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写在第20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

2010-08-15 00:45:46
浙江国土资源 2010年6期
关键词:集约荀子节约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写在第20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

在我国第20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想起了荀子的一句话:“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制度”。“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一语,出于《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大意是说:“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末天不可能使人贫穷……”

在我国第20个全国土地日来临的时候,思量荀子的这一段话,确是大有深意。因为既然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那么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如何采取适应大自然规律的正确治理措施,做好土地管理呢?荀子说的“强本而节用”,在今天看来还是真理!

强本者,强化农业生产也。民以食为天。据测算,我国85%的食物由耕地提供,95%以上的肉、蛋、奶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现在我国已有13亿人,预测每年增加1000万,到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6亿的峰值,对食物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而据农业部农研中心测算,我国2010年粮食缺口1100万吨,2015年缺口2200万吨,2020年缺口达2800万-2900万吨,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个严峻的考验。强本者,不仅要坚定不移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还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耕地的质量,千方百计地防治耕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千方百计地利用现代农业高科技来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

节用者,节约集约用地也。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资源国情决定的用地方式。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在世界排位在第126位。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是我国耕地资源的三大特点。这样匮乏的资源国情,我们没有粗放用地、奢侈用地的资本,只能节约土地,集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也是由我国的资源形势决定的用地方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必然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和耕地。据统计,2008年我国耕地保有量约18.25亿亩。1997年至2007年11年间,我国耕地减少了1.25亿亩。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在2020年要保持在18.05亿亩,未来12年最多只能减少2074万亩。以此推算,平均每年允许减少的耕地量仅为过去11年平均每年减少量的15.2%。我们确定的资源利用方针是既要保障发展、又要保护资源,两难局面出路在哪里?只能节约土地,集约用地。

早在两千两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已鲜明地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的道理。今天,我们对此该有更深切的体验、更深刻的领悟,因而也该有更坚定的信念、更坚决的行动吧!

猜你喜欢
集约荀子节约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节约
节约
和谐
节约
节约从我做起
儿童绘本(2017年6期)2017-04-21 23:19:31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