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2010-08-15 00:44湖南刘妍君
职业技术 2010年5期
关键词: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素质

湖南 刘妍君

新时期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湖南 刘妍君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塑造,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对中国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国家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是法治国家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改变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现状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提出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法律意识;大学生;培育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的摇篮。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将由他们来承担和完成。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代表了我国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国与世界竞争的实力,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反映。高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体现为作为法律意识主体的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法意识培养的价值定位。强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其法律素质的教育,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教育培养的目标,既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又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价值导向。

1.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国家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

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因为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的建设者,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也是未来国家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培养,对于促进全民法治观念的提高,对于法治建设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因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未来的栋梁,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同时又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主力军和推进法治建设的主体,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他们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

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是现代法治国家一切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素质,而以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素质则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因此,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而要评判人才的法律素质,关键还要看他法律意识的高低。因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如何成才,能否做—个符合需要的合格毕业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法律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其法律素质。因此,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十分紧迫。在建设法治社会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提升显得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状况。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是使其既拥有现代的专业知识结构,又具备良好的现代公民的内在素质,其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代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现代公民。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的目标。作为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来说,要为国家造就可用之才,就必须使大学生具备现代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因而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这是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国家的法治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

3.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从某种意义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它一方面需要建立比较完备的调整各种市场行为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又需要确立法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权威地位。因此,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全面的法律基础知识,要比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质,养成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习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并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4.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改变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现状的迫切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甚至有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思想认识;一些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不够,又缺乏学习法律的自觉性;一些大学生看到当前杜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尤其是一些司法人员的循私枉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失去信心,缺乏责任感;内心世界矛盾重重,一方面对腐败犯罪深恶痛绝,要求严惩,另一方面却对自己的行为抱以宽容态度。近年来,大学生赌博、流氓滋事、抢劫、杀人等案件时有发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这些现象都已表明,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已刻不容缓。

二、新时期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大学生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要学会用法律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当前,从总体上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与变革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有理想、守纪律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主流。但是当前在精神文明生活方面仍然存在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一些领域道德失控现象较严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直接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社会上一些消极颓废的思想冲击着大学校园。加之,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又大都有一些社会经历,更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对法制教育兴趣不高,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导致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同时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发生。在大学生中赌博、流氓滋事、盗窃、重伤、杀人等案件时有发生,这更说明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刻不容缓。

然而,法律意识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发养成,高度的法律意识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为减少与避免大学生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增强大学生法律素养。然而,当今学术界对大学生法制教育重视力度不够,研究成果不多;而高校教育则侧重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在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方面做文章、下功夫,相对地忽略了法制教育,普法教育、法制宣传、学法用法、懂法守法的氛围尚未普遍形成,大学生学习、了解法律方面知识的途径越来越窄,导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本文拟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学生这种现状展开研究,希望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除了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外,还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层面,也才能切实有效。

1.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①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部分学生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胀。②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③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④教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致使部分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都会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我们既要肯定大学生思想主流健康的一面,在政治上充分信任他们,又要看到他们矛盾的一面。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削弱,而更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化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尊重和崇尚法律,引导他们对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作为社会的主人应该热爱生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关注社会的发展。在社会走向法制的过程中,每个大学生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维权的能力,这也是提高整个民族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必须贯彻“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法律的极大权威性”等法律思想,引导学生进入“法律评价”的空间,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平、公正、正义,追求公平、公正、正义是人类的理想。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由道德教育引导入门,通过法律认识、法律评价两个环节,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既能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又能把学法和育人有机统一起来。

2.加强教师力量的建设

在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十分重要。在相同的法律意识教学内容面前,如果教师的学识渊博,法律意识较强,法律信仰坚定,授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就会深深地吸引大学生,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教师讲课的艺术真正能使学生体会到听课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话,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听课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迅速形成。另外,教师的法律人格和素质也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总是会影响着学生对其授课的接受与理解的程度。从数量上来说,虽然现在有许多高学历、年轻化人才充实到高校素质教育的队伍中来,由于法律意识涉及到许多相关领域的内容,例如心理学、法学、哲学等,对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一些教师如果专业过于单一、且得不到进修机会的话,也许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学生对于法律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坚定政治信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

3.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主要渠道,灌输法律的有关知识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所开设的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既掌握法律这一武器,又受到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精神,学习法律知识,做到学法、知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识与法律评价能力,养成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真正懂得用法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学校要改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大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首先,树立宪法法律意识。要通过宪法教育,使大学生懂得法律是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改变那种把法律仅仅看作一种统治工具的传统法律意识,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现代国家的公民意识。其次,通过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继承法、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的行为作斗争的思想意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改进和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案例法”、“体验法”、“讨论法”等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其法律意识水平。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法制教育于大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中

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形成需要守法、用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当法律知识和守法行为构成稳固的联系时,法制观念才能更快、更好地形成。因此,配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比赛、辩论赛、邀请法官做专题报告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组建法律咨询社、法律救助中心等社团组织,培养学生普法骨干,调动全校学生的学法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老百姓宣讲法律知识,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学法用法的机会,增强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形成。可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杨泽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1.

[3]童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陈本亮.法制在学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5]朱春霞.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5):84—85.

[6]陶青春,郭志康.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方法浅探[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2).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基金项目(编号:Z09-0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努力开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分析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浅谈废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新思路
“微时代”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及对策
有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