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科
(重庆市川外南方翻译学院 艺术学院,重庆 400050)
钢琴从发明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期间,经过一百多年的改良发展,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具有了现代钢琴完美的性能。在人类工学史上,钢琴制造和性能的完善堪称是近代文明的产物。几百年来,钢琴音乐拥有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和丰富而系统的教材,它们是学习音乐入门的阶梯,是孕育音乐家的摇篮。钢琴作为普及音乐文化的工具,有其特殊的价值。钢琴音域宽广,声音气势磅礴,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极为丰富。同时,钢琴自身就像一所音乐学校,通过它可以学到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懂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规律,从而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艺术修养,进入到更为广阔的音乐世界。
为了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目前正想学习钢琴和已经正在学习钢琴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全面培养他们,对他们进行美育教育。首先家长不能因孩子对音乐有某种“突出”表现就确认孩子音乐天赋很高,望子成龙心切,不顾仅三四岁幼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强加以苛刻的“训练”,动辄怒骂、体罚,甚至拳打脚踢。反之,只要弹好了琴便百般宠爱迁就,给予过分的物质奖励刺激,满足孩子恰当或非恰当的要求等,这种做法同我们最初期望把孩子培养成才的大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家长最为普遍的做法是:把学习钢琴当作孩子职业道路的选择,不论孩子兴趣如何,素质条件如何,都拼命加码,认为既然经济上、时间上、精力上付出了代价,那么不达专业便不值。抱这种心态的家长,许多或因家庭搞音乐,要子女继承事业;或因自己酷爱音乐,想搞专业而未成,让下一代来实现夙愿;或因崇尚音乐之高雅,羡慕音乐行当之“轻松”;甚至因孩子文化成绩较差,学习一技之长,以谋求出路等而来学习钢琴,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我们并非不赞成以钢琴事业为职业道路的选择,事实上,钢琴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从孩子抓起”,培养后继人才,且钢琴的普及,必然会促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但是,进入专业学习领域的孩子是极有限的,条件的选择,水平的竞争都越来越高,越来越激烈,不可能学习钢琴之后,人人都能如愿进入钢琴专业学习环境。对此,老师和家长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综合考虑,正确对待。大量事实证明,从小学习音乐会为未来的事业增添异彩,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潜在的能力。幼年钢琴学习中所获得的音乐修养对将来从事舞蹈、戏剧、电影、美术等艺术事业的孩子以莫大的帮助;给日后在音乐的其他领域学习的孩子以坚实的基础;给终将为钢琴事业献身的孩子们以奋飞的双翼。
从我在教学中接触的幼儿学生来看,有四、五岁开始学琴的,也有学过一段时间后又转到我这里来的。我想许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孩子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是几岁?可能会有人说:“只要顺应各个儿童的能力去决定就可以。”但是我想大多数的家长不满意这个答复。波兰著名钢琴家霍夫曼说:“钢琴的学习,只要有才华,而且能注入正确的努力,从几岁开始都无妨。”但是就大多数的家长来说,他们想知道的是一个确定的学琴年龄。早期的一些著名钢琴家和钢琴教师一再强调钢琴的学习不能太早,如匈牙利著名钢琴家费尔德斯说:“正式的钢琴学习,不可以开始得太早。”因为可以开始学琴和一定能开始学琴并不是一个概念。以我个人的意见,不宜让孩子过早开始学习钢琴,最好五岁以后,最多也不应该早于四岁。要让孩子们多一点天性的发展,多一点游戏、玩耍的时间,让孩子们先用他们的耳朵聆听音乐,接受音乐的感染和熏陶;让他们用嘴代替乐队,代替钢琴,代替一切乐器,唱出他们心中的音乐;让他们用手学卡拉扬,学小泽征尔那样忘情地去指挥音乐;让他们用脚踏出音乐的节奏。我想这才是音乐家成长的最佳设计。家长和教师都不应该过早地让孩子去做对他们来说技术性强的动作训练。
在三岁到六岁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学琴的孩子,都已经听过一些音乐作品,比如儿童的、流行的、影视的等,但是完全由钢琴来演奏的曲子可能听得不多。有的孩子自己已经能比较完整地唱一首歌曲,有的还不太会唱歌,总体来看,大多数孩子还不知道“音乐”是怎么回事。所以首先应让孩子学会聆听。聆听是听觉的训练,也是思维反应的训练,对于孩子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聆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培养孩子好好听教师和别人讲话,并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这是孩子进行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我发现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你对他讲话,他瞪着大眼望着你,可当让他照着讲的意思去做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如果再让他重复出来,他就傻眼了。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听,对他讲话的时候他走神了,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样的孩子没有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是很不好的。我们应该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聚精会神地聆听教师的话,并且让孩子联系复述,有意识地让孩子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这不仅对听觉是必要的训练,而且可锻炼孩子的思维、记忆和语言的能力,更关键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其次就是教孩子聆听音乐,这对于学习音乐的孩子更是意义重大。愿意学习钢琴的孩子大多是听到过钢琴的声音或是钢琴小曲的,他们认为“钢琴的声音多好听啊”,由此产生要弹的最初的冲动。有了冲动不能马上学着弹奏,却是先要学习认知五线谱。并且有的教钢琴的大人们会说,不认知五线谱不能学习钢琴。于是,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第一线、第一间、小节线、全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这么多的陌生的东西,全一股脑地塞给孩子。所以刚学琴的孩子,还没有听到多少钢琴的声音,却看到了一大堆的横线竖线和一大堆的不认识的符号。我认为这违背了我们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初衷。从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来看,也是先听到周围的人们不停的说话,几个月之后,才慢慢开始自己发声,说出一个字、两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几年之后才开始学会一边念一边读,从“听”到“说”再到“读”,这是自然规律。学习钢琴也一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所以在孩子刚学习音乐,培养他们听的能力的时候,可以先听别人演唱、演奏的音乐,包括听广播、电视、唱片、录音,或者到现场听音乐会等;然后让他们学会倾听自己的音乐,包括自己的演唱、自己演奏和自己内心的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其存在是因为人类具有听觉的感知。可以这么说,只有让音乐通过听觉感染心灵,才可能使心灵迸发创造性的音乐,这才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因此,从刚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多听,从符合儿童特点的儿歌到各种风格和特色的歌曲,各种器乐、歌唱、指导交响乐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带他们听音乐会,聆听生动的现场演唱、演奏;亲眼看看指挥挥舞双臂指引人们演奏出震撼人心的强音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时的动人形象;认一认乐队中那么多不同模样的乐器,听听它们发出的不同音色和相配合奏出的美妙音响,听听钢琴那独特而富于变化的声音等,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兴趣、喜爱和最为宝贵的音乐感受。这既是为日后学习音乐,学习钢琴或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作必须的铺垫准备,又是对长远作用于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最初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孩子打开视野,避免硬盯着一门死学。
培养孩子聆听音乐还包括让孩子倾听自己心里的音乐。孩子,包括幼儿也会叽里呱啦地哼唱一些调调,那是音乐熏陶感染和内心情感的融会。但是,孩子一开始学习乐器后,往往容易偏重注意技术动作而不注意用耳朵去倾听自己演奏的声音,更忽视把学习的曲子通过内心听觉的感受演奏出来。孩子在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往往是眼睛直盯着五线谱,看到一个音符,手指就弹一个音,如果有弹错的音只是认为没有看仔细乐谱,再一个劲儿地到谱子上去找,明明听到喜欢的曲子,自己也会唱了,只是因为没有五线谱,就不敢在钢琴上弹奏,这是过于依赖五线谱的表现。手指和眼睛很重要,但是不能忽略耳朵和全身心的感受,要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真实直接地表现出来。
法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在叙述成功的钢琴演奏时是这样总结的:“许多富于才能的人所学习的钢琴奏法秘诀,绝对不是只靠手指的练习,而是借着‘以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具备了如何调节演奏效果的能力。”她主张“十分之九要用以聆听演奏出的琴声”。她的教学原则的最基本的着眼点是靠耳朵去学习,“唯有 ‘靠耳朵去调整’,动作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在教育上要养成“一心聆听”的习惯,不必急着对演奏技巧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声音”。齐格勒认为许多富于才华的演奏家钢琴奏法的秘诀,绝对不是只靠手指练习,而是借着“以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并具备调节演奏效果的能力。因此,培养儿童聆听音乐一定要帮助他们发掘和注意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内心的音乐,先于技巧,先于手指动作产生并生动地记在心里。
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应该让孩子急于学弹连奏和进行快速练习。所谓“连奏”,与断奏的区别在于手指之间有连续的独立动作,手指抬起、落下,手腕随之轻轻移动。连奏弹出的音与音之间既没有空隙又没有重叠,就像唱歌一样圆滑连贯。
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是手指,手指技巧的基础在于手指的独立支撑。同人体的站立一样,在钢琴上学会简单的站立支撑并不是十分困难。但是要使每个手指按照弹奏钢琴需要的基本手型支撑站立,并使各个手指获得平衡的独立支撑能力也并非轻而易举。它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训练过程,还需要有恰当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严格训练,如果我们忽略它,就会给我们日后演奏钢琴带来阻碍,尤其是对那些天生手指较柔软的孩子。有些孩子学琴,一开始就选用《拜厄》教材,在手指,尤其是弱手指还缺乏站立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连奏,这无疑会造成手的紧张和僵硬,手指的基本弹奏及手型都容易出现毛病。弹奏时,一个手指在弹,其他不弹的手指会翘起来,连续弹音与音之间就会有空隙,听起来不像唱歌那样圆滑连贯。还有一种情况是弹奏的手指第一关节会出现凹状,有时不能及时离键,弹奏的前后两个音会粘在一起,听起来混浊不清;手指的外形很好,各关节凸出呈拱形,弹奏时手指有抬起落下的动作,而手腕却纹丝不动,弹出的声音听起来很虚弱,不均匀,不清楚。出现这种情况属于教学太急于弹连奏了,其结果就是声音虚弱,不均匀,不清楚,不舒服,钢琴明亮通透的声音展现不出来。孩子在这样不间断、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享受不到弹奏本身的快乐。就像我们观察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两条小腿具备了足够的力量能够支撑住自己的身体了,站稳之后才可能自己迈开双腿,一步一步走起来。如果双腿力量不够充分,走起路来难免歪七扭八、跌跌撞撞。如果走路不稳就要跑,那必定会摔跟头。学钢琴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孩子手指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琴键上站稳的时候就急于要弹连奏呢?不能太操之过急。
科学的方法应该是,让儿童先进行单音、双音,以及和弦的落指练习,加强支撑能力,练好基本手型的基础上采用两个手指一组的连接,再逐渐扩展到三个手指、四个手指、五个手指;由比较强壮独立的二、三指逐渐扩展到软弱的四、五指的训练步骤较为妥帖。用这一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避免由于无准备的使用软弱的手指可能造成的手指相互依靠、粘连、手型及手指基本弹奏动作不规范等现象。等到孩子弹奏时用力自然,每个手指支撑力都得到增强,断奏动作掌握得比较牢固,就可以开始连奏的学习了。另外,连奏的链子也需要两音连、三音连、五音连,稳扎稳打地进行,同时仍然要坚持有断奏的练习,让孩子明显享受到得心应手的感觉,同时也说明孩子对钢琴有了初步的掌控能力。
钢琴教师应该好好保护孩子们最初的冲动,帮助他们在成长中提高听和弹的能力,让他们与我们共同享受钢琴音乐的美妙。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基础的工作中,深入研究孩子在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上的共性,仔细了解孩子们在音乐素质、性格特点、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为祖国钢琴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