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宏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辽宁 大连 116001)
学中做 做中学
——浅谈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唐志宏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辽宁 大连 116001)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中做,做中学”,即做学合一。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应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具体来讲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优势和办学条件,突出特色,注重质量,拉近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笔者在护理教学中对“学中做,做中学”的基本理念深有感触,逐渐摸索出了几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1)根据临床需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保证护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习相结合。多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针对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需要及时添置必需的设备,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2008年,大连市教育局投资500多万元建设我校护理实训基地,使之成为东北地区一流的护理实训基地。在护理实训基地中,有较充足的实验设备,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给每人发1副注射器,练习抽吸药液;给每人发1条止血带,练习血管进针法;给每人发1支体温计,练习测体温。制订护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要求学生自己检查、准备实验教具,自己整理物品且放归原处,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护理实训基地是学生学习并掌握护理操作的场所。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护理实训基地力求模拟现代化医院的布局。护士站宽敞明亮,灯光柔和;模拟病房空气清新,窗明几净;操作台物品摆放有序。要求进入护理实训基地的学生服装整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彬彬有礼,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注意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到社区、家庭,与患者、健康人进行沟通,培养其综合能力[1]。
(2)规范示教,严格训练。为了让学生掌握技术,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示教,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演练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指导,鼓励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加强交流,共同提高。教师指出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并要求学生分析原因,继续训练,直至正确为止。真人真做时,有许多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教师要耐心说服,以消除学生的顾虑。讲练结合、教练结合,在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会操作,又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为其今后的临床实践夯实基础。
(3)假人真做、真人真做并举。护理技术和态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理患者的质量。所以必须立足实践,认真对待,严格训练。有些操作需要在假人身上练习,但思想上要把假人当真人来进行护理,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在假人真做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真人真做,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因为护理的是真人就会更加专心细致,也可以从“患者”被护理过程中的细微情感变化了解自己技术的准确及熟练程度,以便及时纠正和提高。在扮演“患者”时也可以体会到患者的感受,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下工夫掌握技能。
(4)护理技术实践教学采用小群体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即在实践教学一开始就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2~14名学生,由1名教师负责授课[2]。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情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并辅以图片和录像等手段,将讲授、示范、演练、评价、矫正融为一体。实践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填写护理技能演练纪实册,自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教师给予批阅、评价[2]。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注意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强调组员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只有热爱护理事业并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护理技能,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教师要在每一次操作演练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看法,抓住问题进行教育。通过介绍护理前辈对护理事业执着追求、奋斗终生的感人事迹及在抗击“非典”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激励学生,使学生真正懂得护理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事业[3]。护理是整个医疗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理事业是科学事业,只有下工夫才能做好。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结合临床见习、示教、实习几个环节进行教育,向学生说清每次操作的规则和要求,指出操作失误可能给患者造成的恶果。在真人真做时,设计场景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患者对护士的希望,体会当好护士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和高超技能。
(1)“学中做,做中学”,这种方式将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角色。“学中做,做中学”可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交流过程中构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使他们形成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法和态度。
(2)“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使其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学中做,做中学”可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提问、操作、记录、讨论、总结、表达、交流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中做,做中学”不仅注重学生的探究结果,而且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且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见解,设法解决问题。“学中做,做中学”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探究的空间,主动构建知识的权利。学生要设法解决问题,就必须积极思考,勇于尝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学中做,做中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探究、学习,参与讨论和交流,表达意见和看法。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学中做,做中学”强调学生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接纳同伴的观点,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等。这对他们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5)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很多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做不好,但真正做的时候却发现并不太难。知识是操作的基础,任何操作的成功,都离不开知识。所以,要总结操作中蕴涵的知识。只有这样,操作才会成功,才有价值。
[1]凌敏,吴文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4~5.
[2]李辉.浅谈护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6):104.
[3]苏桦.优化护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护理研究,2003,17(10):1226.
G424.1
A
1671-1246(2010)14-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