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技能,王晓军
(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2.甘南师范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甘南藏族地区双语教师存在的困惑及对策
虎技能1,王晓军2
(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2.甘南师范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藏族地区双语教师存在缺乏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知识、同伴互助无法有效展开、学习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匮乏等问题,为了加快藏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进程,应加强专业引领、实施联片教研、着力资料库建设和注重职前培养。
新课程;藏族地区;双语教师
课程与教师之间是共生、共建的关系,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决定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推进之际,如何帮助双语教师走出困境成为藏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
1.1 缺乏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知识,个性化教学难以实现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甘南藏族地区双语教师曾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但这些培训大都是通识培训,针对藏族地区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个案培训较少。怎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新课程个性化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案,成为藏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困惑之一。
1.2 研讨氛围不浓,同伴互助无法有效展开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藏族地区双语教师面对各种具体问题时,只能依靠自己和同伴对教学的反复探索与实践,将新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但学校内部每个学科的双语教师太少,甚至有些学校由于办学规模的限制,每个学科只有一名双语教师,导致他们遇到问题时孤立无援,找不到共同研究和交流的对象。
1.3 学习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匮乏,教师难以得到提高
许多中、小学现有资料和藏书以文学书籍、工具书为主,虽然也有一些藏文文本的书籍,但大都是藏族文学、藏学研究和藏传佛教典籍等,理科书籍很少。汉语文本的教育理论书籍相对比较丰富,但翻译成藏语文本的书籍几乎没有。虽然学校都配发、获赠和购置了许多关于新课程的书籍、光盘和音像资料,但都以汉语为主,几乎没有藏语资料。藏族地区双语教师由于缺乏本民族语言文本的学习及参考资料,只能停留在经验交流的层次上,尤其是理科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困难。
2.1 加强专业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应与西北师大等省内知名师范高等院校的课程中心联合,并与西北民大、青海师大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民族高等院校的双语专业教学系部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支持关系。聘请知名专家担任顾问,请他们进行关于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的指导,促进专家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学校应为专家提供研究的案例,专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进行教学咨询和课题论证等方式与一线教师相互交流,以促进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吸纳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而且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积极活跃、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热爱教研工作、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双语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加快教研队伍的建设步伐。教研员还可集体下校调研、指导,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讨论。
2.2 实施联片教研,盘活资源
在校内教研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内各种双语学科教研组织,实施联片教研,定期就双语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拓展教师互动的空间,使原本孤立的教师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吸取集体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把甘南藏族地区各民族师范院校分为不同的双语学科教研联组,可以是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的研究小组,带动其他教师进行教学问题研究,也可由几所学校教师组成联合研究小组,把学校内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几所学校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提交到教研共同体中进行研究,使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各学科双语教学骨干集中、学科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领先的学校建立双语学科教学研究基地。聘请各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研究人员或研究专家,并作为学科基地的主体成员,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双语教师学科培训、教学经验推广、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阵地,起到示范、辐射和帮扶作用。
2.3 着力资料库建设,为教学提供保障
在藏族地区建立藏、汉2种语言文本的学习资料库,为广大双语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及参考资料的同时,为他们教学行为的转变提供专业保障。可采取引进资助项目、购买、本土开发等形式建立新课程学习资料库,为本地区双语教师提供科学、实用、快捷、方便的学习和教学参考资料。教育部已启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旨在为教师终身学习搭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台,并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但在网络检索中尚未见到包括藏语在内的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培训资源。因此,相关研究机构要不断提高理论书籍翻译水平,加大将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力度,并尽快把这些成果变为电子信息资源。同时,藏族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优质课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双语优质课及其电子教案、课件等制作成光盘,发放到各双语教师手中,让他们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录像,把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4 改革培养方式,注重职前培养
各民族师范院校要加大藏汉双语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改变以往培训课程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的做法,代之以大量适合藏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际的课程模块,如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课堂观察策略等课程。同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克服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等,使教师在入职前就掌握适应新课程理念和要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为新课程改革在藏族地区纵深推进提供师资保障。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藏族地区新课程改革纵深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语教师教学行为及方式的转变。因此,只有长期加强专业引领、实施联片教研、着力资料库建设及注重职前培养等,才能解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双语教师存在的困惑,使藏族地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G451.2
B
1671-1246(2010)07-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