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陈晓妹
一次作文课的铃声刚响,天突然暗了下来,我知道天要下雨了。“何不让学生写一写春雨呢?”我突发奇想,便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先组织孩子们站在窗口,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此刻屋外的一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天暗了。”“起风了。”“小树、小草在风中翩翩起舞。”“老师,老师,响雷了,轰隆轰隆的。”“天要下雨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发现。
眼见有雨点落在地上,我便带着他们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看那天空中下落的雨点,看雨点落在地上、落在花草上的情景,听雨点落在地上、花草上、车棚上的声音。
雨越下越大,孩子们也越看越兴奋,有的指指点点,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全神贯注……有两三个学生不禁冲入雨中,又欢笑着跑到走廊上,虽然雨水打湿了他们,可他们的笑声不断。见此情景,我和大家一起走进雨中,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在雨中奔跑着,跳跃着,有的仰着头任由雨点打在脸上,有的还张开了小嘴品尝雨水……我不禁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春雨吗?”“喜欢!”“为什么呢?”“春雨打在脸上,真舒服!”“不对,很凉爽。”“味道好,淡淡的。”……
雨下得更大了,我便带着孩子们又回到了教室。可从他们脸上高兴的神情、叽叽喳喳的议论中,我知道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情景中,他们有很多的感受、想法想说。我便请他们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此时,没有一个孩子愣在那儿,都喜滋滋地、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写起来……
写好后,我请了几位同学读了他们写的习作,并请其他同学为他修改。我不禁为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丰富的想象所惊讶,使我不得不悄悄收起了自己写的“下水文”。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注语文学习的内蕴及其人文性的体现,引导学生写出具有原始的生命色彩、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的表现形式的作文,还小语作文的童趣、形象、情感的本来面目——这应该是学生习作的真谛。习作是什么?我一直都在思考。而这一次教学上的随意之举,让我明白了:对孩子来说,习作不是别的,不是独立于孩子之外的,是他们心有所触、心有所动之物,是他们心中所激起的涟漪,是他们对外界的人、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动而辞发”。没有“情动”,就没有习作。而“情动”,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之上的。倘若没有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他们就不会用“染”字,传神地写出雨点落在干燥的地面上的情景;没有步入雨中,与雨的亲密接触,他们也不会觉得春雨是“舒服的”、“凉爽的”、“味道淡淡的”。由此可见,体验是习作的前提,没有体验,习作就没有了源头。而这样的体验,教师是代替不了的。
同时,体验的过程又必须是具有层次性的,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在教学时,我按照“下雨前——刚下雨——雨大了”的顺序,引领孩子们由留意下雨前的变化,到观察雨点落下的情景以及所带来的变化,并进而全身心地沉浸到雨中,感受春雨。这样一步一步的,渐次地感受,学生的体验才会真切而丰富,并进而形成习作冲动,主动地参与到习作活动之中。至此,习作才成了学生真正的、内在的需要。
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体验的主体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方法引领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冲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当把自己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成长故事”,这就是作文。当有愿望需要表达,有发现需要倾诉,有欢乐需要分享,有苦闷需要倾诉……当把这一切用笔记录下来,这就是作文!这样的引导在无痕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需,让学生习作成为自然、真切的表达需要,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并渐渐地喜欢上作文。
在大多数老师看来,三年级的学生还不懂得什么是习作。因而,他们总习惯于一步一步地对学生作详细地指导,以自己的思路来代替学生的思路,结果是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没有个性。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都有独立把握世界的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有着自己的理解、看法和想法,他们有能力把这些写出来。要说欠缺的,只不过是写作上的技巧而已。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老师不要怕学生写不好习作,习作,习作,本身就是学习写作嘛。既然是学习写作,那么习作的成败就不是关键了,而是重在让学生体验习作过程中的快乐。《语文课程标准》中就鲜明地提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得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只有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尝试,他才无所束缚,自由驰骋,才能从习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我会习作了”,并进而写出具有个性的习作,真正体验到习作的成功感。
与此同时,也只有让学生自己真正尝试了,教师才能真正了解、把握学生的习作水平,并能根据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必然能引领学生深入地审视、修改习作,从而使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从而使教师的点拨指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自我修改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语言,领悟语言的运用规律,同时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再一次体验到习作的成功。
总之,写文章就好比种庄稼。想要学生写好作文是急不来的,操之过急,反而可能造成揠苗助长的结果。我们应该把写作和修改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每一次的作文都要经历修改再修改的过程,让他们在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下,不断获取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让孩子们大胆地用他们明亮的双眸去观察世界,用最纯真的心灵去体验生活,以童真、童趣抒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展现儿童习作中最纯最真的本色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