、创出路子、全面铺开,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典型引路是一个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工作方式,把它运用到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活动中,同样效果显著,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参加的群众性的活动,但不是一般性的、一哄而起的群众运动。它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全民学习提高人的素质,净化人的心灵,以此增加社会的发展动力,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一开始就要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稳步进行。从全国情况来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典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大连、杭州、常州和青岛等城市先行一步,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新鲜经验,为全国的创建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才使得全国的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并结出累累硕果。各地在创建活动中,也广泛采取了这一作法。典型引路,点面结合,才使创建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处处开花结果。为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它可以使我们在参照样本少走弯路的情况下,创建出自己的特色,创建出自己的风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工作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完善已有的学习载体,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构建载体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创造出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各个层面干部群众学习需要的新载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一种普遍学习的氛围,就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创新载体,使学习真正融人工作和生活之中。创新载体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因地而宜,就是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和部门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因人而宜,就是要根据不同社会组织、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要遵循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避免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搞成模式化的群众运动。在创建活动中,许多城市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才保证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活动真正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是在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需要建立健全创建机制,保证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的良性运行和持久发展。因此,各领域,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机制这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领导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投入机制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以及群众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总结一些地方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中成功经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机制健全。具体来说,首先是建立健全了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动力机制就是通过树立共同理想和目标,增强组织和个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外动力机制主要是指激励和竞争机制。要通过激励政策,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建立健全有利于公平竞争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突出学习成效在招聘、用工、晋升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其次是重视投入机制。当地的各级政府都把建设学习型城市所需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将其作为制度。三是建立了完善的领导机制,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是以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所以,必须采取全方位建设发挥整体功能的战略方针,构筑多元学习平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相互促进,以增强这项工作的群众性、实效性和感召力、吸引力。首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统筹制定计划和相关制度;其次,要依据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目标要求,适应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进行总体设计。在创建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完善原有好的学习载体,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和设计灵活多样,能够满足各个层面的干部群众学习需要的新形式。如制定机关学习日制度,要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和全民读书活动,特别是全民读书活动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主题。在企业员工中可以“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为主题,在农民中可以“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为主题,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可以“学习技能、转变观念、自强不息”为主题等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组织不同群体的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全面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使不同的载体之间构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提供全方位保证。
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根据不同学习型组织的特点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才能达到学习目的,收到实效。首先要高扬主旋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掌握精髓,把握本质,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学以致用。其次要学好现代化建设应用知识。就是要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国际贸易规则。三要学好工具性知识,如计算机、外语等。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安排和调整学习内容,更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型组织、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选择灵活的学习方式。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EB/OL].(2002-11-08)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 64185/180139/10818574.html.2010-02-0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7-10-15)http://news.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7.htm. 2010-02-11.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9-09-27)http://www.gov.cn/jrzg/2009-09/ 27/content_1428158.htm.2010-01-29.
(责任编辑:吕 进)
G779
A
1671-752X(2010)02-0019-02
2010-03-11
郑学年(1967-),男,安徽无为人,中共铜陵市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