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依托“农远工程”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初探

2010-08-15 00:45郑彦宏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20期
关键词:电子学研究性工程

郑彦宏

(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辽宁凤城 118109)

农村初中依托“农远工程”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初探

郑彦宏

(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辽宁凤城 118109)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依托网络资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围绕某个有意义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如果农村初中教师能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提供的网络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将农村初中所特有的乡土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有机结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一定能达到提高农村初中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着重对农村初中实施“农远工程”后如何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阐述。

农村初中;农远工程;网络;研究性学习

农村初中的学生虽然经常面对许多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但是由于受信息相对闭塞、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使用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差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农村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举步维艰。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 “农远工程”)的实施和普及,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进一步开展,系统的远程教育应用师资培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进行,农村初中终于迎来了研究性学习的新途径——依托“农远工程”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

一、实施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至2007年底,总投资111亿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按规划如期完成,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其中3.75万所农村初中建成了网络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基本能保证学生上课的需求。

“农远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初中的网络设备、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笔者认为在广大农村初中进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庞大的网络资源面前,农村学生终于和城里学生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他们终于也可以像城里的学生那样轻而易举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可以将农村初中丰富易得的乡土资源与庞大的网络资源有机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了。同时,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电子学案将开放度非常大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适度的收敛,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教学中不可控制、不可预测的事件,从而使农村初中的研究性学习变得易于操作,便于指导教师调控,也解决了农村初中师资不足的问题。

二、实施的意义

我校在2006年春季按“农远工程”的模式三配备了一个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两个多媒体教室,其中网络计算机教室共有学生机56台、教师机6台、服务器1台,基本能满足各种教学的需要。从2006年4月起,我们开始运用网络计算机教室逐步在初中二年级学生中尝试开展了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实施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有以下意义:一是在农村初中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使“农远工程”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得以充分使用,真正发挥了“农远工程”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二是促进了农村初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促使教师由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三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善于质疑、善于探究的求知习惯,掌握获取资料信息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动通过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取知识、独立地运用知识、合作地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活动;它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电子学案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本质性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搭建“脚手架”,提供进一步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搜集到的信息资源解决不断深化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在较高水平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它是以网络为依托、自主探究为基础、合作互动为引领、群体智慧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同构建新知识体系的新型网络学习方式。

四、依托“农远工程”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

在进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设计电子学案,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研讨和主动建构知识搭建 “脚手架”。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电子学案一般包括情境、任务、资源、过程、成果交流、评价等6个方面的内容模块。

1.构建一个“脚手架”的问题情境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电子学案的核心应该是一个结论相对开放的问题,它既要给研究性学习活动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又要能激励学生愿意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形成一种动力,鼓舞学生做深入的探究,这就需要我们在电子学案中设计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具备“脚手架”的作用,要么与学生过去的经验相关,要么与学生未来的目标相关,或者充满吸引力,生动有趣。

2.布置一个可能完成并且有趣的任务

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往往不能做更深层次的思考,不能灵活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研究。所以在电子学案中,要把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小的切实可行的任务目标,以便让学生能就这些具体的小任务展开工作,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克服研究中的困难并能恰当运用自己的知识。电子学案的任务模块要对学生学习结束时将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描述,最终结果可以是一件作品(如PPT演示文稿等),或者是口头报告等。

3.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须的信息资源

由于网络上海量的信息相当庞杂,学生在搜集信息时往往会无从下手,或经常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影响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所以,教师在编制电子学案时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精选,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在网上冲浪,耗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分散精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集中注意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把选好的信息资源在电子学案中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如相关网站、网页的链接,文学读物、电子光盘、杂志等的名称和获得渠道,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的场所、对象、内容等等。这样,利用电子学案的资源,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搜集到有用的信息,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处理。

4.给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描述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电子学案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他们的知识建设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实现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过程模块中,教师要给出学生完成任务将要经历的简短而清晰的步骤、学习建议及人际关系建议等,让他们知道完成任务的基本过程,以达到引领学生迅速进入研究角色、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5.创设一个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各小组之间的研究成果肯定存在差异,各自都有一定的优势与不足。为了激发各小组的积极性,也为了把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扩大,教师要在电子学案中创设一个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将展示和交流的方式、原则清楚地告知学生,给每名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以便让他们乐于展示自己、总结经验,学会借鉴他人、取长补短,发挥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6.制定一个针对学生完成任务效果的可行性评价方案

在进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时,学生能否实现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评价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教师还要在电子学案中制定一个针对学生完成任务效果的可行性评价方案。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制定不同形式的评价量规、评价量表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实现适时的反馈。

五、依托“农远工程”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是在师生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情境提出学习任务和研究主题,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讨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其学习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实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在该阶段,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并体验问题情境,引发矛盾冲突,产生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提出自己研究的主题。

2.查找资料,分析问题

这是实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已经提出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调查表对相关对象进行调查,也可以对网上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又可以向教师或相关人员咨询、请教。然后让学生对所收集的信息资源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排列并综合相关信息,确定出验证课题所需要的信息呈现方式,如文字、图片、动画或声音、视频等,最后拟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互动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共存共促的过程。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研究方式和最佳的合作伙伴,促进学生的思考、交流与合作。

3.解决问题,交流成果

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和传统媒体资源,通过浏览、分析、交流、讨论等方法进行信息处理,自主探究任务的解决方案,以便得出结论。信息交流处理的过程可以是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也可以是通过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进行的虚拟交流,还可以是二者的有机融合。此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基础知识、专业背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教师还要适时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展示与交流探究成果,比如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或者做成PPT文稿等。

4.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

通过成果交流,综合各小组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不能仅限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注重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和切身体验。在结题过程中,学生要将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整理,提炼观点,形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同时教师要引导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发散信息源,产生新问题,使其思维和人性价值不断发展、升华。

5.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可行性评价

对学生来说,作为领路人和权威评判者的指导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继续进行相关学习的动机能否延续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给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实现适时反馈,也使学生的研究成果得到肯定与评判,了解自己的收获与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以发展学生个性的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虽然不能尽善尽美,但农村初中如果能在运用中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网络优势,在当前情况下一定能有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但是,到目前为止,笔者了解到,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在农村初中进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学校少之又少,“农远工程”的设施闲置现象还较为严重。今后,如何充分利用“农远工程”的设施,为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深入持久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使用各类资源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1.

[2]王佳莹.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教书育人,2006,(8).

[3]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4]柳栋.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D B/OL].http://www.being.org.cn/sikao/shishi.htm.

[5]谭荣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廖旭,张国斌.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2004,(8).

[7]张民生.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2.

[8]刘晶.高职院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9]闾文寿.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性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3).

(编辑:王天鹏)

G632.0

A

1673-8454(2010)20-00011-04

猜你喜欢
电子学研究性工程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子午工程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