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心态及其调适

2010-08-15 00:42王琪
文教资料 2010年4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心态毕业生

王琪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辽宁大连116085)

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心态及其调适

王琪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辽宁大连116085)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全球化的金融危机,我国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就业困难和压力,在择业过程中也更多地出现了功利、悲观、急躁恐惧、胆怯等不良心态。因此,就高校而言,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提供及时、周到的就业信息服务,强化毕业生择业的心理咨询。同时大学毕业生自身也应当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失败,树立自信心,主动适应社会。

大学毕业生择业不良心态调适

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有着更多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当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早已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必须主动出击,自我推销,寻求工作岗位。他们自己的未来将由自己来安排。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毕业生自身素质所限,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

1.大学毕业生择业不良心态的具体表现

1.1 功利心态

随着近年来社会中日益加强的商品意识、利益观念,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功利心理也日益加重。过去的“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转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在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的过程中,大学生关注最多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单位的效益如何,工资多少,奖金多少,有什么样的福利待遇等,很少涉及专业是否对口,是否有利于自我发展等。

1.2 求稳心态

在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下,依然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存在寻找“大锅饭”、“铁饭碗”职业的思想。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社会失业率的增加和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一些人开拓意识弱,特别是女性毕业生寻找工作求稳的心理一直存在。因此,许多大学生只愿到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不愿到工厂和乡镇企业谋职,即使是效益很好的乡镇企业也得不到他们的青睐。

1.3 悲观心态

就业市场的不健全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一些毕业生求职受挫,悲观失望。当今中国社会人才市场还不完善,还存在严重的不正之风,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现实中还常有一些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在求职中因无关系、没门子而遭冷遇。而一些品行一般、学识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在求职中却因靠走后门、托关系甚至金钱交易获得了“称心”的职业。面对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大学毕业生自然会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

1.4 急躁恐慌

在临近毕业且工作尚未最终落实以前,大学毕业生普遍都会心情急躁。他们对就业市场缺乏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感到压力很大,他们在找工作时往往受到用人单位的冷落,成功率越低,心情就越急躁。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他们在对用人单位信息掌握较少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造成忧心烦躁的不良情绪,甚至有人担心就业后会很快失业,这种急躁心理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就业。

1.5 封闭与怯懦

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能与用人单位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交往能力有限,缺乏社交技巧的同时存在交往心理障碍。在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过程中他们会表现得很胆怯,与录用人员交谈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支支吾吾,甚至答非所问。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交往能力的欠缺,缺乏应试的临场经验和对人才市场信息的了解,对用人单位情况了解甚少,现场应变能力差及心理负担过重。这些学生渴望机遇,但在机遇到来时却手忙脚乱、局促不安,由于紧张或异常胆怯造成就业机会的丧失。

2.调适大学毕业生择业不良心态的对策

2.1 学校对大学毕业生择业不良心态的调适

2.1.1 高校应当在保留必要的基础课和基本专业课的前提下,对其他专业与课程进行适当及时的调整,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以各种选修课为辅助,加强文理渗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1.2 高校要强化毕业指导中心的功能。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并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的方针、政策。

开展就业形势教育,提供及时、周到的信息服务。高校应让毕业生充分认识新时期毕业分配政策,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国目前社会状况和毕业生就业形势。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场所,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在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训练。积极开展就业心理指导,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解除心理上的困惑,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就业挫折,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人格。同时加大对女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功能,为她们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指导,进行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培训;与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劳动部门等进行有效沟通,加强就业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信息服务,拓宽就业渠道,为她们创造更多的择业和就业机会。

2.1.3 毕业生的心理咨询。开设针对毕业生的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尽快走出各种心理误区,帮助他们消除各种心理疾患,扫除毕业生在就业分配工作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够摆脱一切精神负担,正确认识社会、评价自我,能以平静之心态,接纳就业的挑战,确立择业目标,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努力进取,顽强拼搏。

2.2 大学毕业生择业不良心态的自我调适

2.2.1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前提和基本内容。能否把自己的位置摆正,顺应形势,在竞争中赢得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主要决定于大学毕业生能否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自己就读学校的声望如何?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劣势在哪里?自己的性格如何?适合做什么工作?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和自己所能从事的职业之间有无矛盾?等等,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行现实的定位。

2.2.2 转变观念,脚踏实地。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犹豫不决,幻想明天会出现奇迹。当今,在毕业生供给充足、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下,用人单位不可能在一个需求周期内多次到同一个学校中去,或者苦等你的回复。因此,在机会来临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其次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越来越证明,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从事一种职业。因此,应先就业,然后选择擅长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同时要扩大信息的来源,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机会。

2.2.3 正确看待失败。求职过程中一帆风顺的人很少,大部分人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进的。一次尝试,就是一次锻炼,就是一次收获。经历越多,就越加深了解用人单位,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就懂得下次如何做得更好,无论衣着、谈吐,还是举止,对于求职过程中的曲折大可以一种平常心视之,只是要善于从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并及时调整完善。这样,原先紧张不安的心态也会渐趋平和。

2.2.4 主动出击。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主动去适应社会,而不再寻求幼稚的梦想,让一切为我而来。同时从根本上转变国家“包分配”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信念,在校学习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毕业之前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疑会为日后择业奠定感性认识与实践基础。

[1]毛晓红.大学生择业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J].心理与健康,1997,(4).

[2]黄德平.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观的调查与思考.广西大学报,1998,(5):83-86.

[4]张敏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对策思考.高等教育究,1999,(1):71-74.

[6]王贵明.浅析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及引导[J].中国高教研究,2000,(2):50-51.

[7]李寿欣,乔资萍.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分析及指导.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33-36.

[8]顾坤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毛对及其调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9-73.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心态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做谦逊的人
还是“看掐架”心态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