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萍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3)
本文讨论武汉城市圈党校图书馆联盟构建,意在促进这一联盟尽快形成,以利武汉城市圈党校教育与城市圈建设协调发展。
图书馆联盟(LibraryConsortium)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受共同认可的协议或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在网络化的今天,信息数量以几何级数在急剧增长,而图书馆的收藏能力有限的背景下,图书馆联盟通过合作的方式,优势互补,力图使彼此的馆藏、人财物力、专业知识、软硬件设备等做到互通有无,增进工作效率,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托和利用武汉1+8城市圈图书馆联盟,建立突出地域特色及学科特色的圈内党校地域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肩负着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党校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信息环境和知识环境。体现为:丰富的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藏书,最具权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性研究成果及相应数据库。
地区性党校图书馆规模都不大,省市级党校图书馆藏书一般都在50万册以下,仅能称为中小型图书馆。在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由于馆藏规模较小,人员素质及技术力量较薄弱、经费较少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等因素,在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上,力量相对分散,发展极不平衡;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乏协调;重复收藏,缺少特色,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武汉城市圈党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可以让各成员馆携手团结起来,走共建共享之路,开展公共检索、协调采购、联合编目、合作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项目,形成有效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地缘关系是联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共同的管理机构、共同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背景、共同的需求以及共同的资金来源,在资源协调、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面发挥优势。例如,1+8城市圈的建立,为加快圈内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契机。目前,武汉市城市圈公共图书馆联盟已经开始启动,为圈域内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这一联盟还将计划构建图书馆总书库,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流动图书馆群,逐步实现圈内“一卡通”借阅服务,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建立圈域内图书馆资源采购协调机制,实现联机编目和联合目录;建立联合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特色服务;开通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启动馆际文献通借通还试点工作;建立圈域内图书馆人才培养和软硬件设备的共享机制。基于1+8城市圈的党校图书馆也可采取联盟形式,努力实现图书馆服务效能最大化。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利用自己的收藏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而图书馆联盟则可通过虚拟收藏、联合共建来满足读者的需要。整体协调,相互配合的图书馆联盟,不仅能保证各成员馆实现“专攻一点”的目标,还可借购买和使用统一的网络数据平台的形式,拥有本专业范围内深而广的信息资源。这种做法既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可避免对数字资源的重复配置。
武汉城市圈党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无疑会提升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覆盖率和文献收藏的全面性、系统性。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包括教职工和培训班学员。教研人员既承担着教学任务又承担着党的决策部门赋予的科研任务,他们有自己长期的研究方向,需要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特别是社会热点、改革开放、国内外社会科学动态等。培训班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各条战线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他们到党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拓宽视野,深化理论,更新知识,提高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水平,他们获取信息的注意力集中在改革现状、社会热点、管理科学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党校图书馆只有形成能基本满足本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质量的、不同载体类型和使用方法的馆藏资源体系,才能在服务党校工作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需要在图书馆联盟共享目录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联盟内各馆的收藏通过网络进行协调采购和合作收藏,使联盟内利用率高的专业核心期刊和学科文献得到比较系统的收藏。具体做法是改善联盟内文献信息资源的复本结构;改变文献采集的整体无序状况,建立联合采购信息系统和组织运营机制;通过体契约方式购买大型数据库数据;在联盟内形成一个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经典文献为核心,以专业教学和研究文献为重点,具有武汉城市圈党校特色的,较为系统、完整的藏书体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对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合作建设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图书馆联盟可利用文献资源的“规模购买力”,集中有限的、分散的资金,与数据库商进行联合谈判、联合协议,以团体优惠价格组织引进数据库。这种做法既可节约经费,又能做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与经费的合理使用。图书馆联盟内一些规模较小的图书馆只需为联机服务支付最低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海量信息资源,进而提高服务水平,方便用户。集团采购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有数据表明,在合作发展中,共享电子资源是图书馆联盟的最显著效能。
虽然党校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少,但对信息资源需求广泛,单个图书馆广泛采集的信息资源,在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浪费了资源。同时,大多数的党校图书馆,由于资金少,只能引进仅有的一个或几个数据库,目前普遍使用的数字信息资源有《CNK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超星电子图书》等通用的数据库。种类少,重复大,互补性差,并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对共享的限制。武汉城市圈党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可以进行集团采购,共同出资,联合议价,联合谈判,以团体优惠价格组织引进数据库,降低成本,使联盟中各馆不但能扩大信息资源的数量,在数据库包库使用方面,还可扩大电子信息资源的在线接入权和使用权,打通走出信息孤岛的航道。
联盟一般会要求成员馆在拥有数字资源方面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类型、专业的图书馆分别建设不同特色馆藏,在资源建设方面做到优势互补,最终各个成员馆的核心竞争力聚集起来形成整个联盟更强大的数字资源优势,使成员馆彼此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达到融合,使整个联盟在更高层次上形成特色。
党校图书馆历来重视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结合各校的教学科研特点,建设了具有一定学术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特色资源,内容除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相关专业的理论文章外,还有地情调研、教研参考、教学案例、学员优秀论文、科研成果等数据库。这些既有党校特色,又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互补性较大,适用于共享,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模太小,数据量不大等缺点。这些自建的特色数字资源,目前多数在单个馆内使用,即使推广到党校系统内使用,应用层面也不够深、不够广。武汉城市圈党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可以统筹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突出学科特色。各成员馆建设具有自己重点学科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数字资源,通过与党政信息部门合作,广泛深入地挖掘特色数据;通过与有丰富经验的其他系统图书馆合作,确定数据库结构、数据格式和数据描述等标准;与具有丰富的人才和设备资源的数据开发和供应商合作,加快数据转换、数据录入和数据库调试等工作。这些工作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能使成员馆彼此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达到融合,最终各个成员馆的核心竞争力聚集起来形成整个联盟更强大的数字资源优势,满足用户多样化和全面化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传统方式的馆际互借主要针对物理性资源的获取,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图书馆联盟内各图书馆相互开放各自的馆藏,共享纸本资源。
一个高质量、开放型、标准化的完备的书目信息网络应该具备网络公共查询、馆际互借、联机合作编目、协调采购等功能。因此,结成图书馆联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图书馆联盟内的联机联合共享目录系统,这应该成为地区性文献资源建设的突破口。一个统一的联机联合共享目录不是图书馆联盟内各个图书馆目录的总和,而是有附着馆藏信息的主记录构成的一个全新的目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图书馆联盟内统一的流通系统、馆际互借系统和文献传递服务系统以及统一的文献资源体系。
在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下,任何图书馆的馆藏都由两部分构成:实形馆藏和虚拟馆藏。虚拟馆藏指在网络上流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对于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由于实现了共编共享,一馆的实形馆藏可通过数字化成为网络电子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地供他馆读者下载使用,成为他馆的虚拟馆藏。因此,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资源共享已使实形馆藏与虚拟馆藏的界限逐渐模糊。图书馆联盟的形成可促进馆藏资源的整体化和归一化,是盘活信息,实现共享的有效手段。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联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信息的传递逐步迈向自动化、电子化和网络化。
联盟的建立,加快了科研及专业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成员馆的效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信息交流主要通过公共网络信息平台来进行,高效的党校图书馆联盟可以让学员和教研人员借助联盟为其搭建学科信息交换平台,随时洞察和共享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前沿情况,有利于图书馆将文献信息及时传递给专业人员。
[1]邱燕燕.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4,(6).
[2]蔡筱青.试论图书馆联盟与资源共享[J].图书馆学研究,2004,(11).
[3]李家清.我国图书馆联盟进展及发展策略[J].情报资料工作,2007,(2).
[4]杨艳红.现代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6,(6).
[5]陈爱香.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进展[J].现代情报,2005,(12).
[6]杨艳红,靳红.现代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6,(6).
[7]燕今伟.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