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琴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老龄化社会和中国孝文化传统的发扬
高雅琴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在国际社会上是非常罕见.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社会保障就能一蹴而就.一方面,子女要弘扬几千年和孝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国家在人口政策上要适时调整.
老龄化社会;孝道;人口政策
联合国新的计算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 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即该地区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 11月底,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 6.96%,60岁以上人口达 1.3亿人,占总人口的 10.2%.[1]基于此,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闫青春说,到 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 1.6亿,占总人口的 12%.到 2020年,将达到 2.48亿,比现在净增将近 1亿,平均每年增长 596万人.到 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总数达到 4.37亿,届时我们国家接近 1/3的人口是老年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在国际社会上也非常罕见,无论是从当前看还是从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它带来的社会问题更不容小视.
由于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抚养比由 1964年的 6.4%上升到 2002年的 11.6%,城镇离退休人员由 1978年的 314万人增加至 2002年的 4223万人,24年增长了 12.4倍,与在岗职工的比例由 1978年的 31人降为 2.5人形成明显反差.离退休金由 1978年的 17.3亿元增至 2002年的 3646亿元,增长了 210倍,年均递增 25%,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递增 18.9%,快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递增 9.4%的速度.据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中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 1199万人,占 13.6%,丧偶的老人占 38%.京、沪、津等大城市空巢家庭己达 30%以上.《老年生活报》载:我国 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近 1.6亿,占总人口的 12%.[1]
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筑起社会保障的大坝.未雨绸缪,选择合适的养老保障制度,做好养老准备,是应对老龄化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急剧加快,构建新的社保体制已经迫在眉睫,中国必须充分利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加快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必然破坏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在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方面形成新的矛盾和冲突.在 2008年 3月 9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回答提问时表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总体框架上来讲已经基本建立,今后将从制度层面、覆盖范围、管理服务、法制建设等四个方面建设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预计两年后在全国各省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相关办法有望近期出台.[2]
然而,社会保障也不是万能的,老年人的心理需要远远不是生活保障就能解决得了的.笔者以为,老龄化社会中,“孝”文化的发扬更有着其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重视“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的同时,如何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关注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了我们必须面对和破解的课题.解决老年人的心理缺需还要由子女通过孝道来完成.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孝的对象是父母,而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当然是子女了.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文化与中华伦理的独特所在.综合起来看,孝的核心是“敬爱”.我们无疑是要将养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在生活需要满足的情况之下,其他需求才能随之而来.然而,养活并不是孝的本质问题所在,关键还要敬.要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和心理需求,要使他们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心身得到愉悦.
老龄化社会到来之时,就是中国传统孝文化发扬之日.1999年春晚,陈红、蔡国庆、张迈、江涛合唱的一曲《常回家看看》,让多少中国人流泪.由于目前国家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制度的缺失是这一传统不能有效发挥的最大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发扬孝文化传统,让每个老年人的心理不至于承受巨大压力,文化的发扬和制度的建设均不可少.
在文化传承上,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意识形态上的统一.既然认识到孝道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既然承认它对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有重要帮助,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就是各大媒体和意识形态主阵地所必然而为之的事.近年来,关于国学的倡导大有人在,姑不论它的是与非,但仅对孝道的发扬来看,这是十分必要之事.当前在一些中小学乃至大学中,倡导感恩教育,要求孩子回报那些对他们有恩的人.父母无疑是自己最大的恩人,最起码的就是养育之恩.可是,感恩教育进行得并不深入,它只是一些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一少部分内容,而且,感恩的对象也并没有就父母敬孝的问题作太深刻的探讨.
在另一些子女中,并不是不孝,并不是不感恩,而是工作忙,压力大,回家看望老人没时间.这也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计划生育导致了独生子女的普遍存在,两家父母只有一对夫妻子女.而且,可能自己的子女还不在身边,远在异国他乡呢.政府应当在舆论上加以导向,让孝道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一份责任和义务,要在儒家传统孝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升华,使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是个孝子而骄傲,为自己的生身父母而自豪.只有在意识形态中形成统一认识,这一传统才能有效发扬.
基于这样的现实考虑,政府应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上相对作出调整.由于中国人口年龄反差的巨大,一些学者已经建议中国调整人口政策,放弃独生子女政策.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在《南方周末》撰文阐述这一立场.如果政府放松计生政策,这一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两个孩子相对而言在孝敬父母方面就会好很多.如果适当放松,也应该考虑这些单子女家庭养老、孩子哺育问题.独生子女家庭对社会是做了贡献的,社会应该给他们一定的回报才对.凡是愿意选择独生子女的家庭,应当一次性或者分批予以经济补偿,用于独生子女的教育、生活以及父母的养老之用.这样一来,独生子女的经济压力也会减轻许多,使他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陪父母.有了更多的养老经费,老年人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可以用来消费、交友,从而使心理得到相对放松和减压.他们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了子女数量和孝敬质量,社会当然要给他们一定的补偿.
目前,国家对生育妇女有休假政策,甚至有人提出要给男人休产假.但是,并没有人提倡放孝假.在一个老年人比例极大的时代,孝敬父母应该是政府倡导的,而这样的倡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上,同时也应该体现在政策上.因此,除了传统的春节之外,建议政府在重阳节那一天,设立孝敬父母日,放假让子女去看望老人.一些工作重要的岗位,子女如果春节不能与父母团聚,就应该休年假,让他们回家与父母相聚,尽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
老年人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曾经给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关爱老年人,当然不仅仅是子女的事,但子女对老人的孝敬则是义不容辞的.如果能将孝道这一中华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社会就会多一些进步,文明之风就会自然形成,老年人的心灵缺失也会得到弥补,和谐社会就会由此而产生.
[1]李建新.中国人口结构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总理报告吹响人才就业“集结号”[J].人才信息报,2008-03-11.
[3]彭希哲.立即行动起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N].东方早报,2009-04-27.
[责任编辑 王炳社]
Aging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ial Culture
GAO Ya-qin
(Yan’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Yan’an 716000,China)
The tendency of aging in China is very notable in the world.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tirement pension is not the simple issue for social security system.Therefore,it is better to develop the Chinese filial culture over thousand years and to adjust the population policy in China.
aging society;filial duty;population policy
C924.2
A
1009—5128(2010)05—0094—02
2010—08—28
高雅琴 (1960— ),女,陕西宜君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