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10-08-15 00:42王晓彦
文教资料 2010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王晓彦

(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浅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王晓彦

(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近年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自卑、人际交往障碍、情绪情感困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作者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到相关对策,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其中包括大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因为“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有些学生可能在中学时代就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进入大学校园后,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后果。正确分析和对待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对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国,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大学时期,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特别是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剧烈变化对贫困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剧烈的心理冲突,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卑

贫困大学生在生活上存在困难,不能拥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物质生活,面对这些,他们因为无能为力而逃避、退缩,逐渐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因为经济上不如他人而觉得事事、处处都不如他人,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积极争取机会、展示自我,久而久之出现自卑、自轻、自贱和自我鄙视情绪。

1.2 人际交往障碍

贫困大学生有着与同龄人一样强烈的自尊心,想融入周围群体和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却因为对身边的人和事物过度敏感,总是认为别人带着特殊的眼光在看自己,别人无心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导致他们剧烈的情绪波动,以至于对周围环境产生距离感和防备心理,如果再得不到周围同学理解的话,他们就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1.3 情绪、情感困惑

贫困大学生同样有情绪和情感的需求,他们需要周围人的理解、尊重和关心,需要与异性朋友交往甚至恋爱,但因为自卑和人际交往障碍,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向异性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能从周围环境中得到支持和情绪、情感上的满足,逐渐产生情绪、情感障碍。

1.4 网络成瘾

现代社会网络高度发达,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在那里谁也不认识对方,可以扮演任何你想扮演的角色、说任何你想说的话。因为人际交往障碍和情绪、情感困惑,虚拟的网络社会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情绪、满足自我的地方,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部分贫困大学生往往沉溺于网络社会、脱离现实社会,如果在这时得不到学校老师和亲友的及时引导,就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1.5 自杀

大学生自杀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不乏贫困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自杀的案例。贫困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早发现,不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最终就有可能选择自杀这一解决问题的方式,给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程度不够

虽然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了高校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这种关注和重视更多的仅仅是通过各种形式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而忽视了心理上的安慰。很多人往往没有认识到心理上的贫困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为可怕,经济上的贫困只是暂时的,而心理上的贫困可能是终身的,带来的后果也更为严重。因为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程度不够深入。

2.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高

针对贫困大学生这样一个共性和特性并存的庞大特殊群体,不同高校、不同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五花八门,但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导致缺乏行之有效的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教育方法,老师们很难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也没有明确所要达到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教育的水平不高。

2.3 助困与素质培养相脱节

贫困大学生因为诸多心理问题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我、得到自我满足和实现自我价值,也不能从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结交新朋友和扩大人际圈,更不能提高素质。高校虽然在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助困措施上给予了贫困大学生大量的照顾政策,但在活动的参与度上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缺少对他们的关照,不能将助困融于综合素质培养中,没有提供给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3.对策

3.1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补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鼓励和心理上的疏导,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况,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贫困大学生工作的首要位置。

3.2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3.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高校和社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各种力量,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咨询、干预、引导、教育的理论体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化的理论支持。

3.2.2 高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高校要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必要的教育经费,改善办公条件;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的方式,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的方式进行干预。

3.2.3 建立健全助困体系,构建和谐校园。

为帮助贫困大学生消除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身心发展,除了建立健全助困体系外,还要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如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平等、友爱、互助的校园氛围等,使贫困大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学校的关爱和温暖,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减少因经济贫困而带来的影响。

3.3 将助困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对贫困大学生更要提倡素质教育,将助困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一是鼓励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立志成才的精神风貌,消除经济贫困的不良影响;二是将勤工助学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创造更多的参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勤工助学机会,减少劳务输出型勤工助学的方式,既能让贫困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报酬,又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更能让他们工作得更有尊严。

3.4 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合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防治心理问题,应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到整体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矫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值得我们探索。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成效,使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李从松.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

[2]王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8):4.

[3]刘刚,李卫东.浅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青少年心理研究,2007,(3).

[4]李尚明.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探析[J].哲学与思想,2007,(7).

[5]李震.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3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