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让无形资产超越价值——《苏州日报》创刊60周年宣传回眸

2010-08-15 00:43郑佳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2期
关键词:品牌效应祝贺报业

郑佳华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江苏 苏州 215006)

2009年7月1日,迎来了《苏州日报》创刊60周年。我报业集团早在两年前就谋划在先:编纂社志、建立报史馆、出版苏报六十文丛、举办文艺晚会、由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庆祝大会等一系列报庆活动,人们翘首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经过集团上下精心组织,当天,《苏州日报》隆重推出168个版面,外加赠送一份60年前“新苏州报”的创刊号,将《苏州日报》超越时空大餐奉献给读者,让广大读者在见证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发展的同时,共同分享跨越60周年取得骄人成就的喜悦。

报庆策划强化品牌效应

一个大胆的策划决定了品牌效应的影响力度。一次成功的报庆活动,将有限的报纸版面,无限地扩出了168个版面,创下了单日版面历史之最,从而把《苏州日报》具有60年老字号报纸,产生了轰动的品牌效应。称她为轰动一点也不夸张,原定计划方案,准备用60个宣传报道版面,60个广告祝贺版面。按实际刊登版面统计:在日报20个正常版面,148个特刊版面中,刊登整版祝贺广告的有85个,半版的有50个,合成整版的有3个,通栏3个,其中县市、区的专版广告有44个。广告祝贺单位大大超过了原定计划,又是在同一天见报,14多万份的覆盖面,传播率,加上《姑苏晚报》、《城市商报》的烘托,前些天的提前祝贺,以及人们的关爱好奇,轰动的品牌效应自然是情理之中。

镜头一:早上八点,刚刚打开办公室大门,就有读者急匆匆地闯进来,试探着要买当天的《苏州日报》。那天,钟情《苏州日报》的现象持续了一整天,以后又断断续续延续了好几天。

镜头二:事先得到消息的有心人,早早预定了几十份,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留着纪念。有些读者以往一直订阅晚报、商报,当年凑巧改订了日报,直夸耀自己的英明决策。

镜头三:集报协会更是成竹在胸,预定了160份,并及时寄往全国各地的集报协会和集报爱好者。外地的集报爱好者因能收藏到一份7月1日的《苏州日报》而激动不已。

总之,那一天,成千上万名读者在家门口、社区、单位,从投递员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报庆“礼物”惊喜万分。

201个(不包括153个子公司)广告祝贺单位,159个上级单位和兄弟报社的祝贺,代表了上百万读者最真诚的祝愿,充分显示了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可信力。由于这次庆祝活动筹备早,准备工作充分,各个部门都发动参与进来了,广告专版不仅数量多,而且版面设计的质量也较高,例如:有些单位就是结合自己的形象宣传设计祝贺版面的,有的单位还配了贺词,特别是县市、区一级的版面,选择了最能反映本地区最有特色的切入点,结合自身形象宣传,配上文字,设计祝贺版面,给人以身临其境,过目不忘之感,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千万元的广告额,远远超越了报纸广告的版面价值,苏州日报报业品牌作为精神食粮的代名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给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套餐,成为不可估算的无形资产。打造报业品牌,发展报业品牌,维护报业品牌,就是要让报业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超越价值跨越未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储备仓资源库。当时间到了6月下旬,离7月1日庆祝活动进入倒计时,广告祝贺单位络绎不绝,考虑到7月1日版面再增加,无论是广告效果,还是对运输、投递都造成更大压力,报业集团领导果断决策,祝贺广告提前见报,自6月17日正式启动至30日,《苏州日报》先后发布祝贺整版13个,半版7个,通栏7个。晚报先后刊登整版14个,半版15个,通栏4个。商报先后刊登整版9个,半版11个,通栏4个。要知道无论刊登多大祝贺版面,都是饱含着读者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贺礼,从中不难看到:强化品牌效应是超越价值的无形资产。

团队建设支撑品牌效应

我们应当看到:打造报业品牌是长远战略高度的需要,也是传统媒体面对市场竞争,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是由报业品牌在今后媒体市场影响中,其核心竞争力所决定的。然而,核心竞争力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支撑她的强大团队,产业品牌是如此,报业品牌同样如此。

打造报业品牌要有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采编队伍。《苏州日报》创刊60周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三报一刊,一出版,一音像出版,一新闻网。积累了丰富的采编经验,在创新、务实、奋进、和谐的团队精神激励下,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在长期采编实践中,形成了以总编辑负责制下,组成的高瞻远瞩的编委会,以首席记者,编辑为方阵,组成的采编主力,以充满活力和激情,善于思考的年轻记者队伍。在连续七年时间里十次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历年来先后获得江苏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1152篇,以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65篇。实现了新闻精品战略,为打造报业品牌夯实了基础。

打造报业品牌要有一支敢闯敢搏市场的经营队伍。报业集团自1987年由市政府财政断奶以来,全面实行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如:广告经营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组成的一套班子,几块牌子,即日报、晚报、商报广告经营部,外加新城市广告公司。经营目标既分工明确又一致对外,拥有员工40多人,以精干的人员,强烈的团队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数据,跃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广告营业额从断奶时的几百万元,发展到去年的3.2亿元。先后被江苏省广告行业协会,中国广告协会评为先进集体。又如:发行中心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建立了自办发行和邮政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机制,全市建有自办发行站10个,拥有员工300多人。他们常年穿梭于大街小巷,且身兼三职:既是投递员,又是报纸征订员,还是反馈读者意见的信息员。被中国报业协会发行工委评为先进集体。再如:印刷中心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以印刷三报为主,承接外来业务为辅的印务经营机制。现有员工100多人。每天承印近50多万份报纸,在省同业印刷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

打造报业品牌要有一支现代科学管理队伍。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报业集团党委统一领导,各报、杂志、出版社实行总编辑负责制,组成编委会,各部门实行采编责任制,采编应用现代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定期考核,定期分析,遇到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点策划重点报道,直至跟踪报道,在长期采编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制度,为打造报业品牌制作优质产品精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决策放大品牌效应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竞争始终存在。科学决策就是要把品牌效应扩大,尽最大努力占有市场份额。打造报业品牌就是要应对各方面的竞争,尤其是媒体市场方面的竞争。科学决策就是要正确分析随时发生了的市场变化,正确把握利弊得失,精准地夺取竞争制高点,从而实现营销自我的最终目标。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多元化发展中,要坚持做强主业。60年前只有一张报纸的报社,如今已发展成为现有《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现代苏州》杂志、古吴轩出版社、江南音像出版社、苏州新闻网的报业集团。形成了规模化的传媒产业,做大做强主流产业,既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也是工作重心。多元化的发展应该是传媒产业以内的多元化发展,出精品,出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关乎民生民计大事的优质产品,只有最大化的吸引广大读者,只有在共鸣和碰撞中产生社会影响力,才能抢占传媒市场制高点,才能真正实现做大做强主流产业。

其次,在竞争发展中,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不可否认: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要发展就有竞争,可以这么说,报业集团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就是在抢抓机遇,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迎难而上的竞争逆境中发展起来的。广告经营是报业集团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是报业经济的重要来源,也是报业发展的重要坐标。竞争不会停止,发展永无止境。为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寻找广告经营的增长源,不断调整广告经营的新思路,用真诚优质高效的服务换取市场回报。例如:可以用整合报业集团的优势,来争取整合市场的资源;可以针对广告客户不同行业,不同门类,不同需求,设计投放最佳广告效果;可以利用媒体优势参与广告客户营销活动从而实现双赢。又如:就广告经营而言,也有它的市场规律,一般以年度为周期,商品销售跟着季节走,庆典活动跟着节日走,消费购物跟着广告走。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得当,广告商机就会接踵而来。总之,竞争与发展同在,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发展壮大报业集团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再次,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文化品位。纵观报业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吴文化的沃土,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全国文明城市。如果说经济竞争力来源于生产经营,那么社会影响力就是文化底蕴了。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文化品位,既是品牌效应的外延扩大,又是品牌效应内延的深入。作为外延扩大,报业集团肩负着社会大文化的鼓与呼,用自身的满腔热情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歌颂精神文明的闪光点,谴责落后愚昧的阴暗面。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作为内延的深入,报业集团既是司号手又是实践者,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桥梁的同时,深入基层,结合发行,大力发展党报党刊入社区、村,送温暖送健康进街道进社区,引导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各类讲座,举办书画展,大力弘扬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吴文化。在报业集团内部,不惜重金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领导层分批参加名牌大学EMBA学习,从而大大提升了报业内在文化品位。

2008年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被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评为“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50强”,颁奖词堪称: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在新闻宣传和报业经营中,“创造了中国地市报的奇迹”。

竞争与发展同在,品牌与辉煌同在。品牌需要打造,辉煌更需期待,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去浇灌,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去储备。打造报业品牌要靠我们团队,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就是我们的品牌,只要我们义无反顾,报业品牌的无形资产一定能够超越价值迎接未来!

猜你喜欢
品牌效应祝贺报业
祝贺与勉励
祝贺与勉励
祝贺《艺术启蒙》创刊
祝贺与希望
“广西大米”品牌效应初现
论互联网品牌效应及其对大学生消费影响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
论新时代实施群众文化“品牌效应”的重要性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