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010-08-15 00:50:45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表现力弹奏乐曲

郑 晔

(海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郑 晔

(海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钢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钢琴弹奏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以及为歌曲配弹伴奏的能力。教学重点应该逐步地从单纯讨论演奏技术转向培养学生的音乐性上。尤其需要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把培养音乐表现力的教育与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音乐表现力是学生实际能力的具体反映。应从培养正确的读谱习惯、夯实听觉基石、构筑歌唱旋律、控制节奏与速度、加强艺术实践等五个方面通过正确的弹奏技术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音乐的目的。

读谱;听觉;歌唱;节奏;速度;艺术实践

高师学生进校时钢琴基础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客观上个人音乐天赋也不尽相同,致使钢琴教学中存在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作者认为,面对钢琴基础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教学中采用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在训练学生扎实的弹奏技能与演奏技巧的同时,要把音乐表现力放在与基础技术训练同等的位置予以培养。通过钢琴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夯实音乐基础。只有这样,学生通过钢琴课的学习才能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一、培养正确的读谱习惯,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保证

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是每个学琴者的必修课。因为,乐谱是音乐的载体,它集中倾注着作曲家的创作情感,倾吐了作曲家心灵的期待、理想的追求并且涵盖了作曲家创作的音乐风格。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读谱,深入理解作曲家所特有的音乐语言,读懂乐谱上的所有标记,并恰当地将它们表现出来。

1.看清乐谱的标示与记号,是正确表现音乐作品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学生学习一首新乐曲时,在乐谱还未看清看懂的情况下就急于练习。比如,只重视音符的位置,而忽略音符的准确时值。四分音符往往会弹成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符;休止符也常常被忽略,不懂得休止符也是无声的音乐;不仔细按奏法记号弹奏,把跳音弹成连音;不注意力度标记,该轻不轻,该重不重等等,从而耽误了大量宝贵的练习时间。

鉴于此,教师要把认真正确的读谱安排在教学练习之中。要求每个学生在弹奏前先阅读清楚所弹奏乐谱上的谱号、调号及节拍标记。看清楚是高音谱号还是低音谱号,有无升降记号,想想是什么调。因为同一调号也有二种可能,可能是大调,也可能是小调。在一首乐曲的中间,有时也可能转换调性。例如布格缪勒的《塔兰泰拉舞曲》,该曲一开始是一个降记号,到了中段换成两个升记号,如果未加注意,就会把大调弹成小调;此外,乐曲的左上角还会有乐曲速度和性质的音乐术语。段落间需要变化性质的,会有新的表情或速度术语进行提示;音乐细部的性质变化以音乐术语或奏法符号标记于音符上下方或大谱表的中间。

在学习弹奏任何一首新乐曲前,认清音符的高低,注意乐谱标记的指法,换算好音符的时值,划分好乐曲的乐句是前提。只有将乐曲的架构映于脑海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正所谓:

高低音符要看清,乐谱标记是核心。

曲子中间若转调,大调小调需区分。

音符时值要换算,乐曲乐句划分清。

乐谱架构记心中,刻苦练习是根本。

2.理解乐谱的各种术语记号,提高音乐作品表达能力

读谱的过程中还要重视乐谱的各种术语记号,这些标记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现以及对音乐风格的处理。例如:

音乐术语:包括乐曲的表情、情绪、音乐的性质和速度。例如意大利语音乐术语Allegro(快板)、Allegretto(小快板、)Moderato(中速)、Andante(行板)等等,这些术语往往是整首或整段乐曲音乐性质的概括,通过这些术语可提示学生,乐曲是欢乐的还是歌唱的、速度是快板的还是慢板的等等,这些都关系到学生对作品风格的整体把握。

力度记号:作品中的力度记号是作曲家用来表达作品音响的一种示意手法,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古典乐曲中的力度标记一般是从pp到ff之间等六个层次。浪漫派及后期作品的力度标记一般是从pppp到ffff之间更多更宽的层次,此外还有sf、sfz或crese、dim等等记号。这些具体的力度标记,同样关系到乐曲弹奏中音乐的表现,因此在弹奏时,尽可能地突出力度变化的界限,力度处理愈敏锐,愈细腻,音乐效果也就会多姿多彩。

速度变化记号:如渐慢(rit)、放宽(Allargando),渐慢渐弱(calando)、加快(Accelerando)、逐渐加快(stringendo)等等。不同速度记号的变化对乐曲风格及音乐形象的情感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会弹奏作品的同时要把握不同的速度要求,尽可能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本意。

二、夯实听觉基石,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声音的千变万化需要良好的听觉。拥有灵敏的、善于倾听的耳朵,并以准确敏锐的音乐听觉分辨自己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是每位习琴者所应具备的能力。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奠定好“听觉”这块基石,使他们具备敏锐的音乐辨析能力,始终追求悦耳的声音来表现每一首乐曲。良好的听觉除了基本乐课等内容的学习,还应在钢琴课学习过程中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1.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听觉训练的首要内容,就是学会“倾听”自己的琴声。双手同时弹奏是钢琴演奏的特点,而双手往往是同时弹奏不一致的曲调以诠释完整的和声与旋律。这种特点决定了练琴中要倾听到自己弹奏出来的声音,不是一只手的而是双手的、包括踏板在内。倾听,需要精神集中用心地听。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弹奏前,先客观地倾听自己脑海里的声音,然后再倾听自己在钢琴上发出的声音是否与想象中的一致。进而辨析自己所弹声音的轻重、长短、音色等等是否与作品的内容相互吻合。

当然,音色是否优美与触键方法也是紧密相联的。有些学生弹至轻声时发不出声音,或虚、或飘;弹至强音时或猛、或砸,人为地制造了许多噪音。应保证,不管音的时值是长还是短,力度是轻还是重,都应该具有圆润、丰满、渗透力强且音质幽远的效果。

听觉训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除基本乐课的学习和训练之外,也要靠大量音响资料的积累。多听、会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汲取丰富营养是提高鉴赏能力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听钢琴音乐还是听其它种类的音乐作品,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聆听声音的质地、声音的内涵、声音的变化做出要求。强调体会作曲家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对音乐意境的表现、对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及对技术技巧的处理。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品味音色,对曲调感、复调感、节奏感、风格感和多声部音乐感的注重。

通过不断欣赏与倾听的训练,学生听觉的敏锐性、辨析音质的灵敏性逐步具备,音乐鉴赏能力也必然同步提高,钢琴的弹奏水平也会随着听觉的进步而改善。

2.培养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

钢琴是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器,能同时弹奏若干个声部,钢琴中这种多声部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复调作品做练习,从最初的二声部,三声部直至四声部、五声部等多线条横向思维的学习以加强学生对多声部听觉,对位的训练。弹奏中应引导学生凝神细听,并告知学生听什么,怎么听,因为听觉是监督和指导弹奏的前提。

音乐中和声的序进、色彩、紧张、松弛、游移与肯定,都对音乐的感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必须倾听和声的变化,只有多倾听才能体会和声变化的丰富内涵,才有可能有意识地去控制每一个声音,弹奏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和声。

三、构筑歌唱旋律,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旋律是音乐语言中最具感染力,也是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钢琴音乐的主要魅力来自旋律,旋律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1.发自内心的歌唱感觉

每一句旋律都有着恰当的呼吸,如同在歌唱与说话一样起伏转折、抑扬顿挫、娓娓道来、富于表情。对于一段旋律,只要你心中有歌,有着发自内心的歌唱感受,你就有可能在演奏中追求到优美的音色。

歌唱可以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钢琴演奏的旋律是运用钢琴进行“唱歌”的。一个内心没有歌唱感觉的人在钢琴上是不可能弹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也不可能表达出作品的真情实感。实践中,歌唱是可以启发学生对旋律的表现,将其内心的感觉融入声音之中。以内心歌唱带动旋律的演奏,以手为载体传达出钢琴作品所应表达的情感。

2.弹好歌唱性的旋律

声音的优劣与弹奏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没有好的声音不可能弹奏出好的音色、好的旋律及好的音乐。要想弹好歌唱性的旋律,就必须在弹奏方法上下功夫。当弹奏歌唱性旋律时,教师应让学生开口歌唱,通过歌唱性的语调了解乐句的呼吸及声音的层次,了解旋律线的发展,勾勒出旋律的基本走向。然后是处理好旋律的连音弹奏法,用较深而慢的触键方式,保持旋律的流动性、完整性。臂膀、手腕、手掌、手指须协同一致,上下自如、融会贯通。手形可稍微放平一些,用指尖后面的肉垫部分触键,重心从一个手指自然的移动到另一个手指上。随着上下行旋律线条的不断变化,手指触键的深度、力度、速度也相应做出调整,以此来获得旋律声部中力度的变化与色彩的变化。

四、节奏与速度,是表现音乐作品的关键。

节奏是音乐的原动力,是钢琴音乐的中心内容,也是重要的音乐语言表现。节奏并非指简单的强弱或局部的节奏变化,而是在大句子段落中贯穿的一种特定的节奏脉搏,任何一首乐曲都离不开节奏,就像人的生命不能没有脉搏。

1.节奏的训练

节奏训练是钢琴教学的基础课,教学中必须重视。要让学生意识到节奏不单只是把拍子弹准,而是要体会节奏的韵律。所谓节奏就是“把音乐的进行分成有规律的长音和短音的交替,从而形成一种律动,使音乐富有弹性”。节奏与人的生活、行为、动作、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富有韵律感。一首作品通常是以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表现它的性质与风格,例如:舞曲、摇篮曲、夜曲等等,它们都各具特色。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用心琢磨、用心体会、反复练习并以启发其形象思维,掌握乐曲律动为目的,进而在弹奏中表现出作品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和特色,给听者以情趣,满足精神上的享受与美的愉悦。

节奏训练中,弹性节奏是需特别注意的。弹性节奏是一种重要的节奏形态,主要指节奏的自由度。具有可松可紧、可伸可缩、可张可弛的特性。但是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恰恰不少学生缺乏对弹性节奏的正确理解,不能很好地掌握节奏的自由度,随心所欲、过分地夸张或不自然地使用弹性节奏,使音乐的美感荡然无存。能否正确地、恰如其分地运用好弹性节奏,这需要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认真研究、反复练习,例如,肖邦的夜曲,首先练习严格的节奏,左手要保持平稳的节奏感,而右手根据旋律的起伏可适当做一些自由的处理。只有把握了弹性节奏的使用原则,再根据作品的音乐表现实际需要,适度地掌握节奏自由度,加上微妙的速度变化,生动的音乐形象就能够自然地表现出来。

2.把握速度的分寸感

速度和节奏在音乐中是紧密相联的。演奏任何音乐作品时,除了表现它们特有的节奏韵律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表现音乐的性质和风格。速度是根据作品的风格决定的,学生应明确演奏一首乐曲必须严守速度,找到一个能表现并贯穿整个作品内容的基本速度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一首慢速的悲哀曲调如果快速演奏则效果完全不同。实践中,学生须在尊重乐谱速度标记的基础上,在速度标记许可的范围内对作品的速度进行相应的定位,弹奏中充分把握速度的分寸感,以此正确定位音乐的风格与效果。

现实中很多学生常常由于音乐情绪的变化或力度的变化,在演奏中擅自改变音乐的速度。遇到容易的段落弹得就很快,遇到困难的技术弹得则较慢;还有的是看到渐强则快,看到渐弱则慢等等。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要求学生建立正确的速度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应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和练琴习惯,注意全曲在速度上的统一。一旦确定了全曲的速度就要自始至终地保持,除非作曲家有具体的指示。

演奏音乐的潜在进行是由不同的速度表现来体现的,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内容,作曲家一般都会对自己作品中不同的段落标注不同的速度标记,例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由慢而快、由快而慢等。这更需要学生细腻地体味和理解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有所感悟之后再进行演奏。教学中,除严格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节奏和速度进行演奏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和速度感。

五、艺术实践的历练,有助于挖掘音乐表现力

钢琴学习是一门时间艺术,平时的千锤百炼要在很短的一瞬间表现出来。所以,要把钢琴教学的过程看作为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钢琴教学若离开了艺术实践,就会变得寂寞,缺乏色彩。

1.积极参加艺术实践

音乐作品并非是大量长短不一的音符堆积。在这些音符的背后,是作曲家的思想和人文精神。通过钢琴演奏者的表现,使得音乐作品的内涵得以充分的体现,达到“人境合一”,并对钢琴的演奏及教学产生推动力。

实践证明,积累演出经验能够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并由此让学生体验到表现的成功。学生在获得成功之后,心理上会得到愉悦和满足,使他们信心倍增。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弹奏技能、用心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音乐表现力也会随之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演出“怯场”的学生要给予耐心的辅导与鼓励,不能歧视。在分析和发现他们“怯场”问题的同时,可根据教学进度与教学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表演观摩会,参加竞赛等活动。多让“怯场”的学生参与此类活动,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上进心。

2.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

严格的教学要求很有必要,偶尔的批评与指责也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但过分的批评与抱怨将会导致其对钢琴学习失去信心。相反,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境与表现欲望的冲动,这些都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表演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坚信自己一定能演奏好。即便演奏中出现一些“小插曲”也要保持镇定和从容,尽可能将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当学生的演奏质量较好时,表演结束后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久而久之,随着多次表演实践的历练,学生的舞台经验自然会随之丰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表现欲望也将逐步具备。当面临真正演出之时,内心的激情及心理上的自信就会带来技术上的准确性。坚定的自信与大方的表现,可以使演奏娴熟自然、特点鲜明、充满魅力。

[1]T.涅高滋著.论钢琴表现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2]乔治.桑多尔.钢琴弹奏技巧[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3]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

[4]赵晓生.通向音乐圣殿(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2.

[5]张楠.钢琴演奏中技术与音乐表现力初探[J].北京:钢琴艺术,2007.5.

[责任编辑:王 琛]

Piano Teaching in Higher Normal Colleg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rain Students’Ability of Musical Expression

ZHENGYe
(Music College,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Piano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music educa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normal colleges.Its teaching purpose is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necessary piano playing techniques,improve their musical expression ability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dub a song with piano accompaniment.Therefore we must transfer our key point of teaching from pure discussion on playing techniques to training students’musical character.Especially,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ies and keep the teaching and exercising of training musical expression ability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Musical expression ability is the reflection of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ies.We must train the students musical expression ability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training correct habit of reading music score;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of haring sense;constructing singing melody;controlling rhythm and speed;and strengthening art practice.

read music score;hearing sense;singing;rhythm;speed;art practice

book=2010,ebook=24

G420

A

1671-5977(2010)02-0099-04

2010-05-10

海南省高等学校2009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夯实音乐基础是高师钢琴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阶段性研究成果(HJSK2009-62)。

郑 晔(1977-),女,山西太原人,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钢琴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表现力弹奏乐曲
弹 奏
诗林(2023年1期)2023-03-22 15:24:56
始乱
读者(2023年1期)2023-03-06 15:58:19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少儿美术(2021年5期)2021-04-26 13:46:36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4:02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2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音乐传播(2016年2期)2016-12-01 06:41:15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23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