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同在,伴审美共生
——浅议当下高校油画教学的“瓶颈”及应对策略

2010-08-15 00:42张天娇
文教资料 2010年21期
关键词:瓶颈技法油画

张天娇

(郑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河南郑州450000)

与艺术同在,伴审美共生
——浅议当下高校油画教学的“瓶颈”及应对策略

张天娇

(郑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河南郑州450000)

当下高校油画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即在油画教学中片面地重视对技法层面的训练,漠视对学生表达绘画艺术思想及审美的引导。本文立足教学方式的层面提出几点打破这一“瓶颈”的策略。

高校油画教学“瓶颈”策略

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在《致青年美术家的信》中曾言:“美术家应该深刻地认识大自然,应当和它节律合拍,这就要努力来使自己掌握技巧,有了技巧,往后就可以用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一论点不仅强调了绘画过程中技巧运用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指出了运用技巧的归宿——传递认知的情感,表达艺术的思想。当下高校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重“技”轻“艺”,即在油画的教学中片面地重视对诸如造型、色彩及材料运用等技法层面的训练,漠视引导学生对油画艺术的本质元素——绘画艺术思想的鉴赏与传达。打破这一“瓶颈”,对提升油画教学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瓶颈”之表现:重视技法,忽视审美

油画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其材质、技法等能量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上的精深与技术上的精深是紧密关联的。油画需要对“形”、“体”、“色彩”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对各种技法语言的了解和熟悉。因此,绘画技法本身的重要性无可非议。但作为有着独立艺术价值的油画作品,其技法的运用体现出的是艺术家对美感不同的追求和表现及艺术家的风格与修养;油画本身的美感充分表达出的是画家的情感,它应超越质感的局限,而将精神贯穿其中,这是油画的最高境界。所以在学习油画语言和技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和艺术思想。

吴冠中先生认为,艺术的思想和审美重于技法,高校美术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应当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当下的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遵循“技术至上”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及艺术修养的养成等现象,直接导致崇尚个性、自由与独创的艺术创作与灵魂的缺失。

油画技术是油画艺术的物质性构成基础,油画艺术则是油画技术物化成的精神状态,承载了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和追求。从中西方典范的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无不体现着深刻的绘画艺术思想。高校的油画教学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使学生了解到“艺术是什么”和“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的艺术”,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其艺术判断力和鉴赏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从而促成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不仅仅再是视觉的一种满足,而达至用个性的绘画语言传递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思想。因此,美术教育亟待打破这种重视技法,忽视审美的“瓶颈”。

二、破冰之策略:尊重个性,提升审美

油画艺术是个性的产物,其取向是求异,即便是同一物象,在不同画家的笔下也会出现极大的差别。从丹培拉的“透明画法”到达·芬奇的“薄雾法”,从卡拉瓦乔对聚光效果的运用到鲁本斯厚薄共用的画法及“伦勃朗式”风格的形成,从透纳“大写意”的画法到库尔贝“真”胜过“理想”和“美”的追求;无论是“印象派”的“光”和“色”表现,还是高更、塞尚等对“主观化了的客观”的表达,抑或20世纪油画艺术领域所呈现出的多元风格,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了技法仅是艺术家最大化地展示艺术个性、表现审美思想的一种手段,我们学习和赏鉴的指向决不仅仅只局限于其艺术技法,更重要的应是对其审美思想的感知和艺术追求的体悟。

鉴于此,我们的油画课堂首先应构建出一种精神自由、思想独立、艺术感情真挚、具备批判及传承意识的学术氛围。在实际的油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在对油画艺术史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厘清“艺”和“技”的各自侧重,立足对当今多元社会的读解,确立科学的、发展的艺术理念,进而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绘画艺术技能的同时,又不局限于某种油画技法或流派,而是更多地关注作品的个性特征、思想内涵及审美追求,从而为自身的艺术表现意识、艺术创造能力及艺术创新精神的提升汲取营养。

“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着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欣赏艺术的能力。这种欣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①。因此,就有必要营造出一种油画教学的互动模式,既要有老师对典范作品的鉴赏与分析,更要有学生对这些作品做自我的审视与反馈,以达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创作意识的目的。例如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挖掘作品艺术的独特性,同样是19世纪的绘画,可以将莱顿与阿尔玛·塔德玛进行对比,在无限的艺术之美中寻出有限的规律及线索,在纵向的对比与横向的联系中培养起学生对油画“艺”的层面的把握;又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不同的画风对作品配以不同的音乐,在形、色、声的律动中进行“艺林漫步”。在类似的互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较为有效地培养出学生对油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多作个案的剖析与研究,激发其创作意识,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作的艺术水准。通过剖析画家风格的形成原因、阅历师从、技法特点、作品面貌等内容,演化出学生对自身的一种内省与对照,激发出学生内心对创作的深切渴望,从而提高其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能力及独立创作的愿景。但“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②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从中挣脱而出,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发展自我的风格,达到创作愿景与作品艺术性的共融。例如梵高一次次地画出了《向日葵》与《自画像》,那短促有力的笔触、鲜亮的色彩所呈现出的是对阳光和生命的渴望,他是用生命在作画,于穷困潦倒中寻求精神的慰藉与归属,而对画家艺术思想了解得越深入,学生的创作意识就越能被调动起来。在这种感受与体验、剖析与研究中,学生感受到真理、领悟到“大美不言”的境界,这绝非是油画“技”的层面所能承载了的。

最后,努力倡导艺术个性的发扬。艺术个性最终表现的并非是单纯的技术现象,而应是创作者成熟的思维与行为内容的凝聚与外化。这种凝聚与外化虽然具体体现在对造型和色彩不同的处理方式上或艺术风格中,但其最终指向却是艺术个性的张扬、艺术审美的追求及艺术思想的传递。用文杜里的话说就是:“艺术家的灵魂不是借造型和色彩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就寓藏在造型与色彩之中。”③例如,一般认为德拉克洛瓦的色彩好于安格尔,而安格尔的素描好于德拉克洛瓦;但实际上德拉克洛瓦的素描并不比安格尔的差,两者只是个性风格存在着不同。引导学生在油画“艺”的层面上认识到这种个性化,不仅能够挖掘并发扬他们自身的创作个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为探寻油画的教与学、赏与析及油画的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创新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注释:

①全国中师美术教材编委会.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2.

②何尚.接近天堂的美[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16.

③[意]里奥奈罗·文杜里著.迟轲译.西方艺术批评史[M].南京教育出版社,2005:238.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巫俊.油画[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

[3]王毛子.当前油画教育的困顿与机遇[I].美术大观,2008.5.

[4]罗斯浅.谈中国当代油画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I].美术大观,2009.5.

猜你喜欢
瓶颈技法油画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