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泉生,冶福云
(临夏州卫校,甘肃 临夏 731100)
医学教育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郭泉生,冶福云
(临夏州卫校,甘肃 临夏 731100)
医学教育;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和教法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医学教育中,许多教师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从长远来看,学习方法比学习内容更为重要。笔者拟从医学教育学科特点出发,谈谈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方法的几点体会。
学习首先要端正态度,明确目的,方可虚心学习。虚心是做人之道,也是学习之常。伟人说的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始终要记住这个真理。自古治学忌自满,自满就会故步自封,停止不前。有些人学到一些皮毛就觉得了不起,高傲自大,可对他提出问题时,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东拉西扯,甚至文不对题。有句谚语:“初学三年,天下能去,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学医者更是如此。初学者在临床上觉得能治百病,经过数年的学习进修后,觉得准确地诊治某种病症十分困难,这就说明学后方知不足。学习无处学处处学,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向师学,向同事和学生学。因“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三人行,必有我师”。总而言之,学习要谦虚谨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学习更不存在什么捷径和秘诀。敷衍了事是学不到知识的。虽然每个人能力不同,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一定会有收获。知识发展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如学习医学知识时,首先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知识,然后学习人体解剖、组织、生理、生化知识,再学习病理、微生物、寄生虫知识,最后学习临床疾病知识,先知正常方知异常。中医也有“视常人,按常脉,三年方可为医”的说法。学习肺部听诊知识时,须先知正常呼吸音方可鉴别异常呼吸音,学习正常心音和杂音的区别也一样。总之,学习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长。
在从基础到临床,从正常到异常学习各门医学学科时,应根据每门学科特点,因事制宜,采用各有特色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解剖学知识时,书本对着标本学,即课本上读一段内容,对照标本找到相应骨骼、器官、神经、肌肉等,并掌握其特点、走行及来龙去脉,同时结合人体掌握相关内容的具体部位、形态、功能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学习化学或生物化学知识时,首先明确人体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从健康到疾病都是人体组织细胞的化学变化。让学生掌握人体每一种化学物质所特有的性质并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以加深其理解和记忆。学习外科学知识时,学生依据解剖学知识明确器官组织的大体形态、结构与毗邻组织器官的关系,再根据临床资料分析病情,从而拟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内科学和儿科学知识有一个共同点,即理论性很强。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不可能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内科或儿科医生的。儿科也称“哑科”,根据这个特点加强望、触、叩、听基本功训练,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
每门学科的章节内容各有异同,可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知识时,要结合临床实践。如果临床上常用则重点学习,如各脏器的生理学功能,糖、蛋白质、脂肪的生化代谢,诊断常用检验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等内容。学习临床课时,首先,要熟练掌握临床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如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切开、剥离、止血、打结、剪线、缝合和引流等。其次,重点学习某章节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外科胆道系统疾病中的胆囊炎和胆石症,内科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甲亢和糖尿病,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小儿腹泻等。要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型分期和诊断治疗等内容。最后,归纳各章节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如慢性支气管炎最终影响心脏发展为肺心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引发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等。
医学命题多用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判断、问答、计算、论述、病例分析或绘图、填图等形式,应结合各类命题形式特点学习重点内容。结合单项选择题,重点识记带有“最……,首选……,……特性,……确诊,重点……,……关键”等词的内容。如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是膀胱肿瘤,治疗大叶性肺炎首选青霉素,正确处理创面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等[1]。结合填空、问答和多项选择题特点,识记条理清楚的内容,如临床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及诊治,病理学中病理变化,药理学中药理作用、适用范围和禁忌证,诊断学中心脏听诊内容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附加心音和心包摩擦音等。结合判断题特点,掌握“与……相关无关,取决于……,由……引起”等和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结合名词解释题特点识记一些概念、定义、病句和专有名词等。病例分析以常见病为主。绘图或填图在解剖学中多见。计算题多是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重点内容,此外,还包括临床儿科中补液量的计算等。这些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也是要求医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学习不能不求甚解,尤其医者,对一些重点内容或疾病要做到“必求甚解”。每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应追其根源,寻其变化,究其因果。如学习肝硬化知识时,首先要知道正常肝脏的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和肝脏所特有的功能。分析肝硬化时,肝脏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肝脏功能受到哪些影响?患者怎么出现了腹水,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肝掌和蜘蛛痣?这是由于在肝硬化的作用下,正常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和肝细胞再生,使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被破坏,出现假小叶,使肝血窦和中央静脉受压、扭曲、闭塞,从而造成肝窦后循环受阻。究其原因:一方面,肝动—静脉短路开放,动脉血液入静脉而出现门静脉压增高,使脾静脉回流受阻而脾大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另一方面,肝静脉—门静脉短路开放,使肝静脉压升高,肝血供减少,肝功能受损,白蛋白制造受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再加上淋巴回流受阻,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系统兴奋而出现腹水[2]。另外,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下降,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这样使学生对肝硬化疾病各个环节有较为全面的认识,针对患者能拟订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又如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昏迷,是由于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血中葡萄糖的氧化、合成和转化发生障碍,又使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增加,三者使血糖明显升高导致糖尿病。当糖代谢受限时,脂肪分解加速,而产生大量酮体(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使酸性产物积聚,发生酮症酸中毒昏迷。那患者为什么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呢?这是由于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发生渗透性利尿而多尿;血糖升高又大量排尿,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刺激下丘脑消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血糖虽高,但人体细胞不能利用而善饥多食;有糖不能用,只能大量分解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加之脱水,使力减体弱变消瘦[2]。这样使学生较为透彻掌握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昏迷的病理变化,治疗时也得心应手。对其他疾病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中有些知识很难死记硬背,需想些巧妙的方法记忆。如中医针灸学把最常用的穴位及功能概括为“肚腹三里求,腰背委中留,颈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取阳陵,心胸内关谋,痛点称阿是,随症施针灸”。微生物学把微生物种类及危害总结成“一毒三菌四体(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千疾万病引起”。寄生虫学将8种常见寄生虫及虫卵概括为“鞭、姜、钩、蛲、蛔、吸、绦、巴(边缰狗绕回去逃吧)”。临床补液原则可记成“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先晶后胶,见尿补钾,防惊补钙”。外科机械性损伤分类记成“理化生物机械伤,损伤常见属创伤;皮肤完整闭合伤,脱位挫扭冲压伤;皮破外通开放伤,擦割裂刺撕脱伤”。休克表现总结为“休克一般血量减,细胞缺氧代谢变,典型患者表情淡,面白肢凉躯冷汗,脉快降压尿量减”。也可以用其他方式的记忆法,如冶福云《内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记忆法》中所述的兴趣法、归纳法、图表法等。各种记忆法的应用因人而宜,不能千篇一律。
结合实际学习就是结合临床病例学习。比如Graves病,主要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甲床色素沉着,可以阅读有关Graves病的专著、文献综述、期刊或者是基础理论。对其他疾病的学习也可用同样方法。这样一读再读,反复学习,不但对患者有利,而且能巩固自身基础知识。另外,强调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诊治后还可以写总结。工作时间越长,阅读的资料就越多,有关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富,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次阅读时根据自身需要,有些内容要精读,有些可粗阅。这种学习方法效果较好,可有一通百通,一念通天的作用。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似乎是医学所独有的特性。诊断是否正确,药物是否有效,只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检验。为医者更要善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了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方能活学活用。死板是医学大忌,灵活应用时医学才有生机。比如在临床上应用氨茶碱治疗哮喘,有些患者1次用量须达0.75g才有效,按规定成人1次用量不能超过0.5g,否则会引起氨茶碱中毒。有2个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均3岁,男性,正常西地兰的用量范围是0.28~0.42mg,即0.02~0.03mg/kg。其中一个患儿首次用了0.25mg时心衰症状明显改善,而另一个患儿首次用了0.4mg才有效。这说明临床用药要因人而异,分析病情时也要灵活应用医学知识。如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检查发现仅仅是从眶下孔发出的分支痛。但长期服药、封闭均无效。笔者分析可能是眶下孔的个体差异或炎症狭窄压迫所致,用小针刀扩张治疗,使患者康复,至今未复发。
[1]吕树森.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马家骥.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G421
B
1671-1246(2010)19-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