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阳初的乡村改造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010-08-15 00:50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晏阳初新民农民

张 燕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北京 100044)

论晏阳初的乡村改造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张 燕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北京 100044)

近百年来,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改造、村治、乡村建设、农村复兴、扫盲运动的各种呼声和行动此起彼落,异常热闹。其中对此倾力倡导,认识最真切者,恐怕要属晏阳初先生。时至今日,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晏阳初的乡村改造思想,从中真正探取精华和启示。

乡村改造;精神;新民;新农村建设

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一些所见所闻和一些切身的感受,再加上我对农村的认知,我觉得现阶段新农村的建设并不如我们的想象。本文想通过对晏阳初乡村改造运动中精神和信条层面的探究,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思想上有些许启示。

从小就深受基督教影响的晏阳初在法国和华工相处的时间里有两大发现“:一,中国诚朴农民智慧高、能力强,只可惜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二,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竟是这样愚昧无知,完全不认识自己多数同胞的‘哭’与‘力’!”[1]28这段经历过后,晏阳初坚定了回国推行平民教育的决心。回国后晏阳初通过平民教育大运动的展开和定县实验认识到农村问题需要整体改造,并且通过定县实验初步找到了乡村改造的方案,并且强调“:物质的改善只是一种方法,人的改造才是最高终极目的。乡村固重要,乡民尤其重要。如果乡民不经教育、训练、改造,乡村改造也不会有效并且持久。而国家的改造必然是全体人民改造的结果。”[1]166

晏阳初立志要做乡村改造工作的十字军人,他认为这必须具备四项条件——晏名之4c,即:能力 (competence)、创造力 (creativity)、奉献(commmitment)、品行(character)。“晏并指陈:在其他学术机构有能力即可,但要参加乡村改造工作必须4c俱备,才可完成你的志愿。‘平教总会’定县试验时工作同仁近五百人都曾经过这4c的考验,才创造出放之四海皆准的改造乡村方案。”[1]167但是,这些方案的有效实施,必须用我们所谓的“四大精神”和十大信条来发展和完善这套方案。

第一,追求精神。一位很杰出的美国人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在他85岁生日的时候提出了下面的观点。“当有人问他在85岁生日时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老了的时候,他说:‘我没有感觉到。’他说他认为那些已经停止了学习和停止了追求的人才真正老了。因此,能够不断学习和不断追求的人是年轻的。”[2]131

第二,集体精神。“在我们这个乡村运动组织内部,没有竞争对手,只有同志。在这个运动中,没有首席歌唱演员;没有乐队指挥,只有交响乐。”[2]132

第三,战争精神。“我在这里要提到的战争——向贫穷、疾病、无知和自私宣战的战争,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战争。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要找到这样一种方法:在受过教育的人中提倡服务和牺牲精神,使他们能够自愿地提供经济援助。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找到一个能将这种伟大的服务和牺牲精神用于解决乡村的巨大困难的方法,从而将它变成一个创造性的、和平的、民主的乡村改造运动”。[2]133

第四,基督精神。基督说:“我是个好牧羊人。”好牧羊人是什么样的呢?基督对好牧羊人的定义提到了两点,“一点是好牧羊人了解他的羊群;另一点是,好牧羊人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羊群。狼来了的时候,雇主们闻风而逃,但好牧羊人却留在那儿,同狼拼斗,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基督信仰教导我们不要顺应时势,而要改变它。从事乡村改造运动至少要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充分了解农民,二是准备为他们献出生命。”[2]134

同样,乡村改造运动的成功离不开“十大信条”。乡村改造运动十大信条是晏阳初70年工作经验的总结,这十大信条和四大精神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保证了乡村改造运动的成功。

第一,深入民间。

第二,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

第三,共同计划,共同工作。

第四,从他们所知开始,用他们已有来改造。

第五,以表证来教习,从实干来学习。

第六,不是装饰陈列,而是示范模型。

第七,不是零零碎碎,而是整个体系。

第八,不是枝枝节节,而是通盘筹划。

第九,不迁就社会,应改造社会。

第十,不是救济,而是发扬。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千年而不朽的真理。要富国,先富民,“本”不强“固”,“邦”国又何得安“宁”强盛。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盲目模仿城市的建设,表面的建建房屋、修修公路。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笔者认为是教育、文化、基础建设、科学技术等等,应该是涵盖了新农村建设整个的内涵。它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亿万农民兄弟真正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个美好的生活,盖两栋房子估计美好不起来,还要吃饭,还有精神文明。只顾硬件忽视软件,没有长远性。其次,思想层面存在欠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不可否认,现阶段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集体观念淡薄,利己意识较强,公德水准不高。一些村民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顾自己有利。一些地方“家里现代化,家外脏乱差”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农民停留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状态。还有,在农村基本上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一方面可供农民使用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没有,农民除了看电视别的基本上没什么文化生活,农民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和热情,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另一方面,面向农民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也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农村文化阵地的松散状态,导致一些腐朽、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再有,就是农村辍学率很高,真正能初中毕业的都少,教育只有在个别家庭会引起重视。在市场经济、贫富差距拉大这样的冲击下,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切追求利益最大化,再加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与产出有自己的一本账,导致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而孩子对上学兴致不高,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外出务工,折腾几年后悔了,但是也都耽误了。

总之,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新”,“新”不是指表面的新,建设面貌一新、规划整齐的房子应该不是新农村建设,不然就失去了其建设的意义,人的“新”、思想的“新”才是根本。“中国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这个道理引申到今天也就是: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3]12所以,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建设“新民”。

“新民”一词最初是梁启超提出,梁先生在释新民之义中有精辟的解释。“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4]这就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两个原则,既不能自我陶醉,也不能崇洋媚外,这是梁先生对目标和方式的思考。晏阳初对新民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所谓‘新民’,是中国全体人民新人格的建设。而这‘新’是我国民族自身在原有的生命里创造出来新生命的‘新’;在进行创造时既不盲从地抄袭外国人的东西,也不固执地保守中国的古董,更绝不假定一个玄想的‘新’来作一切工作的死目标。”[1]3“新民为一种能适合现代中国需要的新道德、新教育、新建设之动的理想。具体地说,即具备新智慧、新展望、新技术、新才能的新民,以建立新社会秩序。”[1]148我们要通过思想的改造,让农民具有新技术、新才能、新思想,让农民活得更有尊严,最终实现富民强国,让农村的“新民”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是一项困难的事业,这是一项应该去做并值得去做的事业,在做之前我们在思想上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准备。对于“新民”的建设,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一些努力:

改造精神。这里的改造不仅是指人的改造,更不仅仅指村容村貌的改造,而是指思想的改造。“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谋求一国的文明,应该先攻其难而后取其易,随着攻取难者的程度,仔细估量其深浅,然后使当地采取易者以适应其深浅的程度。假如把次序颠倒过来,在未得到难者之前先去其易,不但不起作用,往往反而有害。”[4]12什么是外在的文明呢?“所谓外在的文明,是指从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4]12我们要进行新农村建设,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在的文明”,所以我们要通过思想的改造求得“内在的文明”。但是,农村的改造、建设不能仅靠建“模范村”之类的典型。用一些金钱,费一些人力,对破旧的农村进行救济、修葺,使其焕然一新,作为其他村的模范,不能说这样做没有一点好的影响,可是,这不过是限于当地的特殊情况,虽说能给周围以好影响、好刺激,但是没有什么普遍远大的意义。若把农村的改造、建设看成是搞“模范”、“典型”,那么就把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性和远大性给忽视了。还是要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真正地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切实实去做为整个民族生活改造的研究。

调和与包容的精神。进行新农村建设,进行思想的改造就会必然涉及到“新”与“旧”的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的字面上去理解,自然也会想到“新”与“旧”的问题。新与旧的存在必然会引起矛盾,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处理不好还可能会激化,这就需要新与旧的调和。对此,侯且岸先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新旧调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但又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过程,他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要真调和,要两者的调和,既要‘有容’,又要‘有抗’。第二,要努力发挥创造力,去发展新的生活,包容覆载旧的生活,使其‘不妨碍文明的进步’。第三,我们必须认识到,新文化的创造特别需要理性的支持。第四,文化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在理念上倡导和发扬‘和而不同’的精神。”[5]170-171

尊重精神。首先,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要正确处理好“内在文明”和“外在文明”的关系。其次,在进行“新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完全改变千百年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积弊恶习。要深入民间,以农人为邻,以农民作师友,虚心诚意向农民学习。我们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村的特点,不能一味地模仿城市的建设。因为我们要建设的农村原是一历史悠久的社会,有些悠久的传统需要我们去尊重,而辛苦、勤劳、可爱的农民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尊重。“我要深入民间,与农民共同生活,向农民学习,共同计划,共同学习,从他们所知开始,用他们已有来改造自己。但学习和认识农民的态度和环境自由一合理限度……至于怎么保持合理关系,就要紧记一方面尊重农民的传统,同时念念不忘本身目的在创造一新社会。”[1]137另外,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不是救济,而是发扬,我们建立民主的目标,以布道的精神对古老、落伍、可怜的农民给予新的生活力,并且要自下而上为中国民主政治建立坚实基础。

公民教育。当前农村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如何摆脱思想的愚昧?如何进行人的改造和思想的启蒙?这就需要通过文字教育以启民智,使民众变为有知识有头脑的公民。中国人素来缺乏国家观念,如不进行公民教育,就永远不会和国家结成一体。通过公民教育以启民德。首先,培养民众的团结力、公共心。期望受过公民教育的人,无论处于任何团体,皆能努力为一个忠实而有效率的分子。其次,在人类普通固有的良心上发达民众的判断力、正义心。期望受过公民教育的人无论对何种事物,皆能有自决自信、公是公非的主张。孙中山先生说:外国人建屋,重在奠基,中国人建屋,重在加梁,我们建设民主政治的华夏,请从奠基开始。我们要提高民众的知识,从根本上唤醒民众,使他们知道人民都应该参与政治生活,加速我国民主化的进程。

[1]吴相湘.晏阳初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宋恩荣.告语人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1.

[3]梁启超.新民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7.

[4]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M].北京:北京编译社,2007.

[5]侯且岸.认知中国:文化研究的路径[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70-171.

[责任编辑:姚晓黎]

On Enlightenment of Yan Yangchu’s Rural Reform Idea to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ZHANGYan
(Party History and Party Construction Department,Beijing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CPC,Beijing,100044,China)

In the last 100 years,many such voices and actions aspopulace education,rural reform,village governing,countryside construction,rural rejuvenation,and anti-illiteracy campaign were flourishing and full of vitality.Among so many advocators,the one who saw most clearly should perhaps be Mr.Yan Yang-chu(James Yen).Even to this day,we still urgently need to re-examine and research Dr.James Yen’s rural reform idea in order to get some real essence and enlightenment.

rural reform;spirit;new citizen;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C913

A

1671-5977(2010)03-0015-03

2010-07-14

张 燕(1987-),男,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2008级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晏阳初新民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近十年来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