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共存。量的研究方法对于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我们不能说只有量的研究才是客观科学的,因为以人和社会生活及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对学生的某些行为和表现机械的应用量化的手段来处理,就难免以偏概全误导研究。所以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日益兴盛,许多教师也被质的研究深深吸引,下面笔者以针对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而展开的质的研究为例,简述对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的探索与反思。
所谓质的研究,是指在自然情景下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索,归纳分析资料进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而教育的质的研究可以是指在教育的自然情景下,研究者针对教育环境中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现象,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面对面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学习和生活的过程,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以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揭示了行为意义和行为效果深层原因的一种教育研究途径。[2]其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针对研究课题进行质的研究可行性分析。
针对一个研究课题首先要分析其是否适合应用质的研究方法,如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就适合用质的研究方法,因为:1.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是一个极具探究性的问题,研究的变量具有不可预测性,需要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改进研究思路。2.学习方式是如何在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的,小学生自己对于学习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远不能只停留百分之几的学生认为……等量的描述上,我们更应通过深入访谈,倾听小学生最自然的心声,找出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3.对于在新课程条件下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制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等,都寄希望于本次研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步,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所需的研究对象,如:针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质的研究中选择了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三所小学。抽样对象为三至五年级的学生,为遵循研究的伦理问题,将三所小学隐去真实名称,统称为:Y1,Y2,Y3所涉及到的教师以姓氏统称为:王老师,李老师……学生统称为:S1,S2……。
第三步,进入研究现场。
通过各种途径走近研究对象。分别展开课堂观察和深入访谈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入现场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出课堂观察时所需的各种工具,如:观察现场地图及问答纪录图、课堂观察检核表等,同时通过工艺学记录方式用摄像机或采访录音机结合笔记将课堂教学的实况记录下来,即课堂实录,以便后期分析。
深入访谈是质的研究的特点,为了获悉课堂观察所不能获得的被研究者的态度、观念、心理、情感等因素,质的研究者必须深入教学一线展开访谈,借助于被研究对象及其相关人等的自我陈述来更加细致地把握研究问题的现状,探究其本质。笔者将访谈分为两种,即:现场访谈和QQ网络交谈。现场访谈可以让研究者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要求带着预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对被研究者展开现场访谈,并记录下相关的文字和视音频资料。而通过QQ进行的网络交谈由于不是面对面,时间和地点都较为随便,所以问答双方都不太紧张,能较为真实地说出心里话,提高了访谈的信度。但在进行网络交谈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为了提高网络交谈的效度,研究者必须在现场访谈阶段与被研究者或相关人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彼此取得信任,约好在网上进行深入交谈,并申明所属名字均为网名或化名。下面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的课堂观察实录和深入访谈节选内容仅供参考:
课堂实录:郭老师:让我们来为保护长城的环境想一些好的办法。给大家3分钟时间。(……展开了小组讨论,共15个小组,其中4个组不太认真)。S1:长城上每隔3米放一个垃圾桶,让游人将垃圾放进去…(略)。郭老师:好了,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意见,都很好。我们知道了保护长城要靠大家的力量,长城是世界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我们再想一想,有哪些旅游景点被游客破坏过呢?S8:兵马俑。S9:圆明园。郭老师:这两处都不是游人损坏的。圆明园是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见证,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它(爱国主义教育)!(……略)郭老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学会自觉保护我们人类的文化遗产。那么我们是不是先应该保持好我们的教室环境呢?S:(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
现场访谈:——访Y1小学李校长(刚刚教育硕士毕业对于新课程改革有实践经验)
我:“您觉得目前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有变化吗?”李校长:“有,我们鼓励老师去设计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我:“您觉得我们目前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李校长:“嗯……穿新鞋走老路。”谈话分析:李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的状况!这是一种形象地比喻,教材在变,教与学的理念在变,但课堂中还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问题出在何处。
网络交谈:网上健谈的小学老师——威可舵
谈话纪实:我:“您在教学中,感到学生自己能形成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吗?”威可舵:“有些先天能力强点的孩子就可以。”谈话分析:这所说的“先天能力强”是指学习好的学生有一些新的学习方式,但学习方式变革中老师是主导因素,不能仅靠学生自己来变革。我:“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上课总不听讲、好动、从不主动举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威可舵:“从小习惯不好,从小老师没有在课堂上制止这些好动的学生,等到发现,已经很晚了。”谈话分析:在听威可舵讲课时我同样发现了所谓的“问题学生”,但老师们往往课下不愿承认和正视问题,一旦学生上课不听讲或不听老师话时就会给这些学生扣上“问题学生”的帽子,问题应该是师生双方的,因为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园地。
第四步,整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对策反思研究。
对进入现场收集到的课堂实录、访谈记录等文字及视音频资料要进行整理,找出问题,分析总结对策。比如:上述研究中对各种资料分析后总结了目前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存在的十三种现状和影响学习方式变革的六大因素,同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八种对策。
第五步,总结。
通过对质的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收获,并为下一步研究寻找逻辑起点。如上述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等新问题,又会成为继续展开研究的出发点。
质的研究风格因人而异,但其基本流程大致经历了上述五个步骤,同时都能反映出浓烈的人文关怀,以质朴的情怀探究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根源,并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而质的研究也就在不断发现问题中深化。
[1]M.Prosser,K.Trig well.Understand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M].Buckingham,UK: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9,6.
[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62.
[4]杨洁等.中小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差异的质化研究[J].教育探索,2004,(3):26-27.
[5]胡中锋,李雪琼.质的研究之反思[J].广州大学学报,2003,11:32-33.
[6]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现场[J].高等教育研究,1997,(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