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玉枝 山西屯留县中医院(046100)
散偏汤治疗血管性头痛68例
霍玉枝 山西屯留县中医院(046100)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药疗法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以及与头颅组织结构无关的各种头痛。其发作部位常在头侧部居多,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的博动。目前西药对此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自2009年以来,笔者应用散偏汤治疗血管性头痛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全部病人68例,均来自本院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其中治疗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36.7岁,病程一个月至两年,平均5个月。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2个月至2.5年,平均6个月。全部病人的头痛均呈周期性发作,部位多在颞、额、枕、眼眶、性质多为钝痛、胀痛、博动性痛、跳痛等,每次发作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发作的病因大多与情绪变化、劳累过度、夜里休息欠佳、烟酒过度、月经周期、气候变化等有关,发作间歇正常。全部病人均经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部分病人做过头颅CT排除高血压,颅内感染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确诊为血管性头痛。
治疗组:以散偏汤为主,基本方:川芎30g,白芍15g,郁李仁6g,柴胡10g,白芥子6g,香附10g,白芷10g,甘草3g,加减:痛及巅顶者,加蒿苯10g,蔓荆子10g,痛及前额眉棱骨者加白芷12g,痛及后项加羌活12g,葛根12g,情绪易于变化者,加合欢皮12g,睡眠欠佳者加远志12g,酸枣仁20g,劳累过度、气血不足者加党参10g,枸杞子10g,当归10g,黄芪10g,20d为1个疗程,服中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对照组:麦角咹咖啡因片1片,与先兆期或头痛开始时即服,不减轻者加服1片,但一日用量不超过4片,一周不超过12片,20d为1个疗程。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脑血流图恢复正常,半年内不复发;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脑血流图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且脑血流图无改变者。
2.2 结果 全部病人均经1个疗程治疗,并经半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头痛的发作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发作可能与5—HT等一系列生化改变有关,故治疗上常用5—HT受体拮抗剂——麦角咹咖啡因,有一定疗效,但它最大缺点是用量逐渐增大,导致药物依赖并可能发生药物反跳性头痛。散偏汤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辩证录》,本方原为气郁于内,又外感风邪入侵少阳致半边头痛而设,但综观此方可知,头痛的病机不论风、寒、虚、瘀、郁、痰等用之,只要化裁得法,均能得到好的疗效。方中,川芎为君药,为血中之气药,头痛之要药,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秉其升散之性,上行头目达到祛风止痛之效;白芷祛风散寒,香附理气解郁止痛,于川芎共奏调理气血、疏达郁滞之功,共为臣药。柴胡其性轻扬,可载药上行直达头面部,白芥子温阳豁痰 ,行气散结;白芍有通顺血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效;郁李仁有柔润之性,既可防风邪入里化热,又可与白芍共制川芎,白芷之燥,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上药共用具有行气解郁,活血补血,豁痰散结,和血止痛之功效。其中川芎为主药,用量宜大,为该方之关键。故用散偏汤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8.017
1672-2779(2010)-18-0026-01
201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