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真的还给学生了吗?——也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2010-08-15 00:42谷丽敏乐清市大荆镇第四小学浙江乐清325615
文教资料 2010年15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文课堂

谷丽敏(乐清市大荆镇第四小学,浙江 乐清 325615)

老师们都会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老师只是配角,起着引导的作用。可事实上,“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还没有改变。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教师掌控,学生被动。

虽说现在“满堂灌”的课堂出现得比较少了,但是课堂上教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引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

2.形式多样,能效不佳。

课堂就像学生表演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又唱又演、又读又答,看似课堂热热闹闹,学生乐乐呵呵,可静下心来细想,学生又得到了什么。当然不能否认多样的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能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吗?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吗?学生能有多少收获呢?

3.引导不够,面向个体。

在课堂上,一些教师面对的往往只是个别优秀的学生,所有问题都由几个学生完成。个别学生回答有些出入,教师就让他戛然而止了,没有评价,没有引导,赶紧去寻找“新的希望”,就怕课堂上出现冷场。久而久之,每节课都成了那几位学生和教师的表演,而其他学生就成了旁观者。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这一话题也成了当前课改中热门的话题。确实,学生上课能做到高效率,教师上课能给学生带来高效率,那么课后的补习、提高就没必要了,学生也无需做马后炮、抱佛脚的事了。我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吸取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觉得只有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的有效性得以提高。那怎样做,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制定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恰当,主要指要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征,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

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为自己如何学习定下计划,做好准备。所以,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节课的内容重点是什么,会以什么方式呈现,有什么意义。例如学习整组课文之前,先给学生上半节单元导读课,在导读中让学生了解本组课文的内容、形式,留下疑问,产生初步的体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才能争取主动权,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心中的目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有了基础。

2.给予时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表面上看,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从本质上看,是留给学生思考、表达、练习的空间。教师要把有限的40分钟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严防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

(1)给予思考的时间。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舍得给学生以较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其实说“给”不如说是“还”。长期以来,我们由于习惯于“塞”而不善于“导”,因此害怕将时间还给学生会白白让时间浪费掉,所以紧紧地攥住时间不放,斩断了学生投入学习和活动的关键环节——动手和动脑、思考和感悟的过程。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的任何活动都只能沦为形式,成为空谈。所以,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最重要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可以静静地思考,与同桌交流,小组间相互讨论。让学生在独立的思考和与同学的交流中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2)给予表达的时间。一二年级的学生爱举手、爱发言,到了五六年级,学生都成了旁听生,一个个只坐着看老师唱“独角戏”。这中间当然有其他原因,但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课堂上教师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有的只说一半教师觉得不对就让学生暂停了;有的好不容易举次手没被老师点到下次就不举了;有的多次回答都被老师否定也就没信心举手了。就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习惯成为旁听者,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有耐心听学生的发言;要把信心给学生,让他们觉得“我”能回答;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时间。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语给学生信心,运用同桌互说、小组交流、大声自由说等形式弥补逐个表达时间不足的缺陷。

(3)给予动笔的时间。语文课书声琅琅没错,但也需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动动笔。“动笔才是思维的真正开始”。教师应该给学生时间,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写写生字,写写体会,写写片段。何况,教师在学生动笔时,才能知道学生哪里不足、哪里不够熟练,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时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有了保障。

3.授之以渔。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看来,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的方法,在课堂上才能有自主学习的资本。我们就能放手把课堂给学生,真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要传授给学生以下几种“渔”。

(1)教给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的读书;指导边读边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理解文意;指导有感情的读,体会文章内涵;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读书;指导读后归纳要点等。仅以“理解词语”为例,就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式、找近义词或找反义词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学习。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我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再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最后连接段意,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课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想想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组成一段话。

(2)学会小组合作。根据实际,我把全班的学生按优、良、中、差的各个等次,分成4—5人为单位的一个学习小组,同时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任务、步骤、专题讨论内容,以及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在小组中选出具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在组长负责制下,分工又合作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

A.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标的自主性自学。

B.小组内学生在组长的领导下相互讨论学习心得,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疑点。

C.小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中的收获,以及学习中的未能解决的问题。

当然,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可以作适当的调整。

(3)培养阅读习惯。有了好的习惯,办事容易办好,学习也能得益。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也就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我们可以这样做:①要求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阅读。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草草而过。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我要求学生“情绪要稳、读音要准、边读边想,弄懂词句”,并采取“查、评、比、奖”的方法促进落实。②主动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这能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③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读书时,要圈住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不理解的词。再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启发讨论。这样学生读一次,画一次,动手做一次,越读得多,理解越接近中心,体会也就越深。④提倡学生多读、反复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讲课文,我坚持讲前读、分析时读、讲完后读、老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课后要求学生抽时间读。

4.适时引导。

教学是双边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始终占主导地位。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不可一言堂。教师的引导要有针对性,问题设置要巧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积极参与,主动探求。但这种引导更多是随机的,而不完全是预期设计的,这就对教师的知识面和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敏捷地抓住问题的核心并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来加以启发和点拨。

课堂,你真的还给学生了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的课堂的有效率就提高了,你的学生就会受益匪浅。可还有很多老师不敢肯定地回答,我也如此。因为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真得很难。以上只是我的几点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做好这篇新课改的大文章。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