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李芳芳
[案例]
进入了三月的春季,本应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然而,此时的空气中却依然充斥着一片寒意。天阴沉沉的,灰蒙蒙的。到了下午第二节课竟纷飞起鹅毛大雪。“哇,外面下大雪了!”一位同学突然惊叫起来 。随着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转向了窗外,还唧唧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此时早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从他们脸上洋溢的欣喜我知道了孩子们的心思——他们向往着窗外的雪,向往着与雪的交融。此时如果我强拽着他们上课,有谁能听得进,又有何效果呢?我不能禁锢他们。于是我一声令下:“走,我们去玩雪!”顿时,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欢呼着飞奔到雪的世界里。他们尽情地欢乐,与雪、与自然融为了一体。
当晚我布置了一篇日记,内容自然是写雪。
对于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我细细地品读着,被深深地感动着。孩子们的文章把我带到了那晶莹透亮的雪世界里,更让我惊喜地看到孩子那想象的无穷能量。我感动了,在孩子们笔下雪是那么美,那么富有灵性;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是那么富有灵感,那么善于表达,对雪的体验是那么独特,语言也变得那么丰润。我惊叹雪的魅力,惊叹孩子们的潜力。
片断1:雪白得像珍珠,白得像银片,……有一颗雪花像长了眼睛一样一下子钻到了我的嘴里,我用舌头一舔,软绵绵的,淡淡的,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片断2:雪花像散落的星星,像雪白的精灵,雪花也是跳动的音符,你看它一出现就引得校园里奏响一支快乐的歌。
片断3:从天而降的雪花飘落下来,密密麻麻的,仿佛正在为校园编织一件洁白而宽大的毛衣。
片断4:大朵大朵的雪花像棉花糖一样,只可惜它不甜,
片断5:飞舞的雪花像一位位公主在风的伴奏下跳起舞来
片断6:原来太阳公公露出了脸蛋,在阳光的映照下,那些“白蝴蝶”更加晶莹透亮。渐渐地,他们飞倦了,停下了。
[分析]
对于写作,孩子们平时总是咬笔挠腮,费尽心机后写出的文章还是语言干涩或词不达意。在雪花的飞舞中孩子们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欣喜之余,我不觉深思起来。是什么触动了学生写作的心弦?让他们能如此酣畅淋漓地由感而发?是生活,是丰富的生活让孩子们有了真切的体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叶圣陶曾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写作内容应是孩子真实生活的体验,写作表达应是孩子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与表达。在雪的世界里孩子们的所有感官尽情与雪进行着亲密的交融,通过看、摸、尝等方式知道了雪的形状,尝到了雪的味道,更借助奇特的想象用精美的语言展现了自己对雪的独特体验,于是有了诸如“棉花糖”、“白蝴蝶”、“起舞的公主”、“跳动的音符”等对雪的诠释。这归功于生活,归功于生活给了孩子们真切的体验。正所谓“情动而辞发”,生活体验到了什么程度,作文才会达到什么程度。有了生活的源头,学生的文思才能如泉喷涌而出,源源不断。所以在写作前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体验的机会,如:习作内容为做家务,可先让学生回家体验一次洗碗、拖地等家务劳动;写植物前,先给段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其外形特点、生长变化;写调查类文章前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标”中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体验了,准备自然就充分了,写作时自然就会文思如泉,下笔有神了。总之,充分利用生活这一资源,以生活为习作的课堂,习作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体验,在体验后尽情倾吐。哪会出现学生“望文生畏”,内容虚假空洞,语言贫乏干涩、刻板僵化、做作矫情之作文病症呢?只要有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学生定会乐于表达,勤于写作,学生的习作之泉定能潺潺流淌,并永远能呈现出一派“清如许”的清澈局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写作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与学生们的生活相近,应是他们感兴趣或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热门的话题,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做到投其所好。如:孩子们爱玩的游戏,喜欢的玩具,关注的动画片等都可作为习作的内容。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有了这些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学生才能写出富有生命的作文来。所以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喜好,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写生活作文。
写作的契机不仅体现在写作内容独具慧眼的选择上,还体现在习作时机的巧妙安排上。赞可夫说:“只有在儿童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立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教师睿智的调控,敏锐的洞察力,将会赢得习作的最佳时机。如课堂上讲到磁悬浮列车时,学生颇感兴趣,产生许多问题却又一时得不到解决,此时可布置学生课后查资料,以“我是磁悬浮列车”的口吻写成文章向大家汇报。课堂上两学生为一有价值的问题发生争论,此时教师适时组织好一场辩论赛,而后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习作。欣赏一段音乐,学生根据音乐想象情境,欣赏完毕让学生写下想象的情境。此外,教师还可抓住文中的一些训练点,巧妙地将习作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让习作也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无痕效果。
总之,写作教学要适时而作,把握好学生写作的脉搏,踩准学生习作的兴奋点,学生的习作定会走出冬日的萧条,迎来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新局面。
我庆幸,我的一次打破常规的教学,给了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放飞了孩子想象的翅膀,绽放了孩子灵动的思维。这一打破常规的教学更让我领悟了写作教学的真谛。生活是习作的源,体验是习作的帆,时机是习作的桨,三者合一,习作之舟才能行得更快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