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0-08-15 00:47:42吴文盛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石家庄学院经济

吴文盛

石家庄经济学院 经贸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吴文盛

石家庄经济学院 经贸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是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办学特色。本文从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出发,将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分成早期、成熟期和拓展期三个阶段,指出地经渗透特色体现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五个方面。

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地经渗透方式

所谓地经渗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经渗透是指地质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广义的地经渗透是指地球科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本文采用广义的地经渗透的含义。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1]。因此,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具有地球科学、经济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师资队伍等构成要素。

一、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经历早期、成熟期和拓展期三个阶段。

1.早期的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1956~1971年)

为满足地质部门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宣化地校于1956年设立了地质财务会计专业,1957年又接收了长春地质学院转入的计划统计专业学生382人,从此学校增设统计专业。这是石家庄经济学院最早设立的两个地质经济管理专业。这两个专业于1961年合并为计统财会专业,1964年计统财会又分成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专业。不论是地质财会专业还是地质统计专业,抑或是计统财会专业,都是为地质部门培养既懂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具有地学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宣化地校时期奠定了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2.成熟期的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1972~1996年)

为了适应地质事业的发展,1971年11月经河北省委批准,宣化地校升格为河北地质学院,并从1972年开始招生,从此,学校进入高等教育行列。河北地质学院时期,地经渗透特色的办学模式趋于成熟,地经渗透特色更加凸显,地经渗透的内涵更加丰富,地经渗透层次不断提高。在专业领域上,1975~1980年招收地质经济管理专业,这是当时地质系统唯一一个培养地质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担负着为全国地质系统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任。学校从1981年开始招收地质会计和地质统计两个专业,1985年又开始招收地质技术经济专业和工业管理工程专业,之后专业领域覆盖到投资经济、审计、财务管理等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等专科专业。在办学层次上,除了有本科和专科外,从1986年开始,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联合招生、培养地经渗透型的硕士研究生(工业经济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并先后设立培训科、函授部,使地经渗透延伸到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领域。

3.拓展期的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1996年至今)

1996年学校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地经渗透所覆盖的专业领域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

(1)学校统一安排地经渗透选修课程。从2006年开始,学校课设置了两门课(4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规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两门地学类的课程,而地学类各专业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两门经济管理类的课程。

(2)设置了新的地经渗透专业。地学类和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中都出现了新的地经渗透专业,如经济管理类的经济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地学类的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

二、多样化的地经渗透方式

1.专业层面的渗透

专业层面的地经渗透体现在3个方面:

(1)地学类专业开设了经管类课程。如宣化地校时期,1954年的矿产地质与勘探专业开设了“勘探作用组织会计及核算”、水文专业开设了“水文地质工作的经济组织计划和技术报表”。河北地质学院时期,1985年地质矿产勘查本科专业开设了“政治经济学”、“地质工作管理”;1984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本科专业开设了“政治经济学”、“地质工作组织与计划”、“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1977年金属、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本科专业开设了“政治经济学”、“组织与管理”、“计量经济学”、“国外经济统计”、“地质经济管理概论”、“地质技术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经济地理”、“对外贸易统计(讲座)”、“公共关系学(讲座)”等经济管理类的课程;1990年地质——地球物理专业开设了“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系统工程学”、“运筹学”等经济管理类课程[2]。

石家庄经济学院时期,1996年地质矿产勘查本科专业开设了“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现代管理概论”、“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工程项目管理学”等课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本科专业开设了“现代管理概论”、“系统工程”、“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学”、“地质技术经济学”,应用地球物理本科专业开设了“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现代管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学”①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学计划,1996.;2006年,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环境工程学专业开设了“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环境管理与法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有“水资源规划概论”、“技术经济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开设了“市场营销学”、“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公共关系学”、“消费者行为学”、“现代企业管理”、“商业经济学”、“服务市场营销”、“珠宝商贸”、“珠宝首饰评估”等经管类课程和地经渗透课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开设了“技术经济学”、“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②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石家庄经济学院本科培养方案(2006).。

(2)地经渗透专业开设了地学类课程。如1977~1979年招收的地质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在基础课中开设了“地质学基础”、“矿床学与找矿勘探”、“探矿工程基础”、“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基础”、“物化探基础”等地学课程;1985年地质技术经济本科专业设置了“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采、选、冶基础”、“地质勘查技术”、“区域地质学”、“数学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测量学”、“地球化学”、“地质力学”、“同位素地质”等课程;1988年会计学和统计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地质学基础”、“矿床学与找矿勘探”、“勘探技术”、“水文地质学”、“物探基础”等地学类课程;1991年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专科专业开设了“矿产地质基础”、“勘探技术”;2006年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有(不包括地学类的选修课)“土地资源学”、“应用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地籍测量”、“地图学”、“土地整理”、“自然资源学导论”、“采选冶概论”等地学类课程。

(3)研究生和双学位的地经渗透。自1986年起,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联合招生、培养工业经济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具体设4个研究方向: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与组织、地质勘查单位生产管理、地质勘查单位经营决策与计划、地质勘查单位科技管理、矿区原料经济等研究方向,并开设了“地质勘查单位管理学”、“地质经济管理概论”、“矿产经济学”、“地质技术经济”等地经渗透课程。2004年开始学校独立招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该专业下设资源经济、环境经济、资源与环境核算、投资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资源与环境政策6个方向,侧重于矿产资源与环境经济、地质灾害经济、矿产资源开发管制、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政策方面研究;200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会计学专业下设勘探采掘业会计方向,体现出了矿产与经济的渗透。

1988年,学校开设双学位班,从另一个角度探索地经渗透的办学模式。学校从经管系会计学专业、统计学专业和地质系矿产普查专业招收12名优秀毕业生进入双学位班学习,学制两年。具体做法是地学类专业毕业生学习经济管理类的课程,毕业后获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而经管系毕业生则学习地学类课程,毕业后获工学第二学士学位。

2.课程层次的渗透

为实现地经渗透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相继开设了行业特征明显的地经渗透课程。如中专时期的地质财务会计和地质计划统计专业开设了“经济地理”、“地质勘探工作组织与计划”、“地质勘探统计学”、“地质勘探设计与预算”、“地质机构经济活动分析”、“地质勘探机构会计核算”、“地质机构财务收支计划”、“地勘管理”、“地勘定额”、“地质经济活动分析”等地经渗透的课程;1977~1979年招收的地质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了“地质工作会计”、“地质工作统计”、“地质经济活动分析”、“地质工作计划”、“地质工作统计”、“地质工作定额”等地经渗透的课程;1988年会计学、统计学专业开设了“地质勘探财务会计”、“地质经济管理概论”、“地质勘查单位管理”、“地质经济活动分析”、“地质技术经济”、“地质工作统计”、“地勘单位计划管理”、“基本建设计划与统计”、“建设单位会计”、“地质会计核算”、“经济地理” 等地经渗透的课程;1988年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勘查地球物理专业中设置了“地质技术经济”课程;2006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有“旅游地理学”、“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评价”、“土地评价与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有“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估价”、“地籍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调查与评价”、“经济地理学”、“土地金融学”、“工程概预算”、“资源经济学”、“矿产经济学”等地经渗透课程。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地经渗透

根据地经渗透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设置了一定分量的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不论是中专时期,还是河北地质学院时期、石家庄经济学院时期,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理论教学安排有地学类的课程和地经渗透课程。其中,除了地质经济管理、地质技术经济、土地管理专业外,地学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一般在10%以下;地经渗透课程,除了地质财务会计、地质计划统计和土地管理专业外,绝大部分所占课时比例在10%以下。而且,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一般都安排有2~3周的野外地质实习。除了地质-地球物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外,其他各专业安排的经济类课程或地经渗透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在13%~16%之间。这可能与1991年培养方案修订时确定的地学类和经管类课程交叉不低于10%的要求有关。

4.地经渗透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地经渗透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中专时期,所开设的地经渗透课程“地质勘探计划”、“地质勘探统计”、“地质勘探会计”都有油印教材,还编写出大量的参考资料、习题集和大作业。河北地质学院时期、石家庄经济学院时期,学校除了印刷出版校内教材以外,还积极鼓励教师公开出版教材,如1979~2002年公开出版的教材有《地质经济管理概论》、《统计学基础与地质工作统计》、《地勘单位管理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地勘单位定额管理》、《地勘单位经济活动分析》、《地勘单位经营计划管理学》、《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3]。

5.地经渗透型师资队伍培养

地经渗透师资队伍的培养,特别注重选材环节和培育环节。在选材环节,师资的来源有三种:一是由地质类的专业教师或地质类的毕业生改行而来。20世纪80~90年代,地质行业不景气,有一批年轻教师改行搞经济管理,这批教师擅长地经渗透。二是经济管理类的毕业生来校任专业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和教学,逐步培养成地经渗透型教师。自建校以来,有很大一批教师属于此类型。三是经管类毕业生留校任教。20个世纪80~90年代,有相当一批经济管理毕业生留校任教,这批毕业生由于在校学习时就接受过地经渗透训练,毕业以后从教比较得心应手。在培育环节,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到地质队、矿山实习、实践;二是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搞课题,通过做研究来提高地经渗透理论水平。这方面锻炼了几代地经渗透型教师,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石家庄经济学院就率先开创了我国首例矿床经济评价“北京首钢迁安铁矿经济评价”,为首钢开采迁安铁矿提供了最佳方案;联合国京津地区地热评价子课题“天津市区及王兰庄地热田第三系热水勘探、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是国内首次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90年代,石家庄经济学院又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题“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研究”、地质矿产部“八五”重点攻关课题“厦门海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地质经济论证”等课题,并先后参与了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及新疆305项目,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1] 杨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4,(5):46-47.

[2] 阎凤鸣,赵淑兰.河北地质学院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3] 郝东恒.五秩春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Research on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of Penetration of Earth Sciences and Economics

WU Wen-she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The penetration of earth sciences and economics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training pattern of penetration of earth sciences and economics, this thesis divides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attern of penetration of earth sciences and economics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into the early decade, maturity decade and development decad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netration of earth sciences and economics embodies in five aspects of specialty,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upplementary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 training.

penetration of earth sciences and economics;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infiltration way

G642

A

1006-9372 (2010)01-0112-04

2009-11-30;

2010-01-15。

本文系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学改革基金重点项目“地经渗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NO:2007J10)和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地经渗透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NO:08020188)的部分研究成果。

吴文盛,男,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经济和民营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石家庄学院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肉类研究(2022年7期)2022-08-05 04:47:20
初等教育学院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学院掠影
人民币缘何诞生在石家庄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