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世芳,倪 纲
(东莞市长安中学物理课题组,广东东莞 523850)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贾世芳,倪 纲
(东莞市长安中学物理课题组,广东东莞 523850)
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和运用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将其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信息技术;物理教学;整合
步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和运用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此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将其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显著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来谈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尽管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迄今为止,广大物理教师仍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存在种种错误的认识。有少数教师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仅仅看作是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为了什么;还有一些教师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只看作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的工具、手段,他们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课程与物理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以便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更多的教师则是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物理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这些观点反映出广大物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还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了解。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不仅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且强调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目的,才能真正领悟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真正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1.整合的定义及作用
所谓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物理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即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多媒体课件既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又能提供友好的、多样化的人机交换方式,既能得到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又能为课堂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例如,在学习“弹簧振子”时,可以把振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回复力的变化情况做成Flash动画。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回复力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在课件中提供练习题以及对学生解答正误的判断和参考答案,让学生通过“一试身手”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既营造了融洽的教学氛围,又检查了教学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2.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阶段,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起点是基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一种畏惧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融为一体,可以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学习“电磁振荡”时,可以插入Flash动画,形象直观地模拟电场能和磁场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以及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子的运动情况。这样既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的实验,不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且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的限制,某些实验不能做或者某些物理现象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很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利用多媒体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把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演变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例如 “布朗运动”、“电容器的充、放电”、“原子核的衰变、裂变”等非常重要的实验。这样不但弥补了实验的缺陷,而且也有效地推动和改善了实验教学。
4.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板书,特别是上课时写例题、画图用的时间比较多。而运用信息技术将讲课内容制成PowerPoint,教师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几十、甚至几百个文字和图形。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在无形之中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维动画和录像资料,来解释和演示一些上课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例如,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宇宙速度”时,通过播放三维动画,使学生一看就懂,不用教师做太多解释。促使课堂教学中每个知识点都能运用最恰当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根本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整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既能支持情境创设、信息获取、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要求,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2]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课题组.高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R].
G434
A
1673-8454(2010)04-0066-02
(编辑: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