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霞
近年来,虽然建筑业市场空间巨大,但很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造成企业自身财务风险的成因没有一个清醒和准确的认识,因而就更谈不上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了。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内部原因主要包括筹资规模策略、资金来源结构、筹资方式以及时间选择、信用交易策略和筹资顺序安排等方面。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目前,国有施工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重大工程项目投标决策过程中,由于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价格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受诸如业绩、声誉等其它因素影响,导致投标价格错误。使承担的工程建设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项目经理是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第一负责人,代表企业法人履行各项签约、资金往来等职责。由于国家作为抽象实体的虚无飘渺,企业领导人和各级管理者更为关注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对由此可能给企业造成的侵害则主要依靠个人的道德水平来进行约束,各种决策程序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当前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
对于公司总部所在地的项目,项目核算主责不明确,项目核算的主体在公司总部,没有像安排外地项目那样由项目自身负责工程的核算。在如何经营好项目上,落后于民营企业,仍然以完成产值和工期作为主要任务,没有把项目经营作为首要目标。由于项目决算、增量变更、计量工作的主责不在项目,公司总部跟踪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了施工企业的潜亏隐患,造成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建筑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中标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取得工程项目中标权,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答应建设单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垫付工程款、滞后结算时间等,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对建设单位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管理干部普遍存在自身能力不足、知识面较窄、操作能力不强的弱点,特别是对资产管理、改革改制、合同管理、投招标等重大事项的总体指导、协调组织、牵头统领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这是施工企业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工作水平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不是非此即彼的,纯粹的分权和集权一刀切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像任何事物一样,企业活动有它的多面性。所以一个合理的财务决策权总是在一种方式为主导下,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情况。对于财务决策权的安排,应作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制宜,做到集权与分权的适度结合。财务控制要在整合各个要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两者相得益彰,和谐统一于财务管理模式之下,为集团公司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低价投标的策略,这可以理解。但是项目上仍可采取多种方法改进经济效益。首先,可以采取不平衡报价法,在不提高总价的情况下调整内部各个项目的报价,以期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如对于能够早日结账收款的项目可以略微报高一些,以利资金周转,后期工程项目可适当降低。对于经过工程量核算,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单价适当提高。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项目在投标时,应该充分考虑主材价格上涨可能给企业效益带来的风险。对于主材价格应当采取浮动单价合同的报价策略,将主材价格波动给企业效益带来的不确定性转嫁给建设单位。
对可能造成项目工期延误的因素逐个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并标出延误的时间,以此修正项目各节点完成时间的网络图,并据此合理安排人力、机械、原材、周转材料和资金使用,以使建设成本最小化。同时,加大项目内部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建立健全人才库和重点岗位、重点人才档案,坚持重点人才的跟踪考察、定期考察、岗位考察制度,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及时了解人才状况,更新人才信息,建立人才工作调研、报告和考核机制,加强人才信息的横向、纵向沟通交流。组织和人事部门要创新人才管理手段,力求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要加强人才需求调研和预测,定期分析人才队伍现状,为领导决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提供有效参考。对引进人才的数量、类型做好统筹安排,制定优惠政策,尽快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加入施工企业,特别是充实加强操作层高技能人才队伍。通过继续教育、学历教育、转岗培训、专业培训等形式,改善职工队伍知识结构、梯次结构,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总体调控和配置,打破用人上的条块分割,在施工企业内部形成一池活水;要扩大人才选拔范围和渠道,加大人才竞聘上岗力度,真正把优秀人才放在重要岗位,给他们以干事和发挥才干的机会和舞台,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继续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使干部在多岗位、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施工企业在加强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盈利能力的同时,仍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解决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成本过高、公司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增强科研和人员素质的核心竞争能力,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