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平花
(贵州财经学院 教务处,贵州 贵阳 550004)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今的高校已不是过去的“象牙塔”,它外有社会环境的冲击,内有学生管理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每个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各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可供大学生就业的岗位数量大大减少,招聘条件更加苛刻,使得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处境。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招聘毕业生的工作不仅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检验,更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检阅。高校毕业生是否符合市场需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经得住检验等都能客观地反映高校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这就要求全体学生工作者必须根据市场、社会的需要及时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及时更新学生管理理念,紧紧围绕高校教育目标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
2.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网络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高校,大学生对先进技术和知识有着特有的直觉和敏感,网络也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1]。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对于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给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2]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认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信息社会,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海量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更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使学校教育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他们的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断和抵御,以致有的上当受骗,有的成天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给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滞后于新时期高校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如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多元化,学生的个性差异变大;学生的就业方式正在向自主择业转化,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并轨后,学生中经济困难学生日渐增多,学校采取的资助形式和解决措施不断变化等,诸多新问题、新变化使得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多年来形成的较为单一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面临严峻挑战。新时期,高等学校要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急需建立新的、较为科学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4.新时期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育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大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绪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随着时代变化,高校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专职辅导员较学生比例偏低,存在管理薄弱的环节较多;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的问题;针对大龄学生的身体条件的体育考核问题;已婚大学生的生育问题;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等等,这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为复杂。
5.学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进入校内市场。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障了高校扩招的顺利进行,但也存在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与大学生交流沟通较少等问题,这无疑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1.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
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重建大学生的和谐心态。和谐心态又称为阳光心态,其主要内涵在于,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追求明确且符合实际,敢于面对挫折,善于学习,积极进取,关爱他人,对社会、对他人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完善心理调节机制,制定出整体规划并认真实施。高校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海报、心理影片、心理剧等各种宣传媒体来解决心理素质教育途径不足的问题,构建心理咨询、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体系。注意把握好发现、监控、干预、转嫁、回归保健等环节。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指通过对自身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来协调自身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和情商的提高,这方面需要更新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运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搭建网络引导平台,让校园网站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网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而且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生动直观、交流互动、时空无限、联系便捷等特点,准确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科技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开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空间。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应当在法律规定和一般性道德倡导之外,制订更加明确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把对学生的伦理劝诫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国内外高校都已有许多有益的尝试。
3.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理念主导行为,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是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学生的主导性明显加强。从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成本分担的角度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学校非常重要的一员,他们在支付学费的同时,要求教育管理者为之提供相应的教育和管理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学生的问题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理解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困惑及面对就业压力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并积极引导,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4.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
高校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越来越开放,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者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和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3]现在,学生工作制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以至于无章可循,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当前,要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各方面的关系,不能仍由学校单独履行学生管理的义务和享有管理学生的权力,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也理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加强理论研究,拓展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方法。
[1]陈国忠,徐凌霄.高校学生工作机制的理发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54-56.
[2]叶鑫.浅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报,2009,9,(2):56-59.
[3]李建军.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J].重庆政治,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