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雷 詹红娜 马姝
白血病为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第一位),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干细胞系统,并侵入身体其他器官。小儿白血病患者包括各类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白血病、再障、淋巴瘤、骨髓瘤、MDS等,均有不同血液细胞质或量的异常,易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应该做好预防感染、预防出血等日常护理措施。
1.1 休息 白血病患儿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长期卧床者,应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1.2 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 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对合并感染者可针对病原选用2~3种有效抗生素口服或肌肉注射、静脉滴注。
1.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各种管道或伤口敷料应定时更换,以免细菌生长。
1.4 出血护理 出血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出血护理参阅本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1.5 使用化疗药物时应注意 ①掌握化疗方案、给药途径、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时,药物浓度不宜过大,药液量不宜过多,应缓慢推入,术后平卧4~6h以减少不良反应;②熟练穿刺技术,化疗药物多为静脉途径给药,且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渗漏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及组织坏死。注射时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入。光照可引起某些药物分解,如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用黑纸包裹避光并用避光输液器,以免药物分解。操作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护及防护面罩,以免药液污染操作者。
1.6 输血的护理 骨髓暂时再生低下是有效化疗的必然结果。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输血液成分或输血进行支持治疗。输血时应严格输血制度,一般先慢速滴注观察15min,若无不良反应,再按患儿年龄、心肺功能、急慢性贫血程度调整滴速(儿童为20~40滴/min),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1.7 增加营养,注意饮食卫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食品食具应消毒,水果应洗净、去皮。
1.8 消除心理障碍 ①热情帮助、关心患儿,让年长患儿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向家长及年长患儿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宣传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善。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5年以上存活者达70%左右,部分患儿以获得治愈。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已达75%左右。目前已公认白血病不在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②阐述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让家长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不良反应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血尿、脱发等)。了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使患儿能积极接受治疗,使治疗方案有效进行;③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患儿家长交流与护理、治疗配合的经验,讲述不坚持治疗带来的危害;④定期召开联欢会,让新老患儿家长交流体会。让初治者看到已治愈者的健康情况,从而增加治愈的信心。
1.9 缓解后的护理 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患者体内残存的白血细胞(约107个),这是复发的根源,还需坚持化疗。化疗间歇期可上学,但应监测治疗方案执行情况,并教给家长进行护理的技术及方法。
1.10 健康教育 鼓励患儿学习,注意体格锻炼,补充营养,增加抗病能力。使患儿的疾病、心理均获得治愈。持续完全缓解停止化疗者,应嘱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征象。
[1]伍曼仪,黄绍良.现代小儿血液病学.福建科技出版社,2003,16:2.
[2]AndreaBiondi,GiuseppeCimino,RobPietes.Biologicalangtherapeuticaspectsofinfantleukemia.blood,2000,96(1):24-33.
[3]赵惠君,谢晓恬,王跃平,等.婴儿白血病远期疗效和预后的分析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2,40(3):187-188.
[4]陈玉平,杨艳娥.儿童白血病的护理现状.实用护理杂志,1999,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