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王 蔚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游戏发展呈迅猛的态势,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电子游戏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正负面影响。从Flash小游戏到大型的网络游戏,从角色扮演类到策略类游戏,无一不受到玩家的追捧。为了体验到更新更刺激的游戏,有些玩家甚至不惜浪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尤其一些中学生和大学生,因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误入歧途,令家长、老师心痛不已。因此,一直以来,电子游戏都受到来自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批评,将之称为“电子海洛因”。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电子游戏是强大的学习环境,因为它们让玩家以不同的身份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在体验中增长能力和知识。研究者通常将游戏所产生的沉浸作为游戏被引入学习环境的理由[1]。
游戏作为一种学习环境,也可以提高玩家的自然观察智能。在接近真实的游戏环境中,因为游戏对于玩家的吸引力,使玩家更专注于游戏过程。在这个虚拟游戏空间中,通过游戏,游戏者的自然观察智能也得以更好的提高。
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辩认和分类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包括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事物,如植物、动物、地质或矿石、云、星球等;辨认并对事物进行分类,能洞察自然和人造系统[2]。
自然观察智能是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智能。与1983年《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描绘的七种智能不同,自然观察智能是加德纳于1995年增加的第八种智能[3]。他把自然观察者的核心技能描述为:一个人“能够辨识动植物,对自然万物分门别类,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观测天气以及找寻粮食资源,进行采集、狩猎进而以农耕的方式求取生存,自然观察者擅长于确认某个团体或种族成员,分辨成员或种族间的差异,并能察觉不同种族间的关系。”
综合以上内容,笔者认为自然观察智能包括三个层面: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分类能力。与其他智能不同的是,自然观察智能更关注在大自然、户外这样特定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加德纳强调,作为一种结果,自然观察智能中的天赋有时也可以在非自然的条件下展露出来。实际上,自然观察的挑战是一种模式识别能力的挑战。因此,用电子游戏来促进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是可行的。
在游戏并不浩繁的研究史中,以荷兰学者胡伊青加的研究最为醒目。他对游戏的描述性定义是:“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在此,胡伊青加界定了游戏的三个最主要的特征。其一,它是一种自愿的,事实上是自由的活动。遵照命令、迫于强制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其二,游戏不是‘旧常的”或“真实的”生活。它从真实的生活跨人一种“假装”的情境,然而这种“假装”却绝不妨碍游戏者以最大的严肃来从事这一活动,即带着一种人迷的、沉浸于其中的意识。其三,它的封闭性和限定性。游戏是在某一时空限制内“演完”的,它包含着自己的过程与意义。限定性实际上界说了游戏所遵循的规则和秩序,它对秩序的要求是绝对的、最高的[4]。
电子游戏,即通过计算机进行的游戏,是电子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所带来的诸多产物之一。目前游戏产业发展迅猛,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大家比较熟悉的分类方式有:按照游戏内容可分为动作类,策划类,角色扮演类,体育类,冒险类等;按照游戏的平台来看,游戏又可以分为PC游戏、Video游戏、手机游戏、街机游戏;按照游戏的联网类型可分为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5]。
大多数的电子游戏提供了丰富的虚拟场景,各种自然界的现象都可以在屏幕上虚拟呈现,这些可以弥补现在整天呆在钢筋水泥建筑中而不能接触大自然的人们的遗憾。
全面、正确、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叫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不仅指对事物外表的感知,更主要的是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是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观察是认识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起点。观察是人们通过视觉对事物的认知,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入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等都是在观察现象和实验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此细心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观察是人们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具有观察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学习、研究和创新必不可少的素质[6]。
在观察活动中观察品质是智能品质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独创性。这些品质是衡量观察者科学观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对观察品质的训练实质上是培养观察者的科学观察能力的突破口[6]。
众所周知,电子游戏的场景设计都非常精美、元素丰富,人物角色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还有一些电子游戏以自然为依托,让玩家在游戏中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了解自然界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游戏首先就能引起玩家的兴趣。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对游戏中的各种事物、人物等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得出正确的结论,来调整自己的游戏行为。游戏中设有游戏人物或游戏目标,玩家在事先了解了观察的目标后,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其逻辑判断结果来完成游戏。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但要求对游戏中的事物、人物进行准确、细致的观察,还要求玩家其观察速度应迅速,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对完成游戏任务的时间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在这一过程中,玩家的观察品质都得到了训练,从而也会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而对于动作类游戏,有研究得出结论,动作丰富的游戏能够培养玩家的观察能力。Rochester大学研究证明电子游戏能够培养观察能力,让人更机敏[7]。研究报告在对众多测试者进行观察和研究后指出,动作要素丰富的电子游戏有助于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报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证明在接触过一段时间的动作类游戏后,被测试者对事物观察的敏锐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人员对玩动作游戏和非动作游戏的测试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接触过《虚幻锦标赛》(报告中没有介绍具体是哪一类的《虚幻锦标赛》) 的人观察能力要普遍高于只玩俄罗斯方块的受测试者。这一调查的意义在于,证明了人类的观察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得到改善和维持的,对于那些一直以来担心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退化的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电子游戏不同于其他被动接受媒体(如电视、电影等),可以使参与者更为主动地投入到活动本身中来,从而对增强观察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辨别能力是对具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特征的刺激做出区分的能力。辨别能力在日常生活及学校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所要辨别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物体辨别能力、事件辨别能力、图画辨别能力和符号辨别能力等。唯有能对刺激物的特征作基本的分辨,才能将它作为同一类型的成员作出反应。
现在的很多电子游戏对辨别能力的培养都有良好的作用。在很多游戏中,场景中的元素,人物角色的造型、服装还有他们使用的道具造型多种多样,有的还有很高的相似性,尤其网络游戏,玩游戏的人很多,游戏中的人物角色也比较多,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要对遇到的人物或是事物快速辨认来判断下面要进行的操作。例如:《反恐精英》(《CS》)是一个仿真的射击类游戏,它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警匪交战场面。游戏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外在特征悬殊并不大,要求玩家能够根据角色特征细节来辨认,正确判断角色的性质,便于及时采取行动。另外,该游戏中不同区的环境异常类似,需要玩家观察辨认记住所走过的路,走过的路危险性可能不大,而未走过的路危险性很大,很可能埋伏了敌人。游戏中还需要玩家对武装装备的观察、了解、辨认、判断等,该游戏中大量的装备需要玩家观察辨认,并了解该装备的威力、射程等,以更好地作出反应、对策。
不要以为只有大型的网络游戏才能起到培养辨别能力的作用,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同样有这样的作用,而且效果明显。例如:《大家来找茬》是一款经典的益智游戏,支持2-4人同时开始进行游戏,在限定时间内找出左右两幅非常相似的图片的不同之处,以最快找出不同之处最多的玩家为优胜者。游戏规则极为普及、操作简单,但是由于两张图片相似性很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类游戏现在已经非常普及,带给大家的欢乐也是异乎寻常的多,现在哪怕是随便买一本杂志,也会在其中的某个页面发现寻找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的小游戏,可以看出,这种游戏已经深入人心了。因为游戏中给出的两幅图片的相似性非常高,所以游戏的过程能够培养玩家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并且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玩家。
分类能力是根据对象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能力。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加德纳指出,每一种文化和社会,都高度评价那些不仅能发现生物珍惜物种和濒临灭绝物种,还能正确为新的和不为人所熟悉的物种分类的人[8]。由此可见分类能力是自然观察智能中很重要的一个层面。
今天,很少有人能够轻易地接触到尚未开发的荒原,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或柏油路上,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而电子游戏提供了丰富的虚拟场景,各种自然界的现象都可以在屏幕上虚拟呈现,如:海底世界、活火山口、昆虫的微观世界等等,这些生活中难以触及的世界在电子游戏的虚拟场景中可以完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此外,电子游戏中有大部分游戏都以仿真、模拟现实而著称,而这一点也恰恰真实地反应了游戏生活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从游戏中,玩家可以增长知识、经验,根据迁移理论,这些游戏中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可以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在电子游戏中,玩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与电子游戏所呈现的环境发生互动,并在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某些联想。正是有了游戏的操作,参与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人们才更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电子游戏让人们可以超越眼前的环境认识全世界,并显示他们的行为会怎样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这些在游戏中遇到的事物,有助于人们对整体进行分类,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
同样,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也可以培养玩家的分类能力,例如:《连连看》这款游戏,其中会给出很多不同的图片,玩家需要找到两个相同的图片,用三根以内的直线连在一起就可以将这两个图形消掉,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图片都消掉就可以进入下一关。现在这款游戏已经非常普及,而且游戏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片,如:有动物的、人物的、图形的等等,图片种类的丰富可以锻炼玩家对不同事物的分类能力。
尽管游戏在大众生活当中还只是一项完全“玩乐”的活动。但是,游戏所具有教育潜质的广阔前景正慢慢地体现出来,它即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而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更是学习者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尤其是在生物学、地理学、园林设计等方面,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于设计一些能够培养自然观察智能的教育游戏或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子游戏,使游戏不仅仅成为知识的载体,更成为培养自然观察智能的“良方”。通过这种方式,将会极大地促进学习者在游戏中玩乐,在玩乐中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学习。
[1]卞云波,李艺.国外电子游戏教育应用的理论研究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1):93-97.
[2]马月芝,金瑜.透视自然观察智能[J].上海教育,2004,(11):34-35.
[3]虞永平.自然观察者智能与幼儿的表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05):8-9.
[4]韩庆年,李艺.网络游戏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3,(15):73-75.
[5]徐晓昭,茅光伟.网络游戏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9-10.
[6]王蔚.电子游戏与多元智能培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研究证明游戏有利于培养观察力[EB/OL].http://www.yoofox.com/info/wii/industry/20070707/118373838000018632.htm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襄译.重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