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静静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微博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刘静静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更存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语文与生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失去了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便走向枯竭与僵化。微博客在2009年风靡全球,人们可以在微博上发布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以随时随地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或发一个网页链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分享给朋友,朋友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信息,随时和你一起分享、讨论。因此,我们利用微博架起语文和生活的桥梁,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想象奔驰、思考强化、情意丰富,使学生从趣味的对话中“玩”出对语文的兴趣来。
继博客、视频、SNS之后,微博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微博凭借短小、快捷的传播特点,以及网页、客户端、手机端多种多样的发布形式,迅速成为互联网最热门应用。基于微博的功能特点,我们可以尝试将其移植到教育中,发挥教育功能,促进教育信息化。
相对于强调版面布局的博客来说,微博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中小学生课外时间不是很充裕,上网时间不多,微博的低技术门槛可以让中小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其使用方法。另外,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微博信息短小的特点,给中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微博网站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可以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用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语文很多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点滴感悟,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分享欲又比较强,学生可以根据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随时更新内容,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碰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微博有建立小组的功能, 可以点对点也可以一点对多点。用户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起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群组在上面发布话题作文,或者针对一个问题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微博系统支持文字、视频、音乐、图片等多种格式的发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多样地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学生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微博还具有很多其它实用的功能,如搜索功能可以帮助师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悄悄话功能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等。
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把微博引入教学中时,首先要对不同微博网站的功能特点进行评测,根据需要选择某个微博作为教学平台。国内主要的微博网站有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它们特色不同,各有侧重。比如:搜狐除“一句话博客”之外,特点在于和博客、视频、相册、圈子、新闻的整合,发挥矩阵优势。新浪微博则支持文字、视频、音乐、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发布,其特色是公众人物用户众多。网易微博特色是继承Twitter中@、原文转发等原生功能,区别于其他三家微博的是坚持草根路线,没有推出名人认证类功能。
国外微博除了鼎鼎大名的twitter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微博系统,比如:s Pownce,Tumblr,Utterli,Plurk,Jaiku.Yappd,Edmodo,Cirip.ro,Logoree.ro,Zazazoo。在这里我们只介绍专为教育开发的微博平台Edmodo。Edmodo是一个封闭式微博网络,教师可以注册并创建一个封闭的合作小组,创建成功后系统会发给教师一些编号,教师把这些编号分发给小组成员,成员就可以利用这个编号直接登录小组微博。教师在这个封闭的微博圈子里发布信息、布置作业等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Edmodo也有一个公共的组件,教师可以选择公开发布内容,也可以通过RSS订阅圈子外面的内容。
预习语文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骑马观花,只将课文粗略看一遍,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者多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就算预习好了。把微博引入预习活动,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设置的引导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交互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意义的建构。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发布一些引导性问题,比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变了几次?不变的是什么?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抓住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在微博中进一步提问,相互讨论和启发。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别人的观点进行更进一步的反思,层层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创造学生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在具体落实情感目标时,不少教师总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书中的文字只有拨动了脑纤维的琴弦和灵魂的音板,才能激发出和我们心灵相关的声音。微博创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激情被点燃,思维更加活跃,更容易把文字跟自己的体验联系在一起,更容易移情去理解别人的感受,产生自然真实的情感,有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
作文难、作文教学难,这是目前中小学作文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作文课上,很多学生要么绞尽脑汁也挤不出东西,要么想到哪写到哪,作文写完的结果是,学生放下了心,教师爬弯了腰。作文是心灵的宣泄,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没有心灵触动,让其无病呻吟,作文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能够在作文课前一周在微博上抛出写作话题(话题可以采用视频、动画等多种网络形式),学生就可以提前在微博上相互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流畅自如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作时自然不会感到费力。
教师可以利用微博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比如:在写议论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让学生在微博中展开辩论。中小学生大都比较争强好胜,为了说服对方会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出具有说服力的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经过这么一番“争吵”之后,学生动笔时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微博还拓展了教室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经历。比如:有的学生爱好旅游,想写一篇以旅游为主题的作文,除了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之外,他还可以在微博上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其他人真实的旅游感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目前的总体现状来看,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盲目、主观、随意、无序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考试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缺乏组织、激励和监督造成的。微博引入课外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微博跟大家分享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书目、兴趣把他们编成小组,让学生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读书进度,相互激励;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借鉴;提出问题,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擦出思想的火花;微博还加强了教师在时间上对学生的监督,比如在寒暑假,教师仍然可以通过微博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微博上提出的问题提出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思想情感教育对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往往只重视孩子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他们的情绪、情感状态。微博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舞台,学生不仅可以交流知识,更可以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利用微博发表对日常生活的感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等真实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一方面引导学生发展高级情感,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不良情绪的调控能力。
微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表观点的机会,教师可以广纳信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问题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归纳提升学生散乱的思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快乐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寓教于乐才是语文学习的精髓。而微博正是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带学生进入快乐的语文世界。
《教育——财富蕴涵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微博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个舞台向火山一样爆发自己内心的力量,让教师和学生发现自己的光芒。
微博搭起了语文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的桥梁,连通了语文和生活。但是,在课外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丧失,要平衡好教师控制和学生自主的关系。首先教师要经常登录关注学生的讨论动态,当学生跑题时及时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当学生无法深入时抛砖引玉,层层引导;当学生失去兴趣时,加强激励。另外,教师要学会垂拱而治,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小组设置小组长,培训小组长监控的方法,让小组长帮助自己监控小组行为。定期更换小组长,让学生轮流负责监控。当每个学生都担当过监控责任之后,学生总体的自我监控能力就会得到增强。
[1] 百度百科:微博.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2]Edmodo 网站:http://www.edmodo.com/.
[3]林书兵,徐晓东.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3):16-20.
[4]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10,(3):49-51.
[5]陈戈.语文写作粗探[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35.
[6]吴培贵.快乐-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J].教学时空.
刘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