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鲁,赵羽,张健
(1.3.滨州学院 招生就业处,山东 滨州 256603;2.滨州学院 中文系,山东 滨州 256603)
《滕王阁序》同文异名考述
李宗鲁1,赵羽2,张健3
(1.3.滨州学院 招生就业处,山东 滨州 256603;2.滨州学院 中文系,山东 滨州 256603)
《滕王阁序》原本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然而其篇名在后来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屡有更改。在历代的不同传本中,此文章的题目往往有所歧异。本文对《滕王阁序》行世之后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题目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在综述《滕王阁序》同文异名情况的基础上,进而辨析这篇名文的文体性质,以期能更好地领会其思想内容,把握其艺术特征。
王勃;《滕王阁序》;异名;考述①
《滕王阁序》是唐代诗人王勃的骈文代表作,自从其撰成之后,千古传诵不衰,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在编选《古文观止》时就收录了这篇誉贯古今的天才杰作。关于这篇传世骈文的题目,历代古籍文献中的记载颇为不同,后世学者也多有论争。本文经过考索发现,《滕王阁序》在流传中所形成的题目主要有以下所述七种:
《滕王阁序》写成后最早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关于这一说法,目前学术界基本上已经没有异议。清末学者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卷十七著录有《古钞王子安文》一卷,其中所收三十篇文章皆为序文,杨守敬考证此书为唐武后时抄本,称其:“书法古雅,中间凡天、地、日、月等字皆从武后之制,相其格韵,亦的是武后时人之笔。”[1](P349)《古钞王子安文》中所收《滕王阁序》即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日本奈良正仓院珍藏有唐代抄本《滕王阁序》,其抄录时间为唐中宗景龙元年(即公元707年),可见王勃《滕王阁序》写成20多年之后就传抄到了日本。此抄本被认为是现存的最早的《滕王阁序》墨迹,而其篇名正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另外,宋代所编辑的《文苑英华》卷七一八所收《滕王阁序》亦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唐宋善本皆可以为证,《滕王阁序》原题应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关于这一点,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二《王勃滕王阁序书后》已经有所考证:“此序必依《文苑英华》书题,以《旧(唐)书》传证之,其义即了。……乙丑二月与程君式金夜语,即其旧集《滕王阁序》,为改其题。”清人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八收录王勃此文,亦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关于《滕王阁序》的文体性质,前人早就进行过辨析,不少学者都将《滕王阁序》归类为饯别序。《文苑英华》卷六九九至卷七三三不仅收录序文颇多,而且将这些序文进行了分类,有文集序、游宴序、诗集序、诗序、饯送序、赠序、别序和杂序,其中“饯送”类序文以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为首。王水照先生《<滕王阁序>的原题与主旨》也认为《滕王阁序》的文体性质为饯别序,并特别指出:“(滕王阁)宴会的主人当然是洪州都督阎公;陪客是孟学士和王将军,一文一武;被饯别者就是那位路经洪州、前住新州(今广东新兴)赴刺史任的宇文大人。”[2](P193)
王勃的这篇骈文,后世一般传本皆题为《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作为文章题目最为通行,引起的争论也最多。俞平伯先生《王勃<滕王阁诗序><古文观止>本纠误》认为:“坊本今题《滕王阁序》,众口同传,实系错误。”“夫滕王阁乃楼观之称,何缘有序?……曰‘滕王阁序’,于题名为不通。”[3](P422)屈万里先生《< 滕王阁序 > 的两个问题》认为:“‘滕王阁序’这四个字,就字面来讲,既说不通,照文章内容来看,也和题目驴唇不对马嘴。”[4](P367)顾农先生《<滕王阁序>答疑》也说:“《滕王阁序》这个标题好像有点不通。……一座滕王阁,怎么会有‘序’呢?”[5](P44)《滕王阁序》实际上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简称,这一篇名早在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就已经出现,其书卷五《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条曰:“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五《王勃》引《摭言》也称王勃这篇文章为《滕王阁序》。王勃传世文章颇多,唯有《滕王阁序》最为知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篇文章流畅自然,通俗易懂所致。《滕王阁序》的篇名也是如此,《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显然不如《滕王阁序》简单易记,其在传诵过程中很容易被简称替代。类似的情况还有晋人李密的《陈情表》,原本题为《陈情事表》(见《昭明文选》卷三十七),而后世却流传其简称为《陈情表》。《滕王阁序》这一篇名经过长期传诵,已然深入人心,俞平伯先生虽然说《滕王阁序》的标题“众口同传,实系错误”,但也认为“此名传讹已久,改用原题反似啰嗦别扭。”[3](P422)正如顾农所言:“许多简称其实都不大合理,但时间长了,约定俗成,只好承认它的合法存在。”[5](P44)
《滕王阁序》偶尔也被题为《宴滕王阁序》、《九日宴滕王阁序》或《宴滕王阁饯别序》。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三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如王勃《宴滕王阁序》一篇皆然。”清代蔡士英编《滕王阁集》收录《滕王阁序》,题作《九日宴滕王阁序》。王勃传世骈文多为序体,其中又以别序、宴序和游序为多。参考《唐摭言》、《新唐书》、《唐才子传》中都督阎公在重阳节大宴宾客于滕王阁的记载,如有意识地将《滕王阁序》题为《宴滕王阁序》,那么在文体认定上,这篇序文很可能就被认作一篇重阳宴集序了。金传道《“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考辨》就认为《滕王阁序》是一篇游宴序,该论文将“一言均赋,四韵俱成”释为:“每人都按自己分得的韵字赋诗,完成一首四韵八句的诗。”[6](P76)从而论定《滕王阁序》创作完成于《滕王阁》诗之前,不是一篇缘诗而作的诗序,而是一篇临宴而作的游宴序。
在古籍文献中,《滕王阁序》被标题为《滕王阁赋》的情况非常少(唐代王绪、清代陈维崧皆曾作《滕王阁赋》)。但也不是没有,如清代陈少海《红楼复梦》第七十三回和第七十五回提到《滕王阁序》时,皆称“王子安《滕王阁赋》”。近现代以来,渐渐有人将《滕王阁序》称为《滕王阁赋》。俞平伯先生《王勃<滕王阁诗序><古文观止>本纠误》曰:“曰‘滕王阁赋’、‘滕王阁诗’则可;曰‘滕王阁序’,于题名为不通。”张伯驹《丛碧词话》曰:“此词(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似在庭园中,《滕王阁赋》是凭槛远望。”其它类似的例子非常多,兹不赘述。之所以有人将《滕王阁序》称之为《滕王阁赋》,主要是因为辞赋和骈文虽然是各自独立的两种文体,但是二者又有交叉关系,这就是骈赋。一些骈俪文章虽然不标明为赋,但是也属于骈赋作品,陆机《吊魏武帝文》、王勃《滕王阁序》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滕王阁序》被题为《滕王阁记》(唐人王仲舒也曾作《滕王阁记》,已佚),在文献中较早见于宋代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此书卷三《王勃不贵》条注引晚唐罗隐《中元传》。《中元传》叙述王勃遇中元水神事,水神曾预言王勃“来日滕王阁作记”。后来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改编了此故事,冯梦龙小说中凡提到《滕王阁序》之处,亦皆称《滕王阁记》。宋人叶大庆《考古质疑》中《丝竹管弦与九月三秋》条曰:“王右军《兰亭序》不入《文选》,王勃《滕王阁记》不入《文粹》(即宋代姚铉所编《唐文粹》),世多疑之。”南宋陈郁《藏一话腴·对仗体格举例》,所举例子里就有王勃的《滕王阁记》。元代戏曲作家庾天锡模仿王勃《滕王阁诗》创作有小令《双调·折桂令》,题为《拟<滕王阁记>》。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诗话类在谈到王勃文章化用古人文句时,曾经提到过“王勃《滕王阁记》”。明代文人张燧的史论随笔《千百年眼》中有《<滕王阁记>出处》条,讨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出处。明江盈科《雪涛谐史·对联不通》一则,其中也记载王勃作《滕王阁记》。有些学者主张将《滕王阁序》题作《滕王阁记》,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由于《滕王阁序》就其字面意思分析有些说不通,屈万里先生《<滕王阁序>的两个问题》就曾说:“‘滕王阁序’这四个字所表示的意义,应该是以滕王阁本身为主而为之叙述的,所以这篇文章应该题作‘滕王阁记’,且不应该以序代记。”[4](P367)但如果将《滕王阁序》题为《滕王阁记》,则又很有可能是把《滕王阁序》视为一篇亭台阁记或是游记,对照《滕王阁序》文章内容来看,这是很不合适的。屈万里先生的最终意见还是认为这篇文章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最为妥当,因为此文并“不是以描写滕王阁的本身为主”,“照这篇文章的内容来说,首段就点明洪州及宴饯,次段便点明秋日与滕王阁;三段以下,又由描写滕王阁外景转到因饯别之会所生的身世之感,从而说到行将离别等意。这和‘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题目,完全合拍。”[4](P367)
综上所述,给《滕王阁序》加以不同的题目,往往能够反映出历代文人对《滕王阁序》文体性质的不同理解。《滕王阁序》歧名杂出,正是对《滕王阁序》文体性质认定众说纷纭的表现。在各家观点当中,有两种说法值得特别注意。顾农论文《王勃<滕王阁序>的性质》认为《滕王阁序》是一种特殊的饯送序,“唐人习惯临别赋诗,又往往有赠言,所以这种饯送序往往既有诗集序的性质,又包含临别赠言的内容。”[7]序原本就有记叙之义,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说:“《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据此,褚斌杰先生《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对《滕王阁序》的文体性质做了更为规范的界定,提出了“序记”之说:“古代还有一类以‘序’名篇的作品,它们多用以记宴饮盛会,其来源也与临觞赋诗,为诗作序有关,但它主要在写盛会的场面和宴饮之乐,既不专为诗而作,也与赠序性质不同,我们可称之为序记。”“序文中虽也都说到临宴赋诗,但其性质实际上是记事,与序跋之序异趣。”[8](P386)这种“序记”尚残存有诗序的形式,又多少兼有游宴序、赠序、台阁名胜记的特点,王勃《滕王阁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都是典型的“序记”。
[1]国家图书馆编.国家图书馆藏古籍题跋丛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王水照.鳞爪文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3]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3卷)[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
[4]傅璇琮,罗联添主编.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第8卷上)[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5]顾农.《滕王阁序》答疑[J].名作欣赏,2005,(3).
[6]金传道.“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考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7]顾农.王勃《滕王阁序》的性质[N].(香港)文汇报,2009-07-29(C3).
[8]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李成文]
I207.22
A
1004-7077(2010)06-0045-03
2010-10-14
李宗鲁(1973-),男,山东宁阳人,滨州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赵羽(1978-),男,山东肥城人,滨州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张健(1977-),男,山东章丘人,滨州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