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副刊的时代感与地域性

2010-08-15 00:43周红颖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1期
关键词:时代感副刊党报

周红颖

(拂晓报社,安徽 宿州 234000)

党报副刊是一份报纸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它呈现出与新闻版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要永葆生命力,须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又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此时”和“此地”的融合中彰显个性。

(一)

党报副刊的时代感,是指所承载的内容与时代脉搏相扣,与现实生活相扣,揭示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反映鲜明的时代精神,唤起广大读者对“此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党报副刊的时代感,是由党报的新闻性决定的。新闻是对最新的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对新闻事实后面所透露的精神现象的人文关怀,则是副刊新闻性的具体表现。副刊文章的体裁是传统的、文学化的,但它的题材直指时代生活的最前沿,对新闻内容起着释解、延伸和强化的作用。饱含新闻价值的副刊作品具有最新信息,对具有时代主题的热点新闻进行了文学艺术化,它的文学性高于新闻,使阅读有了更高品位、更多愉悦。

反映时代的变化发展,往往从日常现实生活和个人体验中以小见大。党报副刊的作品大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作者,他们写身边事,咏真性情。有的作品并不直接单纯地阐述事件本身的要义,而是从小的侧面透彻反映当前大众生活的整体面貌。2008年的雪冻灾害、股市涨跌、房价波动、举办北京奥运会以及全国人民抗击汶川大地震等等事件,读者均迅速作出反应。他们是读者,也是作者,拥有自己的独特视角,贴近生活,直面人生。艺术的作品更能反映内心真实感受,体现人性的光芒。刊登这样的作品,以一种温馨柔和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触动和塑造读者的灵魂,往往能凝聚起党报副刊的人气。

一些反映时代重大题材的文艺作品对于当前社会的诸多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阐述,有思想厚度。副刊版面为专业写手或知名作家开设了个人专栏,他们的创作与以往个人化纯文学表达的方式不同,也往往把主题定位到新闻

视点,体现时代感,既有对高尚精神的赞颂,也有对虚假丑恶现象的揭露,并时时加以深刻反思和建议。他们的笔触个性独到,文字纯熟耐读。这样的作品,知识多元,益人心智,在拓展人们的思维与想象空间、培养人们高尚的思想情操与审美趣味方面意义深远,往往对提高党报副刊的品味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

党报副刊的地域性,是指所载的内容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本地区的文化风貌、风土人情,有着浓郁的“此地”味。党报副刊具有地域性,是因为它主要在当地发行,读者对象多是本地人,所载的内容重在展示地域文化,反映本地人们生活风貌。有研究表明,在新闻阅读中,本地的新闻事件最具亲和力,新闻事件的发生地离读者越近,越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此外,党报副刊从它的原属定位出发,即认定是“这一张”党报的副刊,而不是“那一张”党报的副刊,也需要具有地域性。否则,各地的党报副刊难以形成个性和特色,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局面。

讲述“身边人”、“身边事”的写实类作品,既符合“时代性”的要求,也能使党报副刊凸显地域性。它们反映的生活内容,虽是作者个人体验的个别现象,但揭示的是本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所普遍关心、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作品,涉及到社会的普遍的生活问题与矛盾,通过个性的事物写出共性的本质,自然会赢得本地读者的共鸣。

读者对本土历史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这为党报副刊强化地域性、拓展生存空间提供了良好机缘。厚重深邃的地方文化蕴藏于寻常街巷、旧坊民居、名胜古迹和出土文物等丰富的物化形态,也鲜活地表达于戏曲、诗词、音乐、雕塑等多彩的艺术形态。作为地方党报的副刊,理当传承本地的文化记忆,用新闻的眼光打捞远逝的历史,从文化的层面审视眼前的城市。这样的版面,对于外埠读者而言,是了解当地文化的好窗口;对于本地读者而言,则是构筑文化认同的有效阵地。

(三)

强调时代感,不是把党报副刊的时代感理解得太“虚”,变成空洞的说教或口号;强调地域性,也不等于拒绝新思潮、新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优秀的副刊作品,善于站在时代的高度,观照当地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或伟大、或平凡的心灵,一件件或重大、或寻常的事件,力求使新闻敏感、历史探寻、发展思考有机结合。正是由于它们运用了以“此时”引领“此地”、以“此地”服务“此时”的表现手段,具备了透过表象看本质、穿越历史看文化品质和城市精神的力量,使这些看来都可归于“历史题材”或“日常生活”的作品,没有成为平庸的“备忘录”和“平面镜”,而在纸媒上如此牵动着读者的视线和心灵。如果编辑和作者没有“站在高处看风景”的能力,没有对作品兼顾时代感与地域性的深刻理解,怕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的。

综上所述,时代感和地域性,作为促成党报副刊鲜明个性的关键要素,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结合得好,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党报副刊成为报业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猜你喜欢
时代感副刊党报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中国建筑的传统化和时代感
文化引领:副刊创新的有效策略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