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新课改下的课堂伤疤——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教学行为

2010-08-15 00:42:55李小萍
文教资料 2010年35期
关键词:例句成语新课程

李小萍

(津市市第一中学,湖南 津市 415400)

我们常常忙于教学,很少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效果如何,但听课例外。听课后,我总是会有些触动,尽管过后忘记的也有许多,唯有一节课,在隔了许久之后,仍是历历在目。

这节课由本校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女教师执教,在特邀常德市教研员来校指导高二迎考工作的特殊时刻,由她执教这堂复习课,就有了些特殊含义。

她在课上重点讲解八种成语误用类型。每一误用类型均用一易混成语的两种不同运用例句来辨别,如“万人空巷”,例句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例句2:中国足球曾经有过的辉煌是沈阳五里河之夜,当中国队出线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走上街头庆贺,那场面真是万人空巷。前四种误用类型的讲解过程是先出示一组对比性的例句让学生辨别,再分析错因,最后小结得出误用类型,并对这一类型定义;后四种误用类型的讲解有所变化:先出示成语误用类型及其定义,然后让学生据此去辨别例句中的成语运用错误,例句尽可能选用已考试卷中的题目。在新授完成之后,自然是总结、当堂练习。

应该说,这堂课教学过程清楚,可操作性强,对比性的例句辨别清晰地展示了成语错误类型,有助于强化学生印象,是一堂圆满的课。当然,也有些隐隐约约的别样感受,但仅此而已,不愿深究,正像一位同仁所说:“都是这么上的。”既然如此,还“乱想”些什么呢?

听课之后自然是评课,按以往的经验,都是些被迫发言的人说点不痛不痒的内容或较真诚的赞歌。但那天,确实有些意外,听到了往常很少听到的不和谐的点评,常德市教研员尖锐的问题直刺我浑浑噩噩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心灵巨大的震动。他在质疑也在提醒:“掌握了成语误用类型就有了辨别成语误用技能?”“方法能否运用到实际?”“对成语意思不理解,所有的方法都是枉然?”这堂精心准备的示范课,竟然可称之为低效甚至无效。那么,我们日常的课呢?我开始回顾开始思考,我认认真真教了多少“低效”甚或“无效教学课”?甚至为某些“无效教学课”沾沾自喜,把它视为好课。不去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也不管整个教学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水平上,只关心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流程的清晰流畅的实现,重视课堂气氛的调动、学生的参与,说得自私点,就是只关心这节课自己怎样顺顺当当教完。一旦无法按自己设想顺利实现,就责怪学生不认真、素质差。不去想学生为什么学习没兴趣,为什么学习不认真。处于窘境时,人们往往没有勇气对自身的弱点进行反思,大家把原因归咎于考试体制,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卸掉了,于是我们的语文课一片“涛声依旧”。

要让课堂从低效、无效中摆脱出来,我们就要学会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好好反思自身有哪些教学行为,造成课堂的低效或无效?

行为一:用形式主义设置教学目标。

“有的放矢”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新课程关注课程目标,更关注教学环节。它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但教师们设置教学目标往往随意、模糊、呆板甚至无效。教学目标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成了“八股”式的“备课秀”。

行为之二:教学设计模式化。

语文教学遵循的原则是“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教无定法”。同样的文本,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训练目标重点不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而我们在备课时,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照抄名师授课录、现成的教案集或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教案设计千篇一律,教学过程设计线条化,不是 “听—说—读—写”,就是“读—悟—探—赏”,鲜见个性化的情景创设。或对别人的教学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简单照搬,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

行为之三:利用资源牵强附会,流于形式。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导入创设的情境对教学内容能够起到凝聚、激发、增盛、消疑、铺垫等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导入阶段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科学性,情景的创设耽误了时间,忽略了实效。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教学,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性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

行为之四:节奏调控失调,课堂教学松散、凌乱。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思维、教学情感等因素进行调节控制,使课堂教学合乎教学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上课随意,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讲什么,看似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实则教学活动松松垮垮,教学时间严重浪费。

行为之五:课堂练习活动组织无序,放任自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有些教师提出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是全体学生参与;有些教师认为某项活动非常好,不管是否合适就安排在自己的教学中,结果使教学成了故弄玄虚的外化,出现了图形式、凑热闹、放而难收的低效局面。

行为之六:多媒体课件泛滥成灾,课堂失去阅读活力和思维效率。

多媒体在课改的浪潮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这一技术有益于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教学容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但有些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忽视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唯课件精美第一,使语文课堂从“死气沉沉”走向“浮躁”和“花哨”,使语文课堂在图片和声音的热闹中失去了阅读活力和思维效率。

这些教师的无效行为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伤疤,使本应清新迷人的课堂变得疤痕累累、面目可憎。于是乎课堂中学生兴趣不在,热情降低,动力不足,疲倦无处不在,反过来又加深教师的倦怠状态。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做到教学相长,教者与受者就在被动倦怠状态中相互抑制,一起沉沦。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遗憾应是自我感到的遗憾,只有主动认识遗憾,分析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纠偏补正、扬长避短。面对新课程改革,每位教师都应从改变“我”做起,改怨天尤人为反思自身,改习惯性倦怠为主动探求深入学习,这样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在创造中提升,才能走出无效迷雾,使“无效的课堂”变为“有得的课堂”。

猜你喜欢
例句成语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英声细语
拼成语
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 17:32:21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好词好句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猜成语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