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观察作业的设计与指导

2010-08-15 00:47浙江庞丽美
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事物作业能力

浙江 庞丽美

观察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对现实生活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观察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

一、布置观察作业的意义

1.“见多识广”——为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不善观察的学生,往往孤陋寡闻。心理活动“不仅在理智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分散,易受暗示,缺乏学习能力”。

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离开了观察能力,其他认识能力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有的孩子生活常识相当欠缺,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的能力,给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养成细心观察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习惯之后,学生不但增长见识,更乐于表达,而且也训练了注意力,对学习大有裨益。

2.“厚积薄发”——为学习写话积累素材

学生写作文总是“无米下炊”。许多精彩的瞬间、耐人寻味的片断,因为学生的疏忽,没有细细观察和感受,而付之东流。其次是“千篇一律”,文章枯燥乏味又没有个性,没有细致的观察,就不可能有独特的体验,只能人云亦云。

观察对于写之重要性,是直接而明显的。观察入微者,就为说话、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朵花、一棵草、一个笑容、靠在墙角的一个拖把,信手拈来都可以有感而发,且不会犯“明月当空,星光灿烂”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所以观察是吸收,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是创造。如果从小开始,就引导孩子去观察,会观察,有了厚实的积累,那么到了中高段该写的时候,也就水到渠成了。

3.“察言观色”——为学习做人积淀素养

善于洞察、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细心地留意身边的事物,精确地发现某些细节背后的联系,对于培养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力非常有好处。所以从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养成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察言观色”也可以培养人的交际能力。学生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别人的神色、动作,逐步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将来文明、得体地与人进行交流。

在实践活动的观察作业中,学生通过与其他人、其他事物的接触、观察,在活动中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在多次的感悟积累后,学生逐步学会勤劳,学会感恩,学会坚持,学会忍让等等,进而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观察作业的设计

我们身处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环境都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作为观察作业的载体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给低年级的孩子布置观察作业,还应了解其年龄特点,了解其观察能力上的特点,顺势而行,才能使观察作业贴合学生的需求。

1.把握观察的内容和时机——立足生活,真实再现

(1)结合季节时令观察

结合时令季节的观察,对学生来说取材方便,观察结果真实,也易于他们交流探讨。内容可以是各个季节的花草树木的样子有什么变化,特别是季节更替之时;动物的生活状态有什么变化,特别是身边熟悉的小动物;气候自然现象有什么变化,特别是风雪雨露的典型现象;人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特别是气温骤变之时……

经常随着节气变化提出一些观察课题,可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结合课文内容观察

教材是创设观察情境的最好凭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安排。有的布置课前观察,为学习课文做准备;有的布置课中观察,印证课文的内容,更好地突破难点;有的可以布置课后观察,进一步激发兴趣,让知识适当延伸。如学习《自选商场》,可以课前观察,课中结合反馈,既可以进一步认识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又可以提前识字,为课堂中练习说话积累素材;学习《小松鼠找花生》,可以课后也去观察花生的样子:外壳怎样,剥开来里面又是怎样的,有机会的话还可以挖一挖花生,观察它长在泥土里是怎样的。还有《小柳树和小枣树》、《回声》、《影子》、《操场上》、《雨点儿》等,许多课文内容都可以明确观察的范围、对象、任务,减少无意性和盲目性。

(3)结合实践活动观察

实践性的课外作业,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每一册都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实践活动让孩子观察,容易使孩子捕捉动态的情景,产生真实细腻的感受。如和妈妈一起洗一次衣服,母亲节制作一份小礼物送妈妈,播下一粒凤仙花种子,给爷爷奶奶削一次苹果。春天来了,捉几只小蝌蚪;下雪了,建议一家人打一次雪仗……

这样的观察作业能使学生体验生活,培养情感,得到成长。有时甚至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和融洽家庭氛围。

(4)抓住偶遇的机会观察

许多观察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教室里闯进了一只小麻雀;大家酷热难耐的时候,突然停电了;有同学突然发生争执了……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大家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一起分享观察所得,澄清价值观念,气氛很热烈,效果会出奇的好。

2.把握观察的层次和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的孩子,意志的内控力较弱,在观察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干扰,他们观察事物时,一般是看到哪里就是哪里,比较零乱,没有系统,所以要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培养。

(1)从范围小的扩展到范围大的

一开始让孩子观察时,要选择目的比较明确的,范围比较小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注意指向比较集中,容易观察得仔细和全面。如:一朵花、一棵树、一座桥、一只小动物、一个玩具等。慢慢的,观察能力强起来了,可以让孩子观察范围大一点的,如花园、校园、市场等。

(2)从静态的向动态的过渡

观察动态的对象总是难于静态的,对孩子来说,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递增,观察目的意识才会逐渐增强。如观察小动物,最初可以观察它是长什么样的,慢慢的可以增加难度,观察它的活动,它是如何吃东西的,如何睡觉的,如何和它的小伙伴打招呼的等等。

(3)从一次观察到多次观察、连续观察、比较观察

儿童不善于发现对象各组成部分的特点,也不善于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常常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这是儿童观察能力发展的一个特点。很多时候,一次观察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的内在特点,所以要逐步培养孩子进行多次观察。在原来观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哪怕是一小点,也要给以鼓励。只有不断地丰富观察所得,事物的形象才会逐渐饱满起来。

儿童观察的兴趣、持续时间和观察效果,与他们的情绪关系很大。新奇的物件,怪异的形体,鲜艳的色彩,响亮的声音等往往会引起肯定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儿童观察实物的兴趣大于观察图片,观察动物的兴趣高于观察植物。所以对于乌龟、松鼠、刺猬等有趣的小动物,要鼓励孩子持续观察、比较观察。

3.把握学生观察能力的差异——分化要求,丰富形式

新《课标》的一个支撑理论,即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为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保护积极性,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观察、接受能力,设计和布置星级观察作业,由学生自己来挑战星级。

(1)观察要求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观察作业,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起点不同,在观察的具体要求上也可以有不同。有的可以是观察一部分,有的可以是观察整体,有的可以观察外形,有的则要求外形和活动都观察,还有的则要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发挥想象等等。

例如:观察人物就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星级,观察他的外貌(或者只是外貌的一部分)。二星级,不仅要他们观察外貌特征,而且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三星级,注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求他们看到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就想到人物的心理活动。

(2)记录形式不同

为了便于积累和交流,还要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低年级的孩子识字写字量不多,观察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把观察结果转化为语言形式储存在脑子里,进行口头交流;可以口述请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也可以用图片画下来;用照片拍下来,为照片写一句解说词;有能力的小朋友可以用几句话写下来。

特别是对于低段后期的孩子,可以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虽然每天几句话,但坚持较长时间写观察记录,积累起来就是一笔很丰厚的财富。

三、观察方法的指导

1.培养学生观察的多感官化

观察笼统、粗略,满足于大致了解,缺乏深入感知的自觉性,这是学生的常态心理。由于精确性不够,所以观察时往往会见大不见小,见近不见远,见显不见隐,常常忽略感知客体的被强刺激掩盖着的弱刺激部分,以至于遗漏掉重要的细节。

这就要求提出具体化的观察要求,比如:校园里哪一种花首先向你张开笑脸?它是什么颜色的?又是什么样子的?你闻到了它的香味吗?生物角的小蝌蚪是几月几日钻出小水晶球的?又过了几天才长出后腿的?你养过小虾吗?小虾一共有几对脚?你剥过豌豆没有?豆荚里最多有几粒豌豆?……妈妈买菜回来,你不妨要求拿出一棵小菜玩一玩,仔细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嗅一嗅、举一举、折一折。

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新事物,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找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逐步提高区别事物异同,准确感知对象的能力。要逐步学会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观察,能结合观察低声自述,把观察到的内容用语言的形式巩固在脑海里,使观察所得变得准确、清晰、稳定。要训练学生观察时边看边思,边思边说,边说边指点,促使多种感官综合活动,才能提高手、眼、口、脑等协调活动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观察

低段的学生学习写话时,往往条理比较混乱,这跟他们观察的无序性也有关系,所以在观察前要进行专门的指导。按顺序观察有助于克服观察的模糊性,提高观察的精确性。虽然观察的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观察的目的、被观察事物本身的特点以及观察者的特点来决定,但就观察本身而言,它还是有规可循的,也是可以进行训练的。

在低年级训练观察时,一般可要求学生按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随着感知能力的提高,可训练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而且能从部分回到整体。另外,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先外后里、从左到右,都可以作为一种观察顺序,进行训练。观察有条理了,说和写也相应会变得有条理。

通过观察作业的多次训练,观察要求的逐步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扩大了眼界,观察兴趣逐渐浓厚,从而形成观察活动中的良性循环。久而久之,观察会更深入更细致,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事物作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作业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