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史论

2010-08-15 00:44施秀莉张士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

施秀莉 张士海

(山东轻工业学院 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史论

施秀莉 张士海

(山东轻工业学院 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阶段。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历程得出的主要启示是: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基本路径。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启示

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①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局部地区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提出“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②“两个务必”等,从本领和作风方面对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得到重大发展。回顾和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将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继续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进程具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纵观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由于地位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与执政以前相比有了根本不同。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奠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框架。毛泽东提出了要善于学习的执政理念:“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奋发努力,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③毛泽东从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强调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关系到“中国能否改变颜色”的问题,必须“展开整党整风,展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严重斗争”。④毛泽东从路径方面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没有民主,领导人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广大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⑤可以说,正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把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把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制度保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二次结合”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不恰当地以阶级斗争取代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的发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严重削弱了党对国家及整个社会生活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在曲折探索中误入歧途。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像“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挫折,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积极影响是第一位的,这是不容置疑的。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长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执政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把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

“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⑥“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⑦正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一方面,把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必须对严重制约和妨碍党的事业的体制弊端加以革除。“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⑧另一方面,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文化科技素质。“为了适应党和人民的事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量地培养和提拔新的干部,帮助他们熟悉工作”,“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⑨可以说,正是在领导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邓小平继续推进了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改善了党的领导、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根据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根据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艰巨任务,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紧密结合。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肩负着重大的领导责任,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领导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⑩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研究,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并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正是在领导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江泽民继续推进了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改善了党的领导、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逐渐成为党的建设的重点,成为全党的一种自觉行为。胡锦涛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⑪2004年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⑫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更为自觉的科学水平,掀开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正是在领导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胡锦涛继续推进了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改善了党的领导、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历程的主要启示

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准确而全面地把握这些启示,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课题。执政能力建设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事实上,一个执政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随着执政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这是关系到党的执政使命能否实现和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政权后,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成为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巩固和发展以及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即是说,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非常重视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把它看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急需总结经验,加强领导”。⑬“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⑭“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⑯这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当前,中国共产党要实现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只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才能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方针政策、协调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利益关系,从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广泛地动员和有效地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同德,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即引导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清醒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价值、深刻地领悟“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真正地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进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非常重要。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社会意识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⑱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指出:“列宁告诉人们不要硬搬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话,就是它的基本原理,也要当作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当作教条。各国党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去创造性地运用,结合各国情况去实行”。⑲“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⑳“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㉑“《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㉒这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当前,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和普及的进程中,只有引导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才能更好地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达成最大程度上的“同意”与“意见一致”,才能在更广泛更自觉的实践层面上形成内在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形势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时代要求。

3、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政权后,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是多方面的,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一条基本路径。党的学习是关系党员干部世界观对错、关系共产党建设好坏、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一个重视学习的政党,是充满希望、富有生命力的政党;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是能够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的政党。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列宁强调:“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知道,不是随便哪一个粗工和厨娘都能马上参加国家管理的……我们要求由觉悟的工人和士兵来领导学习管理国家的工作,并且要求立刻开始这样做,即立刻开始吸收一切劳动者、一切贫民来学习这一工作”。㉓可以说,这对于加强苏共执政能力建设、推动苏联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列宁逝世67年后,苏联出现亡党亡国的悲剧。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共没能继承和发扬列宁主义生机勃勃的学习和创造精神、墨守成规的理论跟不上时代步伐而导致政权丧失,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非常重视学习型政党建设问题。“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㉔“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㉕“全面加强和改进全党的学习。这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一个重要保证……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失去人民信任和拥护的危险”。㉖“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㉗这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置身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时空背景下,党的执政要应对来自国内外诸多的挑战。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对诸多挑战,唯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文化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以创新的姿态和与时俱进的风貌来运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新的实践;才能不断地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本领和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注释:

①⑪⑯㉗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160、272、291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③④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191 页。

⑤㉔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4、303 页。

⑥⑦⑧⑨㉕《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300、276、271、322、153、153 页。

⑩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84页。

⑫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1、12页。

⑬《毛泽东文集》,第 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 152页。

⑭⑳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291 页。

⑮《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98页。

⑰《毛泽东文集》,第 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435页。

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5页。

⑲《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㉑《江泽民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 339页。

㉓《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㉖《江泽民文选》,第 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 284页。

责任编辑:陈文兴

D23

A

1671-2994(2010)03-0062-04

2010-04-12

施秀莉(1976- ),女,山东宁阳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党文化。张士海(1975- ),男,山东梁山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执政党建设。

*本文系张士海主持的山东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疑难问题研究》和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领导权研究》(项目编号:IFW09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