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聊城大学 图书馆,山东 聊城 252059)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全校师生的学习、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任务。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等自身建设,馆藏文献资源更为雄厚,服务意识与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调整了开放时间,完善了开放形式,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信息保障,馆员自身价值也得以体现。
洁净明亮图书馆环境、丰富多彩的馆藏内容、优质深化的服务是高校文化底韵展示。和谐、温馨、智慧的图书馆形象能影响读者的工作、学习、心态与及道德素养,更利于读者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图书馆员作为这一特殊园地的成员,工作中既要兢兢业业,努力进取,以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又要适于平淡,甘于奉献,接受常为忽视的工作性质及社会地位。在馆员们努力奉献之后,如果内心的负面感受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就易产生力不从心,束手无策的反应,从而对自己工作价值及人生意义产生怀疑。所以,高校图书馆员全面了解自身的工作性质,正确处理生活、工作中的麻烦事件,是调节情绪、做好工作及提高自身价值的关键。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心理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并指导各种活动,来保证心理的健康发展。图书馆工作中,如果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并应用到工作中,对馆员的身心健康、对读者、对图书馆工作及其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读者人数增多,服务要求的提高,服务模式新型化,工作技能科技化,工作任务机械繁重等,都使馆员感觉到前所未有压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工作专业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与要求,对馆员有着不同以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馆员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保证自己在岗位竞争中占有优势。高校图书馆又推行了众多服务新理念,让读者能更多地参与到图书馆建设、管理、评价、监督等工作中,馆员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给馆员们以一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机构,馆员形象淡化,常为人们所忽视。尽管近年来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信息支持和服务,但仍无法完全达到读者的期望值。很多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同感较低,对馆员的辛苦视而不见。馆员一旦在工作中有所疏忽,往往被读者投诉,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岗位上辛辛苦苦,任劳任怨难以得到认同,图书馆员心理容易滋生失落感。
有心理学家说过:任何工作一旦失去了思考和创造的本质特性,工作人员的职业智能只有萎缩而不会成长,长期如此的结果便是人们对职业的厌倦和下意识的抗拒。
大部分图书馆员所从事的都是简单、繁重、机械的工作。比如,流通、阅览部馆员每天要除借还图书、上书、整架等重复操作,还要为读者介绍、指导书目;面对不同读者,有时同样的话一天要说上百遍,甚至一些简单明了的制度也要不厌其烦地解释;采编人员的采购、验收、分编等工作都要严格遵守各种规则和条例,不能随意发挥。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个人对工作的创造性投入,长期以这种缺乏激情的状态进行繁杂、重复、被动、低创造性工作,年复一年,年度总结成为只需改变时间的“复印件”,体验不到事业的成功感,就会逐渐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容易形成消极应付、怠工等心态,最终产生工作倦怠。
与读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棘手问题是前沿图书馆员的心理焦虑点。多数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藏、阅、咨、查一体化服务,方便读者读书学习。读者数量骤增,馆员的管理空间扩增,图书整架上架,巡库等工作量相应增大。工作中还要解答不同读者的各类咨询。面对以独生子女为主的九 0后的读者,他们的个性更加张扬自我,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有些读者不能做到很好的了解和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在图书馆员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时不尊重馆员,这时的馆员需要面对他们的一些激化言语甚至行为。在花了许多功夫与口舌,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时,馆员就会产生力不从心,心力交瘁的感觉。这种感觉倘在短期内不能释放或解决,负面情绪累积起来,容易产生疲惫、无所适从等心理。
高校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多数人员须轮班上岗,许多馆员都要打乱正常的作息时间倒班工作,特别是周末及节假日,要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开馆。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固定、与家人亲友共同相处时间减少、生活节奏被打乱、孩子上学的接送、老人照顾等问题相继出现,生活出现不谐调的因素。当家庭工作难以兼顾时,长久的积累就会产生了一定的焦虑,造成身心状态失衡,体质下降、失眠等症状。在工作中容易表现为服务质量降低,引起读者、同事抱怨,领导的批评,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高校图书馆读者密度大、开馆时间长,人员嘈杂。再加上图书馆基础物质——书、刊等为多人共用,容易为细菌污染,长久会产生不洁气味。而因读者过分集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物质,也会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馆员长时间在嘈杂的环境中呼吸着不新鲜的空气,会感到疲倦、烦闷、抑郁、判断力下降,产生消极、烦躁等情绪,继而工作效绩下降。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心态的重要因素。善于处理与领导、同事、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人,更利于与他人之间情感交流,减少误会和隔阂,消除心理不适,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及和谐的工作氛围。
图书馆工作人员相对较多,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念、处事方式、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工作态度衡量标准也会不同。有些馆员过高地评价自我价值,认为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却没有得到等价的认同;有的因竞争造成同事之间攀比;有因体制问题引起的同工不同酬等,都会使人产生心理失衡、受挫、焦虑等情绪,影响同事关系的和谐。还要指出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多半是女性。女性天生情感丰富细腻,内心敏感,相互之间较容易产生一些小磨擦小矛盾,成为人际关系不和谐因素。以上种种负面因素会都有可能导致某些馆员与同事和谐程度低,人际关系冷淡,难以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内心缺乏一种归属感。如不能及时调节解决,就会感觉工作、生活空虚,容易产生疲惫、怠工等不良心理。
图书馆内部管理模式也是影响馆员心理的因素。当前社会就业形式严峻,很多馆员为了饭碗不得不委曲求全,工作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倘若馆领导对他们工作中产生的各种负性心理不能足够的重视或是无能为力,馆员长期处于被动、失落的工作状态,进取心就会逐步磨灭。另外,长期以来,高校管理上一直重视一线教学及科研工作,制定了各种激励的制度和方法,作为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却往往被忽视。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的活动方式是受心理特征支配的,众多的压力容易使高校图书馆员身心俱疲,将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工作效率以及正常生活等产生消极影响。
馆员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长期处于疲惫、压抑、郁闷、焦虑等状态中,其心理和生理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生理上会出现诸如爱发脾气、失眠、食欲不振、内分泌失调、高血压、冠心病,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在心理上产生抱怨、放任自流或敌视一切的态度。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排解方式,更很有可能产生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失去自信和控制感,甚至出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影响工学习。
馆员心理状态不好,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和调动起来,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逃避现实等情况。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为读者服务时马虎敷衍,勉强应付,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疏漏,影响工作效率,降低读者服务质量,从而影响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了解馆员心理压力的现状及成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缓解措施,对于促进馆员的心理健康以及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上认为,平和积极的心态下,人会变得思维灵活,潜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图书馆合理的编排设计,整洁宁静的环境,馆员端庄大方的语言行为以及热情娴熟的服务等,都能给读者以平和积极心态,启迪和鞭策读者潜心修学,静心思远,奋进向上。馆员在和谐的环境下工作,各种压力也易得到缓解,形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面貌。高校图书馆读者多是知识层次相对较高,思想相对活跃的高校教师和学生。高学历高自信的读者群,更注重平等公正的交流。工作中工作语言的文明与尊重,处理问题时机智沉着,能更好的处理与读者之间的各项事宜,对营建读者与馆员之间的友好气氛,提高馆员在读者内心的地位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现代管理学说: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而是愿意勤劳肯干的,关键在于是否给了他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否满足了他的合理需要。因此,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是减缓职业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5.2.1 完善内部管理模式,优化图书馆组织环境
管理者开放、民主、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及健全的馆员工作分析与评价体系,是馆员获得自我权益、激发工作热情,实现自我的保障:妥善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不断改进人才选拔与使用机制,不同学历、专长的馆员合理分配工作岗位;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虚心听取员工的合理建议,制定出最佳的工作方案;工作中善于感知下属的不良情绪,引导将其将消极情绪有效发泄,减缓心理压力,进而积极地改善行为或工作上的错误;完善员工培训制度,注重对馆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为提高馆员素质及业务技能提供各种平台,以促进他们在岗位竞争中的能力,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
生活上,管理者能够了解基层员工的生活。善于发现和调解下属之间的矛盾冲突,协助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合作、积极的工作氛围。在员工生活中出现禇如:疾病、孩子的入托、升学、就业等难题时,能尽力帮助解决,解其后顾之忧。与此同时,适当开展一些集体的文体活动,来调节、缓解馆员各种消极情绪,创造祥和的人际关系,增加馆员的集体主义、责任感、成就感和归宿感。
5.2.2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所有人都有让自己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和肯定的需要,得到尊重和荣誉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激励是个性被激起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欲望或动力,完善激励手段、恰当的激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图书馆发展目标的实现。
精神激励:管理者要善于运用精神激励手段,对成绩出色者多给予精神上的激励与评价。对优秀图书馆员给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上的评价或称号,如:口头表扬、书面表彰、提拔晋升等,赋予馆员精神的动力,激发馆员锐利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经济激励:满足馆员正当的物质需要是激励馆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合理配置馆内的经费资源,不断改善馆员的工作环境以及福利待遇,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为馆员的继续教育、外出学习、考察等提供相应条件。
考评激励:在用人和奖惩问题上公平公正,通过树立正面榜样,适度形成压力促进安于现状的馆员奋发向上,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从而达到激励馆员积极进取的目的。
心理压力最直接解决方式就是个体学会自我调适。方法如下:
5.3.1 寻找最佳途径,宣泄不良情绪
生活中学会积极的认知法,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中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对一些不公平、不顺心的事要采取宽容大度的态度,淡泊名利、放远目光。面对不良情绪,能够及时有效地采用不同的释放排解方式,降低其带来的消极作用。
5.3.2 客观自我评估,建立合理预期
馆员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选择的关系,科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个人价值与社会选择出现差距的时候,要在做好本职工作中的同时,建立适合自己的、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积极进取,提高自己,最大限度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自己的新事业新生活,发挥自己最大的效能。
5.3.3 善于学习,提高自己
社会不断地发展,知识老化周期加速,如果缺乏知识更新意识,只凭着现有的知识墨守成规,终将会“江郎才尽”。高校图书馆员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善于学习,丰富自己的内涵,把学习、研究、工作三者有机结合,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1]刘龙.新世纪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心理调适[J].经济师,2004,(8).
[2]刘庆选.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作用[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4).
[3]孙红卫.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界,2007,(1).
[4]魏丽敏.职业倦怠干预: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浅析[J].图书馆学刊,2005,(4).
[5]郭慧虹.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抑制[J].期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