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交通厅课题组
(河南省交通厅,河南 郑州 450002)
我国节能型机关建设研究
河南省交通厅课题组
(河南省交通厅,河南 郑州 450002)
自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来,机关节能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公共机构在节能减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当前节能型机关建设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节能管理的有效推进,需要进一步从组织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节能投入等方面逐步加以完善和强化。
节能型机关;机关管理;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建设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显著,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设节能型机关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巩固节约资源成果、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运行成本和树立机关良好形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交通厅建设节能型机关管理研究”课题组在对自身机关节能管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同时,更着眼于全国公共机构的节能管理,以期对河南省交通厅建设节能型机关管理乃至全国公共机构创建节能型机关提供指导和借鉴。
节能型机关就是在机关的运行、管理过程中,通过采取宣传教育、规章制度、考核监督等综合性行政措施,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导向、以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行政绩效为目标的机关。自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来,各地公共机构在资源节约管理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节能型机关创建的持续推进。
1、能耗依然较高,节能潜力大。自开展机关节能减排以来,尤其是《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条例》实施以后,从整体上看,政府机构对节能工作都非常重视,节能管理工作有较大进展,节能意识也有所提高,但机关能耗依然较高,节能潜力大。目前,政府机关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根据有关统计,我国政府机关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比例超过6%。建筑的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严重耗能;设备运行方式不适宜,运行效率低。例如,由于没有充分利用采暖设备和没有利用好开窗通风等自然调节手段,造成冬季和春秋过渡季节空调耗电量大,存在着开空调同时开门窗的现象,又增加空调能耗。事实上,政府机构节能的潜力是很大的。据测算,通过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意识层面的低投入或者无投入的改进,即可实现30%甚至更高的节能目标。
2、节能意识不强,公众参与度低。随着开展机关节能活动的逐步深入,通过一系列的节能宣传、节能知识培训、节能体验活动等的开展,机关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所加强,但仍存在着节能意识比较淡薄、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一是部分干部职工认为节能是单位的事,与自己的利益得失关系不大。二是由于大部分单位尚未建立节约指标与个人利益考核挂钩的制度,或者节能考核不严,使部分职工的节能动力不足,遇到浪费现象时无动于衷。三是节能宣传体验没有突出特色,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走过场,公众参与度低。
3、节能管理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在节能型机关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组织力量较为薄弱、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措施等问题,成为制约节能型机关建设的一个体制机制方面的重要因素。目前,机关节能管理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能工作基础薄弱。虽然各个机关都成立了相应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并指定了相应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节能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节能管理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节能管理领导组织存在“有职无权”、甚至是“无职无权”的现象。在节能管理的实践上,存在“上头重视,下头无视;检查前重视,检查后松弛”的普遍情况,组织力量和执行力都较为薄弱。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职责不明确,节能管理监督部门不明确、职责交叉,造成节能责任难落实、管理不到位。三是管理制度不够全面、不科学,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无规可依的现象,节能管理制度缺位。四是缺乏明确的节能规划。尽管有关法规和文件要求机关必须进行科学的节能规划,尚未进行节能规划或节能规划流于形式的仍不在少数。五是缺乏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有的即使有,落实也难以到位,节能管理的激励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
4、节能投入少,节能改造范围较窄。从开展机关节能减排工作以来,政府机构投入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单纯依靠财政资金用于节能投入,使得机关节能资金来源相对单一,总量有限,只能进行基本的灯具、洁具的节能改造,加之部分机关的节能意识还不够高,节能投入少,节能项目进展缓慢,节能效果不明显。在节能投入不足的同时,也存在盲目进行节能投资的现象,对节能改造项目没有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使节能设备成为摆设,反而浪费了有限的财政资金。
建设节能型机关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机关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目前机关节能的现状来看,存在诸多制约节能型机关建设的不利因素。
1、传统体制的缺陷。节能型机关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要求匹配相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由于观念、制度、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和阻碍,在目前节能型机关建设中管理薄弱问题相当突出:一是由于历史形成的、现行的机关管理相对宽松,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一般认为包括节能管理在内的机关管理,事实上缺乏严格的保障手段,制度执行不力。二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会议上讲的多,会后做的少,在思想意识和组织管理上无法做到上行下效。三是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没有从人性化的角度设计管理方案,从而使得管理方案无法有效地施行。四是由于管理体制的缺陷,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机关节能的动力不足。
2、财政约束较大。节能型机关建设不能单纯依靠制度和机制体制来进行,必须依托相应的节能改造和投入。从实际情况来看,财政经费比较充足的机关节能减排工作就比较好,而经费相对困难的单位则节能改造会要落后一些。总的说来,目前的节能投入资金渠道过于单一,资金来源有限,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节能型机关建设的有效推进。如何创新投资机制,扩大节能资金的投入渠道,是今后建设节能型机关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之一。
3、学习能力不足。从一些机关的管理实践来看,由于学习能力不足,导致不能很好地学习借鉴先进的节能管理经验,对新兴的管理知识和新型节能技术了解不够,对节能服务中介盲目排斥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管理知识不断涌现,节能技术日益成熟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来。在这样一个知识和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能及时跟踪发展前沿信息,那么,对于节能管理工作来说,将会出现知识的匮乏,不能也不敢应用新的管理知识和技术来进行节能管理和改造,从而导致节能管理工作上的滞后。因此,加大学习力度,提高学习能力,是促进节能型机关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4、外部约束无力。这个外部约束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约束、节能审计的约束和外部监督的约束。一是我国制订了有关能源、节能减排以及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也下发了有关节能减排的制度、通知和意见等文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节能减排法规和文件体系,但是,这些法规、文件对于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的约束力较弱。二是目前公共机构进行的节能审计,一般还仅限于机关自身的内部审计或系统内部审计,根据常规经验,这样的审计效果通常较差。没有引进独立的节能审计机构和实施外部审计机制,造成公共机构对于节能管理的效果重视不够。三是没有具有监督职能的团体组织的介入,从而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比如民间环保组织、独立节能审计机构、新闻媒体等。这些团体组织有较强的分析、宣传、监督、评估能力,可以更好地监督公共机构的节能减排工作,增加公共机构进行节能建设的外部压力,最终促使公共机构不断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政府机构能源消耗现状和国家的政策导向表明,公共机构节能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推进和完善节能型机关管理意义重大、工作艰巨。课题组的研究显示,河南省交通厅在建设节能型机关管理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对于全国创建节能型机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此,课题组根据我国目前机关节能管理的现状和河南省交通厅及其他节能先进机关的实践经验,现提出若干完善和促进节能型机关管理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节能型机关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必须成立和完善节能型机关建设领导小组,逐步完善领导小组的领导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在国家和地方节能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下,部署节约资源工作,组织、指导、协调解决机关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查和考核节约资源工作。坚持节能减排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认真履行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针对节能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深入进行研究,认真组织整改。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开展节能减排,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局的节能减排工作。
2、健全体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从体制上遏制机关的资源浪费,是节能型机关建设的根本。第一,健全责任制度。要对机关节能工作实行统一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将资源节约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或岗位,纳入到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明确职责,制订方案,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第二,健全能源使用报告制度。各单位按期将办公用品、水、电、燃气、燃油等资源消耗数据报告机关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完善目标制度。加强对本部门资源消耗现状,包括建筑、照明、制冷、办公设备、车辆等能耗设施、设备和产品,以及水、电、燃油消耗、办公经费支出等的全面清查和统计,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节约目标、管理制度和措施。第四,完善专项管理制度。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及时修订中央空调、电梯、用水、用电等专项管理制度,增加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减少管理成本。第五,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制度,研究和规范预算资金分配,减少预算资金安排的随意性,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第六,调整和改进政府采购工作。采购中心要按“管办分离”的原则设立,理顺管理体制,做到采购、使用与管理相衔接,根据实际使用的效果,促进节能型机关的建设工作。
3、完善机制。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完善宣传机制、目标考核机制、监督激励机制,并最终形成推进节能型机关管理的长效机制。第一,完善舆论宣传机制。继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第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类考核、综合评定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继续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将节能减排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第三,完善监督激励机制。继续完善包括国家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部门自我监管在内的多种方式的监督机制。健全监督体系,真正发挥好职能部门监督、舆论监督等的作用,构筑强大的监督体系;财务、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机关办公经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审查,逐步尝试把公务消费纳入政绩考核范畴,通过对政绩成本的考核来促使机关干部确立节约意识,并通过创建节能型机关来引导机关干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加快创新。各类机关都应当从管理实践中摸索更加人性化、更加高效的节能管理新思路、新模式、新制度、新方案,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为节能型机关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研究和应用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知识、节能技术和市场化节能运作模式,加强新型节能管理和技术在节能型机关建设中的作用,通过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方式,比如,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和能源ERP等,加快节能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制度的优化和设备的节能改造。
5、加大投入。在现实的机关节能管理中,节能资金的投入一直是困扰节能型机关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经费对节能管理和改造的倾斜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方法、多个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加快对能耗较高的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通过加大节能投入,加快节能改造,提高办公的舒适度,减少能耗和排放,为加快和完善节能型机关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①冯之浚著:《循环经济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②黄素逸、王晓墨著:《节能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吴永康:《加强政府机构节能之可行性分析》,《上海节能》,2005年第3期。
④向波:《公共机构节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析》,《资源节约与环保》,2009年第5期。
D630.1
A
1671-2994(2010)03-0147-03
2010-04-28
肖国安(1952- ),男,河南邓州人,河南省交通厅副处长。研究方向:工民建(课题组长)。课题组主要成员:河南省交通厅:肖国安,司世明,罗斌杰,杨文朝,贾清根;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刘英贤,唐海峰。
*本文系河南省交通厅2009年度科技项目《河南省交通厅建设节能型机关管理研究》(批准号:2009P2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