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构想

2010-08-15 00:44广东刘卫李小军
职业技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考核制度操作技能考试

广东 刘卫 李小军

对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构想

广东 刘卫 李小军

目前,高职院校考核制度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真正体现职业院校自身办学特点的考核制度,主要借助于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院系考核分离的动态考核;二是改革考核的组织模式、考核内容。

考核制度;院系考核分离;动态考核

高等职业院校在探索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时,着眼点大都放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建设等的革新,很少对考核制度进行研究和探索。现行考试制度滞后于职业院校的办学观念、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影响和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应该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本质上在于教育目的——培养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人才。等而下之,即便学生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创新能力,但是一定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又有什么区别呢?

培养目标的根本不同要求高职教育一定要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考试模式。

然而,不幸的是,据笔者调研,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仍然在沿用普通高校考试组织方式:教师出题命卷、组织考试、评定成绩,然后上交,完事。这种传统的只重视理论考核的考核模式根本无益于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考核中得不到体现,这无疑会扼杀学生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理想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是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人。这种模式应该是理论素养、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三者并重。而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指挥棒,更加需要我们深入探索新模式,大胆进行创新,努力寻找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考核方式。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创立一种新型的、独具特色的考核模式,以此来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模式不应该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必须非常重视学生技能的考核,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凡是考试,无不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考核内容(考什么)、考核方式(怎样考)、组织模式(谁来考)。笔者不揣浅陋,试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的构想。

第一,改革考核的内容。考试考什么,要在课程大纲和科目大纲中有清晰准确的表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考试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部分。而且,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应该远高于理论考核。对理论考试的要求需相对宽松,这是因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反映了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凡是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的,绝不用单纯的理论(试卷模式)考核取而代之。我们甚至可以考虑把课程考核中实训考核的比重提高到全部考核课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如何实施技能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它涉及的方面很广,首先是需要专门的场所和大批的实训设备。而如果某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多,就得考虑考试的时间问题,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设备,为几百个上千个学生同时提供操作。如果机器可能会因为学生的错误操作而带来危险的人身伤害时,老师就不得不十分留心考生的安全问题。大批的生产资料将被学生不合格的技能“糟蹋”掉。技能考试的成本将会很高。

可以考虑把考核从课堂移入到企业,这样,部分考试消耗的资料将会转化为产品,而不是完全浪费。当然,最理想的考试模式是“虚拟实践”,即开发一套专用的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产品的虚拟生产,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自动记录不符合生产要求的违规动作,无效动作,甚至错误、危险的动作,并为学生自动打分,以上的所有成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开发一套可用于不同专业、不同产品、不同考核目标的软件的,也将是一个长期且艰辛的工作。

第二,改革考核的组织模式。传统的考核,完全由科任教师独力全权负责。这种考核的组织模式显然无法完成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准确鉴定。专业课程的考核要严格以行业组织或者企业制定的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设置,以及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而确定,并根据市场变化而不断修订,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应当成立专门的技能考核小组,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者行业群(岗位群)专家与实训教师共同组成。考前由考核小组预选好项目(如让学生按要求加工某一模件),作为考核的内容。为了避免学生的错误操作引起意外事故,学生操作前,应该先让他们口述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第三,改变学院教务处独揽大局的陈旧方式,主张院系考核分离,即考核科目分为系考课程和院考课程两个模块。之所以主张院系分离,是由考核内容决定的。让学院的教务部门负责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考试,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学院组织实施的应该主要是公共基础课(也叫通识基础课),一般指思想政治理论、高职实用英语、大学语文(含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而要求复杂、专业性强,难度较高的技能考试,必须由各系部的专业指导委员统一论证后各自组织实施。这种考核相对于传统考试(由学院教务处统一组织全院所有课程的考试)是破旧立新的创举,有利于系部根据自身课程特点灵活机动安排考核。课程系考这也是我们考核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

第四,改变一考定分数的静态考核制度,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即动态考核。这种考核制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总结鉴定性考试的僵化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边教边考;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实现过程考核:第一,项目驱动考核。课程每个章节结束后,考核教师设置考核任务,拟定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划分考核小组等,要求学生通过现场或模拟现场操作,来展现学生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考核学生从事实际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采用传统模式,即通过口头回答、闭卷考试、笔试等方式来考核学生是否理解工作基础的一般原理。第三,在日常学习中,主讲教师要求学生提交自制产品、作业、论文、报告等作为展现个人能力的材料,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第五,创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怎样在学生的考核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当用学生的创新成果来代替理论考试。即,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创新,比如学业论文有新的想法、设计有新的创意、有自己的发明专利等,我们根据创新程度的高低评定等次(等次的评定,需要专业委员会专家设计评定依据),依次给予评定成绩,以代替理论考试。学生可以申请免试该专业或者与此相关的某些专业。

高职院校改革考核方式,一定要把职业能力考核放在各种考核的中心位置,探讨职业能力独立考核新模式;破除以往考场笔试答卷的固有模式,把考试重点由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移,考试内容由教材向岗位要求转移。考试地点由考场向车间转移,考试过程由静态教师监考向动态的,多种考核方式转移,成果证据由试卷向产品(作品)转移,使考试更加贴近职业、贴近岗位,考核成绩与学生具有的技术技能水平基本相当,真正体现考核的职业教育特色。

打破僵化考核方式,关键的一点在于改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积极的、虚心的探索,深入的研究,大胆的创新。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考核制度操作技能考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研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
浅析国资管理体制下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变化历程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操作技能形成的心理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