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全民,谢 睿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武威第十八中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德育生活化探究
魏全民1,谢 睿2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武威第十八中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中等卫生学校;德育生活化;德育实践
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提到“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可见,加强德育是一件十分紧迫且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意识到传统的纸上谈兵的德育模式违背了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导致德育效果欠佳,学生的道德素质并未得到很大提高,与所设定的德育目标相去甚远。作为一名中等卫生学校的德育课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认为应当改变当前的德育模式,使德育生活化,将德育渗透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以培养高素质人才。
所谓德育生活化,即以密切联系时代生活为特征,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实生活资源,通过主体道德生活实践,实现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主体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德育[2]。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德育。
目前,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理能力、学习能力、自律能力、责任感、为人处世能力较差,感恩意识、爱国主义观念、集体主义观念不强等问题,这已成为影响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中等卫生学校学生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如下。
不少在校学生在组织纪律性、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经常迟到、旷课,不讲究卫生,说粗言秽语,破坏公物,行为不端等。学生大多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标准,目中无人、自我鄙薄;不尊重教师和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盲从心理严重。因而,常发生因不愿受到约束而反抗教师、厌学、上课睡觉或逃课等现象,有的学生更是动不动就起哄喧闹、打架斗殴。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十分普遍。
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一部分学生不仅在道德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心理方面也存在问题。如求知欲低下、责任感缺失、自我封闭、固执偏激、忧郁疑虑或亢奋冲动等。因此,往往表现为沟通困难、凡事漠不关心、离群独居或难以亲近、习惯撒谎欺瞒等。这为教师了解事实真相、调解纠纷和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增添了不少阻力。
一些学生做事我行我素、狂妄自大,不懂得遵纪守法。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往往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觉,反而觉得自己“义气”、“荣耀”、“够酷”。
现阶段的德育,主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试图将性格各异、兴趣不同的学生教育成同一模式,显得有失偏颇。
现阶段的德育更多的是制度制订、纪律的约束,缺少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人性化的关爱,管理中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学校只关注学生言行的“是非”而忽视与学生心灵的“共鸣”,这已成为当前德育的突出问题。
杜威和陶行知都主张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然而,现今的德育却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主要表现为:首先,德育内容回避了生活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其次,德育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的德育模式存在着说教多、灌输多的问题,学生毫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德育收效可想而知。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构建自下而上、稳步提升的德育目标体系,贴近生活,注重实践。这就是德育的发展趋势——生活化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清楚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史,因此在学生的日常德育中应加强国情教育,使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与今天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要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同时可开设相应的课程或以选修课、第二课堂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
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3]。德育实践活动要立足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展开。学校要在搞好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德育实践,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广泛交流和沟通[4]。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情感、需要等方面出发,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努力探索,不断强化道德认识,促进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
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未来大多会从事基层医护工作,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要让学生学习了解古今中外一些医德高尚的医家的良好医德,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希波克拉底、南丁格尔等。同时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者之风,加强对学生的“四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教育及卫生法规教育和良好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其明确今后要努力成为一名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的目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崇高思想,担负起我国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的重任[5]。
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节日、纪念日等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生活化的主阵地,要从多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参与式的教学模式,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主要目的。其次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感兴趣、有需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再次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差异,尽量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有效的德育。最后,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发挥垂范作用,在工作上“学高为师”,在生活中“身正为范”,在社会上“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总之,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中等卫生学校要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使德育生活化,营造全员参与的德育的大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6]。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R].2004.
[2]仲小燕.论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8,6:34.
[3]于兴艳.德育生活化——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9.
[4]苏虹.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本质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8:55.
[5]王如兰.医学伦理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孙玮.让道德教育之花在生活的沃土中绽放——浅谈生活化德育[J].湖北教育,2007,4:23.
G630
A
1671-1246(2010)14-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